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算外资金管理-详解.docx
15页预算外资金管理-详解 (重定向自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management of extra-budgetary funds)目录 1 什么是预算外资金管理[1] 2 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内容[2] 3 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3] 4 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3] 5 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2] 6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政策措施和方法[3] 7 相关条目 8 参考文献什么是预算外资金管理[1] 预算外资金管理是指财政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进行综合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主要包括:将各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有条件的纳入预算管理;修订、完善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使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内容[2] 1.管理体制 财政部门是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依照部门和单位的财政隶属关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按预算外资金的用途分类进行核算 财政部负责管理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上均含直属单位,下同)和企业主管部门(集团)预算外资金的收取、安排和使用,并对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进行审批。
地方财政部门负责管理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各地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主管部门预算资金的收取、安排和使用,并对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进行审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预算级次对本级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的财政专户,建立健全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并对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进行管理监督财政厅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对所在地的中央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来源、上缴中央财政专户、使用范围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各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严格实行中央、省两级审批制度;政府性基金按国务院规定统一报财政厅审批,重要的报国务院审批 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必须由本部门和本单位的财务部门集中管理,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缴付,不得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 2.资金使用 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合理使用,并将预算外资金的各项支出用途在有关财务报表中反映说明 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发放工资、奖金、津、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按财政部门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执行 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安排基本建设投资,要先经财政部门审查其资金来源,然后按国家规定程序报计划部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按计划部门确定的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由财政部门从财政专户分期拨付资金。
单位用预算外资金购买专项控制商品,要报经财政部门审查同意,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控购审批手续 对专项用于公共工程、公共事业的基金和收费以及其他专项预算外资金,部门和单位要按计划和规定用途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从财政专户分期拨付资金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使用预算外资金,严禁将预算外资金转作部门和单位“小金库”或公款私存,更不得用预算外资金搞计划外投资、炒股票、炒房地产、进行期货交易以及投资入股等违法乱纪活动 3.收支计划 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中,具有专项用途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要单独编列支出计划应以收入计划为基础,防止收支脱节,少收多支或套取资金等作法 基层单位根据本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规模和支出需要,按财政部门规定时间编制下年度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报送主管部门,没有主管部门的直接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经财政部门批准后,一般不作调整在年度执行中,因国家政策调整以及机构、人员发生较大变化等,需要对收支计划进行修订时,须报财政部门批准 4.决算 预算外资金会计决算由单位在年度终了后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
会计决算必须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内容完整、数字准确、报送及时 主管部门对所属各单位预算外资金会计决算审核汇总后,编制本部门的会计决算,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各级财政部门要审批本级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会计决算,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应及时纠正并予以调整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3] (一)统一计划,接受监督原则 统一计划,接受监督,主要是指预算外资金的支出在宏观上要纳入国家综合财政信贷计划,在微观使用上也要坚持计划性,并接受国家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统一计划,接受监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现在要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并不表示我们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计划,计划在一定范围内仍是必不可少的,宏观调控的计划性就必然要求资金分配要有计划,而预算外资金属于财政性分配,所以同样要求实行计划从另一方面说,预算外资金分散在千万个单位,数额又比较大,如果不加强计划指导,放任自流,就有可能会出现不仅发挥不了这部分资金的作用,而且会冲击国家宏观计划的问题所以说,必须把预算外资金的使用纳入统一的计划中去 对预算外资金的计划管理,应该在保证合法的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仍属于各部门、各地方、备单位的前提下,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必要时方采用指令性计划,但必须注意指令性计划的使用范围,不得以“计划管理”为由,任意抽调、占用、侵犯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做到统一计划和因地制宜相结合 (二)分类管理,综合平衡原则 预算外资金的设置有很多种类,比如说根据资金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企业及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按性质又可分为各类专项基金等,它们都有各自的表现形式和特定的用途,并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说,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必须坚持分类管理原则,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分类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在微观范围内把资金管好用活,在宏观上就必须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提高宏观效益综合平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预算外资金自身的综合平衡,即属于内部结构的综合平衡,没有这个平衡,就看不出预算外资金总的规模,也无法衡量预算外资金总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说预算外资金同整个财政资金相联系的综合平衡,没有这个平衡,就不容易正确估量预算外资金对整个财政分配的影响程度,也反映不出财政分配中一些重大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及其产生的效果,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综合平衡的目的在于:①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总规模在国家财政分配中的变化情况,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以及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等等。
②反映预算外资金最终形成的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的总规模,同预算内的积累和消费基金的情况联系起来,两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就可以得到较为真实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并据此来判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是否恰当③反映预算外资金的综合效益,预算外资金自身的综合平衡和同整个财政资金相联系的综合平衡搞好了,预算外资金的综合效益也就是提高了 (三)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方面要纳入国家综合财政信贷计划,实行计划;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市场经济,所以预算外资金的分配、管理也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尊重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两方面必须紧密结合,不能是放任的,完全自由的市场调节,而是在计划管理的指导下实行市场调节,特别是在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时,国家就完全有必要采取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3] 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制度,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对各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行管理监督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即称为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方式在多年来各地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琢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对某项基金进行基金管理方式的;有对所有资金进行全面管理方式的,有的实行代管方式;也有的是实行计划管理方式 综合以上各种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是现在较普遍实行而且得到国务院肯定的就一般原则来说,是下列两种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 1.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这种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的基本精神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由财政部门进行代管,即按这种方式进行管理的单位,应将其预算外资金存入财政部门在银行开立的预算外资金专户,并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之后,交由银行监督实行 这种“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的优点在于: (1)维护了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没有改变,就是说,原来归谁所有,归谁支配的预算外资金,专户储存以后还是归原来的单位所有和支配,而任何单位不得以其他借口去平调这部分预算外资金 (2)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以后,银行可以做到按计划拨款,这种办法使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有了保证,预算外资金被安排使用以后与其他资金使用一样,要求保证资金使用的不间断,按计划拨款就可以使银行部门与预算外资金使用单位都做到心中有数。
(3)由财政部门集中代管,银行监督以后,可以加速预算外资金的周转,防止预算外资金使用中浪费现象的发生,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到微观上搞活而在客观上又纳入到国家综合财政信贷计划中去,使微观与宏观这两方面更好地结合起来 这种“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根据其本身的特点,原则上来说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2.计划管理,政策引导这种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的基本精神是在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没有改变的前提条件下,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政策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加以引导,使预算外资金使用这种微观活动纳入到国家宏观控制的轨道中来,这样可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按照这种“计划管理、政策引导”方式进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单位,应该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编制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财政部门应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维护预算外资金的自主权的前提条件下,对各单位在编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过程中,提供信息,权衡利弊,帮助分析,进行协调,做到既能搞活微观经济,又能保证宏观控制的顺利进行 这种“计划管理,政策引导”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从原则上来说,适用于国营及其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采用何种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都是为了使预算外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用好预算外资金是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在具体的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中采用何种管理方式,这将有赖于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根据各项预算外资金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以使预算外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预算外资金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这段时间,对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也有重新考虑的必要,但是要纳入计划管理这点是可以明确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2] 1.做好收费项目公开工作 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实行收费公示制度等多种可以利用的形式,来公开所有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项目,主要包括公开收费(基金)项目、收取范围、收取标准让社会各界特别是缴纳收费的对象了解收费政策监督和抵制收费人员乱收费,也有利于促使收费单位按规定办事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乱行收取预算外收入的问题,防止加重缴费单位、缴费人的不合理负担 2.编制综合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支出 在加强对“收”这条线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