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先秦诸子语录(一).ppt

2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260991
  • 上传时间:2018-08-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7.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先秦诸子语录(一)主讲人:劳丽蕊学习目的:认识先秦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 学习重点:学习诸子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提升人格,提高素养 学习难点:古为今用的契合点阅读提示 常用生词: •《论语》:罔 殆 处 去 •《大学》:齐 格物 •《中庸》:审 篤 措 •《老子》:恶 伐 衿 敝 词类活用: •《大学》:明明德 厚 薄 •《荀子》:物畜 多 之 大天 •《老子》:故长阅读提示一词多义: •《论语》:恶 •《荀子》:物 •《中庸》:知 通假字: •《荀子》:错人 虚词: •《论语》:而 焉 •《大学》:其 •《中庸》:之 •《老子》:于 特殊句式: •《大学》:未之有 也《大学》难句翻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古代想要使天下人都 能发扬自己天赋美德的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天 子到老百姓,一切都以修养自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 者厚,未之有也:其根本紊乱而末节想治好, 是不可能的应该重视的反而轻视,应该轻视 的反而重视,没有过这样的事《中庸》难句翻译•及其知之一也:到了懂得的时候,那效 果是同样的。

      •及其成功一也:到了成功的时候,那结 果是同样的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喜好学问近乎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 德;知道耻辱接近勇敢《荀子》难句翻译•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 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空想役使万物,哪如治理万物使它不失 掉自己的作用?指望物类的自然发生, 哪如掌握物类生长的规律帮助它成长?赏析提示 之一 思想内涵•诸子散文充满智慧、经验、哲理,富含 人文精神是提高现代人素质,建设社 会精神文明的可贵借鉴为政》:孔子认为,只读书不思 考,就会感到迷罔无所得;只苦思冥想而不 读书,就会感到危殆,神思不安孔子指出 求知的重要条件,是学思结合,只从单方面 去做,是不会作好学问的今之求知者,学 而不思或思而不学者皆有,遵从孔子如上教 导,能使求知达到高境界孔子说: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 说不知道,这才是智者因为只有承认自己 有不尽知的,才不至于自欺欺人,才能学无 止境孔子道出了求知必须取真诚态度孔 子的话应该使强不知以为知者自省《论语•里仁》:孔子指出修养人格重要的是任 何时侯不能违“仁”:致富、脱贫、短时间、匆忙间 、挫折、困厄间,都要维护仁德。

      当今社会,人们 为了脱贫、致富,求取地位、金钱等有无违背“仁” 的地方?你为了个人或亲戚朋友的利益、方便,有 无在短暂间、匆忙间、颠沛流离间违“仁”的地方? 从现实的思索中体会孔子人文精神的不朽意义述而 》:孔子主张见贤思齐,见不贤 而内自省,善恶皆我之师以善为师,不疾贤妒能 ;以恶为师,防微杜渐:孔子的教导强调借鉴的作 用,而借鉴的成功在于具有修养的内动力,敏察善 恶,付诸行动子罕》:孔子观水感叹天地之化 ,无一息之停留 ,在于勉励人们自强不息,进 学不已只有对社会人生怀有使命感的人,才 会有如此深沉的感叹只有对自然虔诚感戴的 人,才会敏感于自然的美德:如今人们往往对 世事感慨不深,对自然缺乏情感,应该从孔子 的教导中获得感悟孔子将松柏耐严寒比附经得住考验的人格 操守所谓“临厉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 可见也 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在严酷的考验面前保持高尚的人格、国格,是 市场经济下更需要的操守《论语子路》:孔子指出修养人格,贵在以 身作则本身行为正派,才会有威信桃李不 言,下自成蹊当今做领导的应以此为座右 铭《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有志之士 ,成德 之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的,只有勇于 牺牲来成全仁德的。

      对志士仁人来讲,“理当死 而求生,则于其心有不安矣,是害其心之德也 当死而死,则心安而德全矣”这种道德人格 重于生命的信条,造就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士 仁人,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尚德传统,也是医治 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良药《大学》:指出修身的途径:格物(推究事物的道 理)——致知(丰富自己的知识)——诚意(诚实自己 的意念)——正心(端正自己的心志)这里每个步骤 之间虽然不能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一个人的知识 素养和道德素养是同等重要、密不可分的并且,知识 素养可以认为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本文指出修身的意义在于齐家(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治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平天下(使天下 太平)这里的“修身”是后三者的必要条件;后三者是“ 修身”的必然结果从人的责任和使命强调修身的重要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积极用事精神今天每个人都从这 样的高度认识修身的意义,社会文明程度会大大提高《中庸》:指出求知者殊途同归 :天资高的人能通过自悟获取知识 ;有的人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有的 人靠解决困惑取得知识注意,所 谓“生而知之”不是天生什么都知道, 而是善于自悟,事事洞明指出修道者殊途同归:自觉求道;为利求 道;为环境所迫求道。

      指出修养三种美德的途径:喜好学问可以 接近智慧;努力行善可以接近仁德;知道耻辱 接近勇敢因为好学非知,然足以破愚;力行 非仁,然足以忘私,知耻非勇,然足以从怯懦 崛起注意这里的“耻”是指甘为人下而不辞,“ 知耻”,则指不甘人下,以孕蓄非凡的坚韧和力 量,使崛起于低谷,这是另一种勇敢指出“至诚”的方法:要广博地学习 ,周详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确地辨 别,切实地实行这种方法今天仍值得 借鉴指出求学的精神:不为则已,为则 必要其成,故常需百倍其功这种精神 是成功的必须品质《荀子》: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 观点的进步意义在于:认识到自然规律是不可 改变的,人应该适应自然规律人应该发挥主 观能动性,去积极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征服 、改造、利用自然今天,人定胜天的思想, 使人类从自然中获取了无尽的财富,但自然也 遭到了严重损害,甚至危机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因为人类对自然过分追求“用之”而忽视了“制 天命”后现代科学的思想认为,今天的人类应 该更多虑及的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爱护 自然、保护自然,做自然的朋友这种思想更 接近于道家“顺应自然”的主张《老子》:老子的几段语录体现了丰富朴素的辨 证法思想。

      今天老子的辩证法对提高人的自身修养, 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如(二章):“处无为之为”,启 示人们按自然的“无为”规律办事,即按事物的客观规 律办事,不要妄为行不言之教”,要象自然一样默 默施与,用不言的方式教诲别人二十二章)“不 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 衿,故长老子看到事物存在着正负面的转化关系 ,虽然不存在必然性,但“不自见”、“不自是”、“不 自伐”、“不自矜”的境界,仍然不失为高尚的人格修 养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与其细”无论行 事求学,都是不移的至理包含着辩证法和对立统一 法则 赏析提示 之二 写作特色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其中多为简短 的对话和问答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 顺、迂徐含蓄的风格如“岁寒”句,显然不仅是对松 柏的礼赞,而是概括了丰富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 •《大学》、《中庸》推理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逻辑感 多用整句,形成强劲的语势和整齐的结构 •《荀子》多长篇宏论,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 练,善用排偶、比喻,富有雄辩力 •《老子》语言简朴,词约意丰说理富含辩证法 赏析提示 之二 写作特色•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有《论 语》、《老子》和《墨子》,它们多为语录体 ,语言简朴、警策。

      第二阶段是战国中叶,主 要作品有《孟子》、《庄子》,由语录体向对 话式论辩文和专题论文过渡它们都论点明确 ,说理透彻,层次清楚,文辞生动第三阶段 是战国末年,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 》它们有代表性的文章都是长篇专论,逻辑严 密,结构缜密,文辞富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