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docx
8页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Summary】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一种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修复性手术,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患者踝关节发育不良、老年患者髋骨骨折、髋关节炎以及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这一修复性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一些高龄病人在术后非常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伤口感染等危险并发症为确保患者手术效果与健康安全,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本文探究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文中会分为三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介绍高龄病人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第二部分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第三部分是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期望本文能为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提供可行性参考,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Keys】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护理措施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头会出现骨质疏松、坏死等症状,继而导致一些高龄人群出现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可用于治疗高龄病人的股骨头坏死、骨折等急慢性髋关节病症,修复效果良好,但是由于该项手术是不可逆手术,因此在术后需要精心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约有60%左右的患者为高龄患者,这些患者由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术后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继发肺栓塞和感染等并发症[1]并发症的出现会加重患者病情,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康复时间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护理质量与治疗效果李娟[2]等学者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前瞻性护理,研究结果发现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由此可见,在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与护理措施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对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进行探究,现分为以下三部分进行叙述一、高龄病人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多项研究表明,高龄病人在髋关节术后更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3-4]术后高龄患者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多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影响因素相关高龄病人相比于中青年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更高,因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自身的血流速度减慢而骨折以及手术的影响也会导致高龄病人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是由于术前麻醉时,麻醉药可能会导致患者腿部周围静脉发生扩张,继而造成下肢肌肉麻痹,从而失去收缩功能,促使下肢静脉回流减慢。
此时患者的静脉壁平滑肌松弛,内皮细胞会因为牵张而出现胶原纤维暴露,从而加大深静脉栓塞风险而当手术导致高龄病人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循环中,就会促使凝血因子活化,从而加强患者的血液凝固度,继而导致患者的小腿肌肉泵作用减弱,血小板增多,下肢深静脉血液黏附性增强,造成血液在患者比目鱼肌静脉丛和静脉瓣内聚集,瘀滞加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多数高龄病人的主动活动能力不佳且因为年纪大、体质差,无形中增加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尽早积极进行下肢康复运动,利用下肢肌肉收缩运动刺激静脉、组织液回流而高龄病人因为主动活动能力差,因此术后不愿意积极配合开展下肢康复运动,促使下肢肌肉在术后一直处于松弛状态,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出现静脉血压滞缓等问题,加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风险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患者的下肢血管发生损伤,从而增加并发几率而一些原本就静脉血栓史或静脉曲张病史的患者,在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更高,需要实施前瞻性护理及早进行预防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位于患者的下肢,因此一旦形成患者的下肢就会最先出现体征,肉眼可观测到下肢水肿[5]此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测量下肢两侧的大腿与小腿中部周径,若是患者下肢两侧测量周径相差大于一厘米,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
其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肢温度明显低于健肢,伴随着患者站立、受压或运动等动作影响,患肢的腓肠肌部位出现压痛、发热或者肿胀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是因为在患者活动的过程中足背伸直,继而导致患肢的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受到牵拉压迫,从而刺激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当患者出现疑似体征后可以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MRI以及实验室血浆D-二聚体检测等非入侵性诊断,进一步对患者的下肢静脉栓塞情况进行了解,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6]虽然静脉血管造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但是考虑到高龄病人术后的整体情况,在临床中更建议采取非入侵性诊断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一)预防性护理干预1 入院宣教在高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的疾病史,了解患者之前是否患有静脉血栓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术宣讲,重点讲解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措施、症状以及危害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在后续的护理中愿意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尽早预防并发症出现[7]患者如果在术后感觉到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告诉护理人员,以便护理人员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术后卧床期间肢体运动的重要性、肢体锻炼的目的和方法等,这一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高龄病人能够听懂,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高龄患者能掌握正确的术后活动方法。
2 加强膳食营养对于有吸烟史的高龄患者,护理人员要劝导其戒烟,为手术做准备叮嘱患者多饮水,每日的饮水量需要保持在1500~2000ml左右,从而降低高龄患者体内的血液粘稠度,增加下肢静脉血液流速[8]要注意患者膳食营养,多食用一些低脂、优质蛋白食品,例如瘦肉、牛奶、鸡蛋等,保证患者营养充足鉴于高龄患者的凝血因子活性较高,处于高凝状态,因此要多食用芹菜、葡萄、树莓以及菌菇类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蔬这些果蔬对于稀释血液浓度具有显著的作用,能显著改善高龄病人血液粘稠度,对于预防患者术后便秘以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也具有重要作用3 加强易患人群的预防高龄病人属于高危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人群,护理人员对于高龄患者的基础病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给予降压护理,稳定控制患者的血压在140/90mmhg,而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对其血糖进行控制若之前患者的下肢有严重外伤史,护理人员则要给予预防性降压和抗感染4 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在术后可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皮下注射,进行预防性抗凝在注射抗凝药物后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并给予及时处理,降低对患者的伤害二)术后护理1 体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实施外展中立位,丁字鞋制动,术后避免患者患侧卧位。
以免长时间卧床导致患肢静脉受压,并给予高龄患者被动活动髋关节与肌肉挤压运动,从而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2 引流管护理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伤口引流管的通畅,以免因为引流管扭曲、打折而导致血块堵塞要定时为患者挤压引流管,继而保障引流管内畅通,有助于预防髋部出血和肿胀,减少术后对患者局部的压迫3 麻醉消失后活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智能智能假肢替换坏死的髋关节部位,虽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势,但是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还是非常强的,所以在麻醉消失后患者就会逐渐感觉到创口的疼痛感[9]此时护理人员应指导其进行髋关节背伸跖屈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很多高龄患者此时会因为疼痛和担心加重病情而不愿意配合护理,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为高龄患者解释活动的目的以及长时间卧床可能会产生的并发症与危害,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配合度对患者膝关节以下进行穿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用冷敷减少出血和疼痛可以将患者的下肢略微抬高,使得血液回流速度加快,减少术后肿胀术后护理人员要保护患者血管,减少患者下肢血管损伤,以免出现血管内膜损伤,加大血栓风险4 心理护理因为高龄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长期受到髋关节疾病的折磨,并且行动不便,因此很多患者的心理状态不佳。
护理人员在术后要重视心理护理,在术后主动关心高龄患者,以话家常的方式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主动告知患者手术成功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病因,一起积极预防并发症出现解答患者的疑惑并宽慰患者,消除患者术后紧张的心理,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加速康复速度5 功能锻炼术后当天护理人员即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等被动运动,在运动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患者上肢可做外展和扩胸等运动,增加心肺功能,预防肺栓塞发生,同时增强体力术后第二天,患者麻醉完全消失,护理人员应选择疼痛感最小的患肢股四头肌开始锻炼,做等长收缩,训练时间为20分钟,一天三次术后第三天开始让患者患肢行直腿提高练习,从而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股四头肌因为长时间卧床而萎缩,并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与康复动作,持续锻炼2周在患者术后四到五天即可坐起,五至七天可使用助行器下地练习站立行走,护理人员要尽早鼓励患者下床部分患者由于术后疼痛不愿意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要为其详细的讲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害,联合家属一起对患者进行劝导每次锻炼的时间要根据患者实际身体情况进行加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四、结语髋关节病变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生活中的不便,尤其是一些高龄病人深受其害,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高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是由于高龄病人自身影响因素影响,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有效的护理预防其发生及早预防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Reference[1]夏明珠,陆嫣,朱丽艳.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10):90-94.[2]李娟,朱慧敏,赵祯.前瞻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1):118-120.[3]钟艳清,冯桂贞,彭敏,等.PDCA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4):328-330.[4]高洁,赵春梅.护理干预结合气压泵治疗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2):358-360.[5]张静媛,彭玉娜,张华,等.抗血栓压力泵联合连续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20):180-183.[6]李瑾萱,信鸿杰,申雅文.集束化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甘肃医药,2021,40(5):472-474.[7]刘原莹,郭利霞,孙国彪.集束化护理结合标准作业程序在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8):1435-1436.[8]李靖.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1):135-136.[9]叶彩霞,杨树萍.优质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4):3452-345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