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科学研究报告方法.doc
20页-第一讲一、从传统政治学到现代政治学 1、政治学历史两大时期一是旧的或传统的政治学时期,延续到本世纪二是“现代政治分析〞或“行为科学主义〞时期,20世纪初开场酝酿:美国本特利、拉斯维尔、英国沃拉斯等在40-60年代在政治学上占居了统治地位价值----事实;规理论----经历理论传统政治学—价值,规从抽象的先验的理念出发,应该如何?--谁应该统治?现代政治学—事实,实证解释,是什么?怎么样?--谁在统治?2、传统政治学:道德哲学、伦理学,思辨式语言和演绎推理方法注重政治哲理和政治历史分析①规-哲学研究法—演绎法;②法律-制度研究法;③历史研究法;④比拟研究法—与历史法密切相关思想家个人价值主导,具有强烈的主观性3、现代政治学主要指行为主义/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所谓“政治科学〞,注重经历方法,强调运用技术手段和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成果来解释政治现象,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边缘学科。
①心理学研究法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根底②经济学分析法理性选择理论,政治即交换③社会学分析法精英分析,政治团体分析,政治角色分析,政治文化分析④系统分析法侧重宏观把握⑤构造—功能分析阿尔蒙德二、行为主义〔behaviorism〕1、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对政治哲学(规理论)的否认经历理论〞成为政治科学的核心问题分析重心从规或制度到实际行为研究出发点从道德判断到科学论证事实与价值的别离、价值中立——纯科学拉斯维尔----“谁得到什么?如何得到?“政治研究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政治学的任务在于说明情况,而政治哲学那么要为政治选择提供辩护〞现代政治学----现代政治“意识形态的终结〞2、行为主义方法论的特点①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行为主义革命〞要求按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模式来开展政治科学认为制度不过是行为模式的组合重视定量化分析、搜集和处理研究资料,通过对经历事实的分析、概括,得出某种理论、规律或假设,而非抽象演绎②以个人或集团作为根本分析单位,广泛研究与政治有关的行为现象③建立各种层次的经历理论,用以指导政治行为分析三、后行为主义〔Post-behaviorism〕1、后行为主义兴起的背景和原因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政治学重新开场重视价值研究,对政治哲学的重新肯定。
后行为主义革命,其兴起标志是戴维伊斯顿①社会形势的变化:60年代的美国社会状况显示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静态性、缺乏预见性再意识形态化〞的口号取代了“非意识形态化〞的口号----?正义论?的出版②行为主义本身的偏差,过度相信科学方法,相信可以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划开界限,什么都可以量化,量化能解决一切问题2、后行为主义的信条与特征①关心价值问题,关注社会现实行为主义自己进展反思,戴维伊斯顿:“美国政治学正在发生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口号是关联与行动,它的批评对象是学科、专业和大学〞达尔:“规的取向正成为政治学一条迅速扩展的边界〞批评行为主义的“价值中立〞,主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批评行为主义的“纯科学〞倾向,不反对 “政治化〞实质重于技术,既注意方法和技术,又注意实际效用关注公共政策和政策分析—允许价值偏好②重申规理论行为主义的经历分析应同政治哲学的规政治理论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实证与规的互补达尔:不了解经历取向的分析提供的事实,政治哲学容易变得不切题,甚至愚蠢,不关心政治哲学家提出的假设干根本问题,经历分析就会有退化到钻牛角尖的危险,政治哲学的研究和行为主义的经历〔科学〕研究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国家〞的回归③行为主义影响深远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对中国而言,政治的“科学化〞、“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任重道远 Introduction 一、课程特点:①入门课帮助学生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围,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学习和研究方向的作用②重要性中国的研究者和学生普遍缺乏科研的研究方法克制大而空的文风,形成严谨的学术规了解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容和围,了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新角度、新方法,特别是实证研究方法二、讲课容与教材第一局部:政治科学,共两讲第二局部:政治学研究过程与论文写作,共三讲第三局部:理论方法与视角,共六讲第四局部:讨论与汇报,共五次教材【美】劳伦斯•琼斯、爱德华•奥尔森著:?政治学研究——领域与方法指南?〔简称:?研究方法?〕徐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简称?政治思想?〕十二至十四章参考书:王沪宁:?当代西方政治学分析?阎学通、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俞可平:?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讲义发布地址:博客:blog.sina../ljs--课程讲座电子:ljs126.政治学研究方法三、根本要求:以论文选题、设计为主线论文切勿抄袭!一经发现以零分计成绩考核为两个局部:一是期末考试〔论文〕;二是平时表现。
比例为90%和10%考试容出自讲课容以及教材相关容不设复习思考题,考试的成绩绝不取决于考前几天的死记硬背阅卷无标准答案,完全看对于本门课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思考的深度第二讲一、国家与政治系统1、国家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无政府主义—蒲鲁东保守主义者:国家是民族传统的载体黑格尔:国家是绝对精神的表达国家神秘主义自由主义者的定义:国家是社会的工具,社会的形式和框架现代国家的官僚制度—韦伯2、政治系统国家概念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国家-政府〞占据国家概念留下的理论真空着重分析国家的具体功能而非国家本质把国家视为一个不确定的、从分析上讲没有多大用处的畴二、权力与影响1、权力权力的心理学的理论霍布斯:人的根本欲望权力是与控制力和强制力联系在一起的权力与权利的相对性权利越大,权力的围越小2、影响力60年代,权力斗争理论被影响和权力关系理论理论排挤影响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为改变行动或倾向的能力用以表述权力的概念,着重于权力关系影响力的形式:理性说服与操纵性说服理性说服是道德上允许的惟一的影响手段但操纵性说服、权力、强制、武力的威胁和运用,是政治生活常见方面影响力与资源:金钱的比重几何?三、阶级、团体与精英——对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角色的不同理解1、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
划分标准:???批评:唯阶级和阶级冲突论法兰克福学派:现代社会中,统治系统服从于社会需要,“使危害制度的阶级冲突水远是—种带有最大可能性的潜在的阶级冲突〞达伦多夫:把阶级区分为占有威望的阶级和没有威望的阶级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纯粹由经济所决定的阶级,只是“阶级现象的一种特殊情况〞阶级合作论:三个活动主体——国家、资方组织和工会组织——对于平息社会中的冲突,都肩负着一种突出的作用2、集团多元论把利益团体作为政治分析根本单元,认为进入“团体政治〞 时代,利益团体是根本的政治行为者,政治统治就是一系列利益团体的调节过程,政治制度是一系列利益团体的有机组合3、精英理论理论前提是认为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米尔斯:“权力精英〞只有受威胁时才对群众压力作出反响4、阶级、团体与精英—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四、:涵义与特征1、程序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 (1942年) :“的方法是为了做出政治决定而做的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制度下,想获得决策权的人要在人民的选举过竞争而产生〞亨廷顿:判定标准--政府权力来源;政府效劳目的;政府构建程序{民有、民治、民享}“最有权力的集体决策者通过公平、正直和定期的选举产生,选举中候选人可以自由竞争,在事实上使所有成年人有资格参加选举。
〞“全民选举最高决策者是的实质〞政治以选举竞争、选举权资格、参与投票、轮流执政以及出版和言论自由来衡量2、达尔:与次体系:和专制的政治体系各有其次体系所有成年公民可以广泛分享参与决策的时机专制--参与决策的时机只限于少数人托克维尔:地方自治—国家3、普塞特:与反对派:--定期更换政府官员、并通过竞争获得职位的程序这就需要有政治自由、成认反对党的权利如果缺乏使有效的反对派继续存在的条件,执政者的权力将会不断增强,而公众对政策的影响将处于最低限度这是所有一党制国家的情况,一般认为,至少在西方,这些国家是专制国家〞4、的实现形式有直接和间接卢梭批评代议制,主人民直接马克思也主直接,对于国家始终采取疑心的态度密尔:代议制是群众参与与精英统治、平等原那么与效率原那么的高度统一5、与选举:的标志是选举孟德斯鸠:“在政治里,人民在某些方面是君主,在某些方面是臣民只有通过选举,人民才能当君主,因为选举表现了人民的意志〞选举要自由和公正6、托克维尔:的好处:①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照顾到大多数公民的利益②消除官僚主义③虽然它可能犯错误,但是总是能自己纠正④在国家里的理智的爱国心,实际上是把爱祖国和爱政府结合在一起。
⑤的制度是充满活力的制度下节课:政治研究的过程阅读教材:?研究方法?第一章第九节、第二章、第九章第三讲一、 政治研究的类型1、 根底研究和应用研究政治研究的类型一种最根本的区分是可以分为根底研究和应用研究根底研究也叫做理论性研究,主要是侧重于根底性的理论问题应用性研究也叫做政策性研究,侧重于研究现实问题,尤其是针对某类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主要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可以用于同一个主题2、 个案研究与比拟研究个案研究当然是相对与总体研究而言与个案研究相对,还有比拟研究比拟研究可分为纵向比拟和横向比拟纵向比拟是按时间跨度进展的比拟,把研究对象划分为不同时间段进展比拟;而横向比拟是按空间跨度进展比拟,在同一个时间段上对不同的个体进展比拟此外,政治研究还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二、 政治研究的选题选题的主要考虑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行性前一个方面是研究的目的,或者说是选题的依据,后一个方面是研究的条件1、 选题的必要性考察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是增进知识和开展理论;二是解决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