
第10章 税收效应分析 第03节 税收与储蓄和投资.doc
13页《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10章 税收效应分析第10.3节 税收与储蓄和投资10.3.1 对储蓄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替代效应表目前:政府课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减少储蓄对于纳税人的吸引力,促使纳税人增长即期消费图10.12 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图10.13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如图10.12所示,纵、横轴分别代表纳税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初始时个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可连成一条直线,即线它与无差别曲线相切于,即她选择数量的消费和数量的储蓄现假定政府对储蓄利息征收所得税,由于实际储蓄收益下降,纳税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会发生变化,新的选择组合线变为它与新的无差别曲线相切于,这时,她选数量的消费和数量的储蓄与税前相比,储蓄由减少到,消费由增长到这表白,税收对储蓄产生替代效应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表目前:政府课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纳税人为维持原有的储蓄水平而减少即期消费如图10.13所示,纵、横轴分别代表纳税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初始时个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可连成一条直线,即线纳税人从储蓄和消费中都可获得满足,一定数量的储蓄和一定数量的消费给她带来的效用无差别,两者的数量组合形成一系列无差别曲线。
线所能达到的最高无差别曲线为,它们在点相切,表白消费为,储蓄为现假定政府对储蓄利息征收所得税,由于可支配收入减少,纳税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会发生变化假定纳税人的储蓄目的是既定的,该纳税人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线变为,它与新的无差别曲线相切于,这时,她选择数量的消费由于不不小于,表白税收对储蓄产生收入效应如果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或者单独征收利息所得税,或者把利息收入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畴),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那么净效应是什么呢?目前分析利息所得税对家庭生命周期动机储蓄也许产生的影响为了简化分析,这里采用简朴的二时期模型,即假定个人的毕生由工作期和退休期两个阶段构成,在工作期,个人获得的工资收入为W,消费量为;在退休期,个人用以往的储蓄来维持消费,消费量为再假定储蓄利率为常数,个人不留任何遗产据此,可以得出个人毕生的预算约束,即 式中,为退休期消费量在工作期的现值为现值系数,它的值越大,就阐明相对于工作期而言,退休期的消费越昂贵因此可把现值系数看作退休期消费的价格,即 现假定政府征收税率为的利息所得税,这时,实际利率水平为。
由此导致退休期消费的现值系数或价格发生变化,即 很显然,退休期消费的价格因政府征收税率为的利息所得税而上升在个人毕生可获得的收入及消费的时间偏好一定的状况下,利息所得税提高了退休期消费的价格,必然会影响个人在工作期与退休期之间的选择接下来用无差别曲线分析来阐明个人选择的变化图10.14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净效应图10.14是两个家庭对不同阶段消费量的无差别曲线图横轴代表工作期的消费量,纵轴代表退休期的消费量为税前预算线,其斜率为,表达个人在工作期放弃元的消费便可换得退休期元的消费是个人在工作期的工资收入所有用于第一阶段消费的量,即;则是个人在工作期的工资收入所有用于第二阶段消费的量,显然它等于 在征税之前,线与无差别曲线在点相切;征税之后,个人预算线的斜率随之下降,即预算线由变为在量上等于新的预算线与无差别曲线相切于点图中有一条与税前预算线平行的虚线,虚线与在点相切这样,从到的移动事实上可以当作是由两步完毕的:先由点移到点,这一步反映了利息所得税的收入效应;然后由点移到点,这一步反映了利息所得税的替代效应从图中可以看出:利息所得税对工作期消费或储蓄的净效应,取决于无差别曲线的曲率,而无差别曲线的曲率可用替代弹性来表达。
所谓替代弹性(Substitute Elasticity),是指预算线变化后,不同阶段消费量变动的比例与预算线斜率变动的比例之比率图(a)是替代弹性较小的状况,这时,利息所得税的净效应体现为减少工作期的消费以增长储蓄;图(b)是替代弹性较大的状况,这时,利息所得税的净效应体现为增长工作期的消费以减少储蓄10.3.2 对投资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现代经济学觉得,储蓄虽然为投资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税收对储蓄的效应分析不能替代税收对投资的效应分析由于储蓄重要由家庭完毕,而投资(净资本形成)的大部分是由厂商完毕的家庭进行储蓄和厂商进行投资各有其不同的动机,储蓄未必都转化为投资因此在分析了税收对储蓄的效应之后,还要分析税收对投资的效应税收对投资的影响重要是通过投资收益率体现的一般说来,一次总付税不变化预算线的斜率,因而不会产生替代效应;累进的公司所得税会减少投资收益率,也许产生替代效应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表目前,政府课税减少了投资收益率,从而减少了投资的吸引力,驱使纳税人以消费等经济行为替代投资行为如图10.15所示,纵、横轴分别代表纳税人对投资和消费的选择,征税前纳税人对投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以线表达,它与无差别曲线在点相切,表白纳税人选择的投资和的消费。
图10.15 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图10.16 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现假定政府对厂商征收公司所得税,由于投资收益率趋于下降,厂商对投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线变为,它与新的无差别曲线相切于,表白纳税人选择的投资和的消费与税前相中,消费由增长到,但投资却由减少到,阐明税收对私人投资带来了替代效应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收入效应表目前,政府课税减少了投资收益率,驱使纳税人为维持以往的收益水平而增长投资如图10.16所示,征税前纳税人对投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以线表达,它与无差别曲线在点相切,表白纳税人选择的投资和的消费现假定政府对厂商征收公司所得税,由于投资收益率趋于下降,厂商为保持原有的收益水平倾向于增长投资,于是投资和消费的选择组合线变为,它与新的无差别曲线相切于,表白纳税人选择的投资和的消费与税前相比,消费由减少到,投资却由增长到,阐明税收对私人投资带来了收入效应[讨论题](1)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与否必然呈反向变化关系?(2)税收中性原则与税收效应之间有什么联系?(3)税收效应理论对于税制建设有什么意义?[案例分析]撒切尔夫人征收人头税为什么遭到失败?——析论税收对消费的收入效应 本案例根据《税收经济学》第212-215页的有关内容改写,袁振宇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案情描述] 撒切尔夫人1980年上台以来,以她的不凡政治才干扭转了英国的颓势,重建了英国人的信心,恢复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发明了一种“撒切尔时代”但她从1990年4月1日起,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以人头税取代房产税的方案,这对几千万人口的英国来说,会有上百亿英镑的收入撒切尔夫人把这样一笔巨额税从富人身上转到穷人身上收取,目的是强制穷人多干活,减少所得税,鼓励富人多投资由于改征人头税,涉及出名的白金汉宫在内的皇室房产合计省下30万英镑的住宅房产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150名仆人过去住在皇宫里自然不必承当住宅房产税,而1990年都要交纳人头税且不说无房的一般市民,就是住公房的警察、文职军人及学生也都大大吃亏于是千百万人拥向街头,狂呼“玛格丽特下台”,伦敦的反人头税集会演变为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暴动,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声望因此直线下降,最后被迫从唐宁街10号黯然拜别[案情评析] 人头税是一种古老的直接税它的征收形式是,或按人头等额征收,或按个人性别、身高等身体的不同而差额征收由于人头税是以人身为计税根据,税款的支付不受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因而与其她税种相比,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对个人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保持绝对的中性。
换句话说,人头税的课征只会产生收入效应,即减少公民的实际收入和福利,但决不会产生替代效应,不会由于课征人头税而扭曲人们的经济行为举个简朴的例子:如果政府规定每个成年人每人每年要缴纳100元的人头税,这时除非人们移居国外或者离开人间,否则便没有措施逃避或减轻纳税义务;同样;如果这时人们变化自己的经济行为,如延长劳动时间或增长储蓄等,也不会因此增长纳税义务可见,人头税不会导致公民用一种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相比之下,其她税种却会产生这种替代效应例如,所得税会导致公民用闲暇替代劳动,用目前消费替代将来消费(储蓄);财产税会导致人们用消费替代财富的积累;等等由此可以得出一种结论,即在诸多的税种中,人头税是惟一不产生任何扭曲作用的中性税收 然而,在现实经济中,人头税并不能成为政府筹措税收收入的最优税种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面对的并不是资源配备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而是资源配备的“次优”状态在“次优”状态下,需要政府通过某些经济手段(涉及税收)对市场缺陷进行弥补在这方面,税收最重要的任务是解决市场经济存在的外部性问题,通过征税使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起来,从而消除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外部不经济性(私人成本不不小于社会成本)。
例如:通过征收二氧化碳税来克制空气污染,通过征收烟、酒消费税来解决烟酒消费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总之,在“次优”社会中,政府需要承当一部分资源配备的任务,不能完全听任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其目的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备的有效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凭借完全中性的人头税是办不到的因此,现实经济中,虽然从经济效率角度考虑,实行单一的人头税税制构造也是局限性取的 问题还在于,人头税不可以满足最优税制构造需要兼顾社会公平的规定最优税制构造应能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获得一种合理的平衡而作为中性税种的人头税,并不能在收入分派方面发挥任何调节作用如果社会是由单人构成,或者在一种多人社会中人与人的条件都完全相似,那么我们可以不考虑人头税的公平问题但实际状况远非如此现实社会中市场分派不公导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虽然是在抱负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下,收入分派也也许成为问题这就规定注重社会公平的政府在设计税制构造时不得不考虑人头税的欠公平问题正如亚当·斯密所指出的:只有在那些“不把低档人民安逸、舒服及安全放在眼中的政府,人头税极其普遍” 人头税与房产税的征收都会产生收入效应,但这两种税给不同阶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即穷人的税负加重,富人的税负减轻。
因此,以人头税取代房产税必然加剧收入分派的两极分化,必然引起中下阶层人们的反对这大概就是撒切尔夫人的税改方案遭致失败的因素所在 在西方国家,税制改革历来是决定政治家命运的一种重要因素有的政治家由于对旧的税收制度进行成功改革而赢得民心,也有的政治家因税制改革不得民心而中箭落马撒切尔夫人因开征人头税被迫下野的教训是耐人寻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