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二.doc
5页人教版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二课时 预防犯罪 设计者: 白沙三中 罗春燕 1. 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1.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2.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广西贵港-三小孩高铁轨道玩耍,动车被迫停车》教师:1、爬上铁路线上行走是一种什么行为?有什么危害?2、 这样的行为可以避免吗?我们要牢记:违法犯罪,害人害已,如何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设计意图:以视频导入,能够展现身边违法现象,从而引出“如何预防犯罪”这一主题二、探究新课活动一:分析案例,想问题 P52运用你的经验(1)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2)录音播放法律条款教师:1、对三种犯罪行为定罪判刑都是依据哪部法律?2、它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出示投影】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并讲解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活动二:析案例,理知识 P53探究与分析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小组分别讨论:(1)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方面,行为一和行为二有什么区别?(2)在触犯的法律法规方面,行为一和行为二有什么区别?(3)在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方面,行为一和行为二有什么区别?(4)请举出类似的例子【教师小结】(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行为一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行为二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2)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行为一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行为二违反了刑法3)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行为一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行为二是应受刑罚处罚的4)①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②偷东西数额较小就是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数额较大就涉嫌犯罪盗窃可以是一般违法行为,还可以是犯罪行为如果盗窃涉案数额达到当地刑事立案标准,就是犯罪行为,达不到刑事立案就是一般违法行为【出示投影】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特征案例二:广西河池市对一起重大涉黑犯罪案进行一审判决2017年1月15日,广西河池市对一起重大涉黑犯罪案进行一审判决,共有44人被判刑犯罪团伙中的2名头目马某和李某分别获刑25年和22年,并分别被处罚金11万元、8.5万元,没收财产各50万元其他42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0个月至20年不等有期徒刑思考:(1) 案例中马某、李某等人犯罪的法律后果法律中称为什么?(2) 在我国刑法中,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3)请指出材料中哪个是主刑?哪个是附加刑?【教师小结】【出示投影】(1)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力、没收财产、驱逐出境3)案例中有期徒刑是主刑,罚金、没收财产是附加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刑罚,知道主刑和附加刑的内容。
活动三:读案例,悟行为案例三:一封写给还在少管所改造的刘海的信刘海:你好!还记得吗?我们曾经共同学习,你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然而,不良诱惑使我们分道扬镳自从结识了那些新“朋友”后,你就经常上网、旷课、出入营业性歌舞厅、多次敲诈勒索同学你也曾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你竟然为了筹集毒资而去抢劫、杀人亲爱的同学啊,你真糊涂!思考:分析刘海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并谈谈怎样才能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原因:交友不慎,沾染了不良习气;自制力差,禁不住诱惑;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等等要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应该:加强道德修养,防微杜渐,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等等出示投影】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容易引发犯罪,应做到加强自我防范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掌握了犯罪的特征,了解了刑罚的分类,懂得了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因此,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抵制违法犯罪四、板书设计预防犯罪课堂互动练习:1、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D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刑事违法性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④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A、 ① 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 ②③2、 刑法明确规定了(B )①什么行为是违法 ②什么行为是犯罪③对违法应判什么处罚 ④对犯罪应判什么刑罚A、 ①③④ B、②④ C、①④ D、 ②③④3、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的法律依据是看其是否触犯( A )A、刑法 B、宪法 C、民法 D、商法4、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是( B )A、拘役 B、没收财产 C、死刑 D、有期徒刑材料分析题:中考链接小明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少年.八年级时,他结识了一帮社会上的新"朋友"开始逃课,离老师和同学越来越远.后来父母离异,对他不闻不问,使他情绪低落,上课无精打采.为了能够有足够的钱上网,他向低年级的同学敲诈勒索,在"朋友"的开导下,他经常进入营业性歌舞厅;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他开始吃“摇头丸”他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越陷越深,居然为了筹集毒资而持刀抢劫!法律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他为止付出了代价。
小明一步步变坏的经历,给了我们那些启示?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紧靠中考参考答案:1、 加强道德修养,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行为;2、谨慎交友,善交益友,远离损友;3、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4、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5、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6、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课后反思:1、本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认识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掌握犯罪的特征,了解了刑罚的分类,懂得了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引导学生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抵制违法犯罪2、课堂练习环节以游戏形式开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产生乐学、爱学、主动去学的愿望,使枯燥单调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3、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过渡不够顺畅自然,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学习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