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元白诗派.ppt

75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91484999
  • 上传时间:2019-06-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6MB
  • / 7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教学目标: 了解新乐府运动的背景和概况;白居易的创作及元白诗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及其创作表现 2、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白唱和诗,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 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一、元白诗派 元白指元稹和白居易,二人有相近的文学主张,在新乐府诗、长篇唱和诗的创作上,共同切磋,声气相应,又与李绅、张籍、王建等遥相呼应,形成很大的声势,对后学有示范作用,遂成元白诗派与元白诗派相关的还有几个名称,即 “元和体”或“长庆体”二、张籍、王建 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张籍、王建是中唐时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时号“张王”张籍(766?~830?),字文昌,苏州人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因韩愈推荐而为国子博士,后转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人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性格近于白居易,平易通脱诗风“古淡”,乐府诗90首左右,平易的材料和表达的通俗,却有很深的艺术挖掘《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说:“文昌(张籍字)‘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 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节妇吟》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据历史记载:“张籍在他镇幕府,郓帅李师古又以书币辟之,籍却而不纳,作《节妇吟》一章寄之王建(766?~?),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诗风与张籍近似,所作古题乐府约30首,新题乐府175首,其中有不少描写农民日常生活,表现其喜怒哀乐,生活气息浓厚明人高棅指出:“大历以还,古声愈下。

      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意,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遗风《唐音癸签》卷七引),清人翁方纲说:“张、王乐府,天然清削,不取声音之大,亦不求格调之高,此真善于绍古者较之昌谷,奇艳不及,而真切过之《石洲诗话》卷二),三、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生性激烈,少柔多刚,上书论事,指陈时弊,遂屡遭贬,长庆二年任宰相,但与裴度发生冲突,双双被贬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并情同手足,元、白酬唱诗,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有《元氏长庆集》存诗800余首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今存诗八百余首代表作主要有: 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齐名 艳情诗——《会真诗三十韵》 《离思》 苏轼评曰:“元轻白俗” 悼亡诗——《遣悲怀三首》等,祝允明 行书连昌宫词 手卷,《连昌宫词》,明 仇英 《连昌宫词》,《连昌宫词》,《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径花丛懒回顾, 半为修道半缘君用典 《孟子·尽心篇》 “观于海者难为水” 《高唐赋》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立意——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 艺术上——巧比曲喻《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遣悲怀三首》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日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三首》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乡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不展眉孙洙《唐诗三百首》选《遗悲怀》,评论道:“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及其讽谕诗,一、白居易的生平,(772年~846年)字乐天,河南新郑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 又号香山居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白居易一生生活、思想、创作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仕途顺遂,思想上以兼济天下为主,诗歌以创作讽谕诗为主后期(44岁),因上书请求追捕刺杀宰相的凶手,被权贵诬陷,贬为江州司马,进入他独善其身的后期生活晚年闲居洛阳履道里,自号“香山居士”此时受佛道思想影响,思想趋于消极,创作上也以闲适诗为主75岁卒白居易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也吸取释道思想前期,以“兼善天下”思想为主,积极入世,关心国家人民诗歌创作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后期,以“独善其身”思想为主,并和释道思想结合,明哲保身,乐天知命,较前期思想后退,但终其一生,未与权奸同流合污诗歌创作,大多为独善之义的体现,闲适、感伤成为主调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一)新乐府运动 1、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一 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 其含义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其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元而外,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乐府诗”的发展: 《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杜甫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元、白等人的新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2、新乐府运动兴起的背景 (1)中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宦官专权,朋党争斗、藩镇割据,异族入侵,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统治阶级日益腐化激发了志士仁人的改革热情,文学领域内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随之而兴2、新乐府运动兴起的背景 (2)陈子昂、杜甫等人的进步诗歌主张,特别是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创作经验,给新乐府运动以直接的启示 (3)大历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从反面激励新乐府诗人追求风雅比兴 (4)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纳谏”态度,也鼓励了新乐府诗人的创作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诗歌主张主要见于《与元九书》、《秦中吟序》、《新乐府序》中其主要观点有: 1、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 2、讽谕美刺的创作要求 3、著诚去伪的创作态度 4、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新乐府诗的缺点:由于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有的作品流于抽象说教:由于强调通俗,有些作品直白浅露,缺少美感和韵味三、白居易的诗歌创作 (一)白居易诗歌的内容 白居易诗现存二千八百余首,为唐人之最在江州自分其诗为四类(《与元九书》): 1、讽谕诗 讽谕诗——美刺比兴,因事立题 以《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为代表。

      1)“惟歌生民病”是讽谕诗的突出主题 如《重赋》、《观刈麦》、《村居苦寒》、 《杜陵叟》 等,(2)批判统治阶级“轻裘肥马”的骄奢生活 如《轻肥》、《买花》,《轻肥》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 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3)批判“急敛暴征”,反对各种弊政 如《卖炭翁》、《红线毯》等,(4)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情感 《新丰折臂翁》、《西凉伎》、《缚戎人》,(5)反映妇女痛苦,关心妇女命运 如《上阳白发人》,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2,感伤诗 感伤诗——事牵情动,随感而吟咏白居易的感伤诗有一百多首,其中广为传诵的有《长恨歌》、《琵琶行》两首长诗唐宣宗李忱也有诗赞云:“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1)《长恨歌》 《长恨歌》咏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2)《琵琶行》 《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3、闲适诗 闲适诗——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 (1)闲适诗的内容和情调——闲适诗意在“独善其身”,“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适悠然的情调及对“帝都名利场”的厌倦 (2) 闲适诗对后代的影响——其浅近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杂律诗 杂律诗——亲朋离散,释恨佐欢,一时一物,一笑一吟《长恨歌》,(二)作品选讲,1)解题,2)主题 ——批判与同情并存, 惋惜与讽谕兼有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3)艺术成就 抒情因素的强化; 语言晓畅而精当4)前人评价选要 [清] 赵翼《瓯北诗话》:“香山诗名最著,及身已风行海内,李谪仙后一人而已……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清]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八:“时有一妓夸于人曰:‘我能诵白学士《长恨歌》,岂与他妓等哉!’诗之见重于时如此三)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 1、讽谕诗多以典型的一事入诗,主题集中、突出 2、讽谕诗以叙述为主,或只叙不议。

      或叙议结合 或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增强作品的批判力量 3、故事生动,形象鲜明 4、诗歌语言叙事时质朴平易,不加夸饰;描写时,抓住特征,简炼准确;刻划时,精警明晰,鞭辟入里,形成一种浅切质朴的风格特色四、白居易诗歌风格及其得失: 白居易诗总的风格:浅切、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