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方向论文参考选题13542.pdf
28页2021 届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写作方向 1. 文学创作灵感论 2. 文学中的意象与意象的创造手段 3. 论顾城诗歌创作的童心视角 4. 论诗歌的意象 5. 对诗歌的认知与诗歌写作〔题目可细化〕 6. 论儿歌的艺术特色 7. 论当代童话的艺术创新 8. 论微型小说的开头艺术 9. "新小说〞派艺术探索得失论 10. 微型小说立意的表现艺术 11. 微型小说构造艺术探析 12. 微型小说人物论 13. 论微型小说的悬念笔法 14. 论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 15. 行为动机与小说情节 16. 论散文写作的虚构问题 17. 论散文诗的审美特征 18. 论散文的隐喻魅力 19. 对散文的认知与散文写作〔题目可细化〕 20. 哲理散文与散文的哲学意蕴 - 21. 叙事人称新论 22. 论写作与作者自身生命感受的挖掘 23. 论写作者的家园意识 24. 论写作者的眼界与作品的意识 25. 写作者的思想力量与语言力量 26. 细节对写作的重要性〔题目可细化〕 27. 风景对写作的意义 28. 新闻写作的角度与新闻效果 29. 新闻敏感与新闻写作 30. 新闻写作的细节探析 语文教学论方向 1.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反思 2. 论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3. 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4.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究 5.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6. 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探究 7. 叶圣写作教学观探究 8. 叶圣阅读教学观探究 9.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10. 有效作文教学策略 11. 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究 - 12.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对策 13. 阅读教学对话的有效性探究 14.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 15. 基于课堂生成的语文教师能力构建 16. 论语文教师的个性与教学创新 17. 论书生的科学教育 18. 书生作文教学观探究 19. 书法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 语文教材选文标准探析 21. 语文教改中的师生角色 22. 中学诗歌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23. 语文教学的"实〞与"活〞 24. 语文教学的导入与结尾设计 25. 论课堂教学的节奏 26. 散文教学探究 27. 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28. 语文教学设计反思 29. 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30. 论语文课堂的教学对话 古代文学方向 一、先两汉文学 1.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先文学与理性精神 5.古代散文中的"问答〞构造 6.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7.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8.论"诗经"的婚恋诗 9.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10.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11.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12.论"诗经"的挖苦艺术 13."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14.孔子与"诗经" 15."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16."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7.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8.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9."战国策"名篇研究 20."战国策"铺扬厉风格的形成和影响 21."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3."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4.楚文化与楚辞 25.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 26.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27.论屈原的人格美 28.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29.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拟 30.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31.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32."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33.宋玉赋试论 34."老子"的艺术特色 35."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36."庄子"的艺术特色 37.汉代赋家研究〔可任选一人,进展分析〕 38.汉代赋体研究〔可任选一种汉赋题材〕 39.汉大赋的艺术风格 40.汉代散文的开展 41.汉代散文的艺术特点 42.司马迁的命运观 43."报任安书"的抒情特点 44."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任选一人或一类人分析〕 45."史记"的体例创新 46."史记"的艺术表现手法研究〔可分别从叙事、抒情、议论、构造等方面析〕 47.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48.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开展 - 49.汉乐府的艺术风格 50."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二、晋隋唐文学 1.**文学的美学倾向 2.三风格异同论 3.植诗风的衍变 4.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5.陆机、岳诗文的比拟研究 6.灵运山水诗的摩象特点 7.鲍照歌行的艺术价值 8.灵运文章研究 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10."世说新语"与晋士人风貌 1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12.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13.唐代小说专书研究 14.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15.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16.王维诗中的禅趣 17.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18.论白的自由精神 19.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 20.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三、明清文学 1. 浅论"红楼梦"的女性观 2. 浅析"儒林外史"女性形象 3. 论吴敬梓的思想及其对"儒林外史"创作的影响 4. 论"儒林外史"的理想精神 5. "儒林外史"挖苦艺术分析 6. "儒林外史"的贤人与奇人 7. 试论"西游记"对佛教的态度 8. 悟空形象意义解读 9. 浅析"西游记"中悟空与唐僧之间的矛盾冲突 10. 论悟空形象塑造 11. 简论猪八戒的喜剧性格 12. 论"三国演义"权形象 13. 浅析备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形象 14. 试析"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15. 论"三国演义"中的诸亮形象 16. 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 17. 论"水浒传"中英雄杀戮行为 18. 评"水浒传"的妇女形象塑造 19. 论"聊斋志异"中的官吏形象 20. 论"聊斋志异"中的家庭伦理观 -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 1."边城"的情感世界 2."家"中的觉新形象 3."京华烟云"中的木兰形象 4."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形象 5."寒夜"中的家庭矛盾问题 6."生死场"中的女性形象 7.萧红笔下的母亲形象 8."围城"中的婚姻"围城〞 9."雷雨"中的女性形象 10.周朴园的形象分析 11.鲁侍萍的形象分析 12.凌淑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13.论从文小说中淳朴的人际关系 14.围城之围——论"围城"的主题意蕴 15.论爱玲散文的价值取向 16.论高觉新人生悲剧的必然性 17.论"啼笑因缘"中的三位女性形象 18.尘埃里,花开——论王朔中短篇小说的审美独特性 19.论"一地鸡毛"的叙事策略 20.论"寒夜"中的恶婆婆形象 21.论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 - 22.论朱自清散文中的语言艺术 23.论钱钟书小说"人·兽·鬼"的悖论性涵 24.论许三观的人性之美 25.论蘩漪的艺术形象 26.论"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 27.论"活着"的人生哲学 28.论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心 29..论爱玲小说的影视改编 30.论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的形象 31.论"金粉世家"的影视改编 32.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33.论"血色浪漫"中钟跃民的爱情观 34.论"蜗居"的悲剧 35.论"红粉"中女性的悲剧原因 36.论"血色浪漫"中钟跃民形象 37.论"拯救乳房"中人物的病态心理 38.论余华小说中悲剧女性形象 39.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悲剧命运的原因 40.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形象及其根源 41.论"红处方"中简方宁的人格魅力 42.论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影视剧改编 43.论"透明的红萝卜"的叙事艺术 - 44.论莫言小说中的女性抗争 45.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的人生悲剧 46.论清扬的自我救赎 47.无法消弭的孤独——解读"戴女士与蓝" 48.论"城南旧事"中的乡愁意蕴 49.论"边城"中的"硬汉〞形象 50.冷清秋婚姻悲剧原因探析 51.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52.论"废都"女性形象塑造的失真 53.文轩儿童小说美感探究 54.论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55.爱玲笔下女性悲剧成因探析 56."宗白华小诗的大境界" 57."远方的海子" 58."周涛散文的审美取向" 59."警世的<红处方>" 60."<门境外的楼道>"中的温情意象" 61."<大淖记事>中的诗意人生" 62."史铁生的生命哲学" 63."方方<风景>的悲惋风情" 64."<二十四诗品>的审美表达" 65."村上春树与"井〞" - 66."孟浩然的生命之清" 67."爱玲小说的语言色彩" 68.论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 69.论骥才小说的"津味〞风格 70.萧红小说审美特征探微 71.浅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新的形象 72.论顾城诗歌中的童话意识 73.论从文小说的人性美 74.论余华小说的苦难叙事 75.论震云"新写实〞小说中的权力魔影 76.论残雪小说中的"文革〞记忆 77.论郁达夫小说的人文关心 78.论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 79.论茅盾小说"子夜"中的吴荪甫形象 外国文学方向 1、论吉本芭娜娜疗伤小说中的疗伤意识 2、论"红字"中清教伦理对人性的压抑 3、论"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女性形象 4、论"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遁意识 5、论"喜福会"中的中西文化碰撞 6、论"可以吃的女人"中的女性意识 7、"肖申克的救赎"小说与电影比照研究 - 8、论"挪威的森林"中的象征意蕴 9、论"百年孤独"中乌拉的人物形象 10、论"我是猫"的叙事艺术 11、论"我是猫"的挖苦语言艺术 12、论"百年孤独"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13、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14、论"小王子"中的象征艺术 15、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主题 16、看"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形象 17、"铁皮鼓"的象征意蕴 18、"歌剧魅影"的美学意蕴 19、"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英雄主义意蕴 20、奥列宁形象分析 21、失而不败的英雄——桑提亚哥人物形象解析 22、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哲学主题的诗性表达 23、"救赎"中布里奥尼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 24、试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博爱观 25、以读者承受视角剖析"哈利·波特"的风行缘由 26、纪伯伦散文诗中的"爱〞 27、"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蕴 28、"无名的裘德"淑的精神之恋与困境 29、萨特"禁闭"的他者之镜 - 30、卡夫卡"变形记"新论 31、安娜、蘩漪、娜拉悲剧命运的分析比拟 32、论"织工马南传"的孤独主题 33、何只"自强不息〞! ——"浮士德精神〞的反思 34、论"红字"中荒野的象征与原型 35、"喧哗与骚动"中时间的意义 36、哈代小说中人物的动物隐喻 37、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主义解读 38、论贝克特的荒谬戏剧艺术 39、论"吼叫山庄"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性 40、"吼叫山庄"的叙事策略探析 41、"简•爱"和"苍海茫茫"中的殖义话语 42、从"自己的一间屋"看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43、"戴洛卫夫人" 独特的时间构造 44、"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 45、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反讽的艺术特色 46、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意识解读 47、论艾丽斯•沃克"紫颜色"中的黑人女性主义生存观 48、探析"雷雨〞的审美涵——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禺"雷雨"之比拟 49、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圣愚〞形象 50、"卡拉玛佐夫气质〞的涵探析 51、对"俄浦斯王"悲剧涵的再认识 - 52、论"罪与罚"的心理分析艺术 53、海明威与"老人与海"研究 54、奥斯丁与"傲慢与偏见"研究 55、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研究 56、卡夫卡小说研究 57、普鲁斯特研究 58、"源氏物语"研究 59、夏目漱石小说研究 60、川端康成小说研究 61、泰戈尔小说与散文诗研究 62、托尔斯泰小说研究 63、屠格涅夫长篇小说和散文诗研究 64、契诃夫戏剧与短篇小说研究 65、帕斯捷尔纳克诗歌与"日瓦戈医生"研究 66、西方反乌托邦题材小说研究 67、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主义解读 68、格林兄弟童话研究 69、易卜生戏剧研究 70、古希腊悲剧研究 文艺理论方向 一、文学本质研究 1、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性 - 2、文学作为活动 3、文学的再现与表现 4、文学的人性特征 5、文学与 二、文学发生研究 6、巫术发生说 7、发生说 8、游戏发生说 9、劳动发生说 三、文学创作研究 10、文学灵感 11、意识与无意识 12、想象与联想 13、"移情〞说 14、"心理距离〞说 15、"直觉"说 16、"虚静"说 17、文学天才论 18、文学物化论 19、文学技巧论 四、文学作品研究 20、各种文体的研究 - 21、文学典型 22、文学意境 23、文学意象 24、文学风格 25、文学语言 五、文学承受研究 26、共鸣说 27、净化说 28、延留说 29、文学的社会性 30、文学的娱乐性 31、文学的游戏性 32、文学的教化性 六、文学典研究 33、"老子美学 34、"论语"美学 35、"庄子"美学 36、"周易"美学 37、勰"文心雕龙" 38、钟荣"诗品" 39、陆机"文赋" 40、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 41、严羽"沧浪诗话" 42、王夫之"斋诗话" 43、叶燮的"原诗" 44、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45、钱钟书的"谈艺录" 46、闻一多"闻一多全集" 47、宗白华"美学散步" 48、朱光潜"谈美" 七、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与文学现象研究 49、古典主义 50、理想主义 51、象征主义 52、启蒙主义 53、现代主义 54、后现代主义 55、构造主义 56、解构主义 57、存在主义 58、形式主义 59、女性主义 60、"诗言志〞说 61、"诗缘情’说 - 62、"比兴〞说 63、"文以载道〞说 64、公安派"性灵"说 65、贽"童心"说 66、网络文学 67、文学生态学 68、文学文化学 69、通俗文学 八、文学畴研究 70、美 71、悲 72、喜 73、崇高 74、典雅 75、荒谬 76、恐惧 77、阳刚 78、阴柔 79、滑稽 80、丑 九、作家、作品研究〔中今中外任选〕 汉语及语言学方向 - 一、语言学方向 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3.说汉语的音节 4.说同音词 5.说同义词 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构造 9.虚词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10.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向: 1.现代汉语规化问题研究〔*一方面的问题〕 2.普通话语音研究〔*一方面〕 3.ΧΧ作家〔或 ΧΧ作品〕语言研究 4.网络汉语研究 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些有特点的句式〕 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些虚词〕 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类词〕 8.词典释义研究 9.方言研究〔*一方言*一方面的问题〕 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11.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12.汉字和汉文化 13.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容 14.汉字部件研究 - 15.如何整理异体字 16.如何整理异形词 17.汉字的前途 18."修辞与语境〞浅谈 19."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20.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21.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22.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23.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24.谈"成语的活用〞 25.谈"叠用句〞 26.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27.谈"比喻〞 28.分析"围城"中的比喻式修辞 29.对鲁迅作品中典型句式的语法分析 30.从古今字体的演变看中国文字的开展 31.从名词也受副词修饰谈语法规律的约定俗成性 32.六大句子成分与八大句子成分的优劣比照 33.京味语言的特点及其在普通话文学中的地位 34.爱玲语言风格师承考 35.详解语素与词的关系 3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37.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38."是〞字用法研究 - 39.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0.挖苦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4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用特色的研究 42.汉语词义的演变 43.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44.××方言的语法现象 〔三〕古代汉语方向: 中国古代字书及现代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教材专项研究 1.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专题研究〔部首字、*类字、形体意义与文化研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等专项研究,也可以对其中个别字的释形、释义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3.对你所使用过和接触过的古代汉语教材做出评说。
如王力本、许嘉璐本、郭锡良本、朱振家本、荆贵生本、易国杰本等 古文字研究 1.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玉石文、印玺文、货币文、文等古文字专题研究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2.许慎六书说论评 3.论汉字的性质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4.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5.古文字与古文化人类学 6.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 8.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9.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10.试论汉字形体演变对字形构造分析的影响 11.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12.汉字形体演变的根本规律 13.近年转注研究述评 14.形声字起源试论 15.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16.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17.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18.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19.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2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21.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22.论*字在词典中的释义情况 23.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24.家乡人名、地名演变的文化背景和涉及的语言因素 25.古书中用字问题的研究〔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等〕 古汉语词汇研究 1.中国古代辞书如"尔雅"、"释名"、"方言"等书中*一释词方式或术语的研究 2.古代汉语词类活用问题 3.同源词的研究 - 4.古今词义变迁的断代研究〔先、汉、晋、唐宋时在典籍中出现的情况分析研究〕 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6.以义项为单位,给一部先文献〔或其中的一局部〕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 7.试论词义的演变类型 8.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 9.连绵词研究 10.叠音词研究 11.古书中音译外来词研究 12.*地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遗留问题研究 13.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根底 14.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15.论中学教材中文言文的字词注释 16.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文言文语法研究 1.任一古典文献中的语法现象的研究〔可从十三经或文学、历史、地理典籍著作中选定〕 如:"论语"句法研究 "孟子"中的"之〞字 "孟子"中的"其〞字 "左传"被动句研究 从"非子"看先的副词 - 从"庄子"看先的宾语前置句 "荀子"副词研究 "非子"中的被动句 "战国策"中的"是〞字 "国语"中的判断句 "国语"中的被动句 2.文言文中常见虚词及特殊句式研究 古代汉语"之〞字构造〔或"其〞字构造〕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构造〔或"者〞字构造〕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有……者〞和"谁……者〞的"者〞字词性问题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何所’十动词〞的部构造层次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开展 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主谓间"之〞字探源 先"是〞的用法及其开展 先双宾语句的类型 "被〞字的词义演变 3.训诂学及音韵学研究 训诂方法及术语研究 训诂学著作解读 - 近现代训诂学著作与古代训诂方式的异同 音韵学著作解读 音韵学的断代研究 古今语音变化的实例分析 古书注释问题研究 汉语标点的使用和历史变迁 4.修辞学研究 文言文中修辞格的定位 古今修辞方式的比拟 断代及专著中修辞方式的研究 修辞和语境问题 新闻方向 1. 关于地方电视台摄影记者素质调查报告 2. 大学生摄影技能现状调查———以学院为例 3. 电视台摄影记者现状调查 4. 学院新闻专业学生摄影活动调查 5. 地方电视台广告业务开展策略分析 6. 试论新闻选择的制约机制 7. 有偿新闻与新闻体制关系简论 8. 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策略分析 9. 浅谈地方电视台受众培育——以电视台为例 10. 新闻联播改版历史及其效果考察 - 11. 新闻娱乐化的危害分析 12. 新闻真实何以可能 13. 整风与党报理论的形成 14. 新闻发言人的角色辨析 15. 网络时代的新闻敏感 16. 隐性采访的伦理问题 17. 论摄影记者的人文修养 18.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走向探析 19. 新闻摄影伦理的核心问题 20. 会议新闻如何防止枯燥 21. 王韬新闻实践及新闻思想浅论 22. 梁启超后期的新闻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23. 论"大公报"四不〞思想的当代意义 24. 黄远生的新闻实践及其新闻思想浅析 25. 邵飘萍采访技巧探析 26. 新闻写作中的"贴标签〞现象 27.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写观念及实践的变化 28. 矿难报道中的"丧失喜办〞问题 29. 文字说明对新闻摄影作品的重要作用 30. 地方新闻集团化开展策略分析——以报业集团为例 31. 论民生新闻的新闻价值要素 32. 新闻摄影中的民工形象分析 - 33. 新闻编辑在 wEB2.0 时代的应对策略 34. 论微博的传播特征 35. 论媒体的信息污染 36. 微博评论功能的涵和外延 37. 新闻背景的作用及应用技巧 38. "走转改〞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分析 39. 2021 年两会报道中"亮点〞 40. 新闻文体的演变 41.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价值诉求比拟 42. 地方电视台的媒介融合现象 43. 新闻失实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44. 论毛泽的"三闻〞 45. 如何培养新闻"嗅觉〞 46. Web2.0 时代新闻标题的变化趋势 47. 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特征及功能 48. 媒介融合进程中新闻报道的创新 49. 体育新闻报道的话语方式分析 50. 浅谈新闻报道中数字的应用 51. 灾害新闻报道中人文关心的缺失 52. 日本地震新闻报道特色分析 53. 典型报道中的虚假新闻问题 54. 冰点和热点———新闻选题的差异化策略 - 55. 公民新闻中的伦理问题 56. 公民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培养问题 57. 时评的繁荣及困惑探究 58. 新闻报道筹划中的界限 59. 批判性思维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 60. IPad 的传统新闻媒体的合作方式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