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游子值颓暮 将穷山海迹古代文学论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4274936
  • 上传时间:2022-06-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游子值颓暮 将穷山海迹_古代文学论文   关键词:转折点 心灵界域 凄苦之音  摘 要:谢灵运被排挤到永嘉,这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是,谢灵运出入佛道,构筑心灵的界域并没有超脱世间的痛苦与磨难家族的重任使得他无法深味在陶渊明身上沉潜的静穆与深邃、浑厚与高古最终,谢灵运以凄苦之音结束了鲜活的生命    追踪谢灵运的心灵轨迹,我们能发现谢灵运的隐逸思想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这足以让我们解读他傲岸、旷达、惶惑与惊恐的内心世界     一    谢灵运的一生,大致以刘裕永初元年(420)称帝为界,分为前后期;之后,谢灵运的命运便陡转直下,改朝换代带来的是更为激烈的震荡和久久不能抹平的创伤永初元年(420年),“高祖受命,降公爵为侯,食邑五百户”永初三年,刘裕死后,少帝继位,又被执宰大臣徐羡之、傅亮等以“构扇异同,非毁执政”的罪名,排挤到永嘉郡不仅如此,这三年间谢灵运还不得不违心地做了两件事:一是上《谢封康乐侯表》本来,降公爵为侯,就已经够倒霉、伤心的,却还要反过来“酬恩答厚”,以示对新朝的感恩戴德二是作《武帝诔》,即“敢遵前典,式述圣微”,以“谀墓文字”来赞颂武帝的功德为此,满腔愤懑让谢灵运的心情滑到了有史以来的低谷。

      到了永嘉后,谢灵运就大病了一场,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春天病入新年感物华”,卧病在床的客儿,对节候的迁改表现出分外的敏感,“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这种浓重的节候迁逝之感,在谢灵运的诗中不时地闪现,甚至成为一生挥之不去的情结沉潜中,悲痛、愤懑一齐袭来,倾泻在笔下:    未觉泮春冰,已复谢秋节空对尺素迁,独视寸阴灭《折杨柳行》其二)  盛往速露坠,衰来疾风飞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君子有所思行》)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游南亭》)  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并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悲哉行》)  玉衡迅驾,四节如飞急景西驰,奔浪赴沂英华始玩,落叶已稀惆怅衡皋,心焉有违《答谢咨议》)  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秋岸澄夕阴,火旻团朝露《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无一例外的,诗都表现出“徂龄速飞电,颓节骛惊湍览物起悲绪,顾己识忧端”的凄凉之感比较之下,陶渊明是“见树木交阴,时鸟变声,亦复欢然”(《与子俨等疏》),这时节的谢灵运更多的是独自黯然神伤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烩,曰:‘人生当得适意耳,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时序变易,本易引人悲思;更何况,人生贵在适意自得,此时的谢灵运却只能羁宦他乡、卧床空对林际,幽凄茫然。

      由此,隐逸的念头一再闪现在他的诗中:    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述祖德诗》)  归客遂海隅,脱冠谢朝列……岂伊川途念,宿心愧将别彼美丘园道,喟焉伤薄劣《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  辛苦谁为情,游子值颓暮……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悟《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积痾谢生虑,寡欲罕所阙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邻里相送至方山》)  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富春渚》)    之所以不厌其烦,一一列举,就在于它能准确地让我们看出一个失意者内心挣扎时最真切的颤动这些诗歌基本上都写于谪贬永嘉以后,这足以显示谢灵运心灵创伤的巨大——成了一生中不可抹去的烙印谢灵运在《山居赋》中直接宣称:“寻台、皓之深意”,“愿追松以远游”;之所以这样,是因“牵犬之路既寡,听鹤之涂何由”在谢灵运看来,李斯、陆机临死前才幡然悔悟,不是太迟了吗?!为此,他“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这里,王弘之“恬漠丘园,放心居逸”,孔淳之更“茅室蓬户,庭草荒径”,都是地道的隐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谢灵运与王、孔二人打得火热,可见这一时节他的追求和向往。

      这种情况,即便以《南齐书》卷五十四《高逸传论》所说的“若道义内足,希微两亡,藏景穷岩,蔽名愚谷,解桎梏于仁义,永形神于天壤,则名教之外,别有风猷”来衡量,又有何本质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心态,谢灵运特意向刘义真推荐王、孔二人:    至若王弘之拂衣归耕,逾历三纪;孔淳之隐约穷岫,自始迄今……既远同羲、唐,亦激贪厉竞殿下爱素好古,常若布衣,每意昔闻,虚想岩穴,若遣一介,有以相存,真可谓千载盛美也    东晋南朝,以其能激贪厉俗、镇静躁竞,高隐一向受到朝廷极高的礼遇当然,谢灵运并不是以此获致高誉,走所谓的“终南捷径”;他不需要这样做谢灵运这样做,实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二    我们再看谢灵运这一时期的另一些诗句:    览物起悲绪,顾己识忧端朽貌改鲜色,悴容变柔颜变改苟催促,容色乌盘桓《长歌行》)  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悲哉行》)  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跟“凄凄春草生”相比,“变”字挟带着更加浓重的迁逝之悲,一如“晚暮悲独坐,鸣鶗歇春兰”(《彭城宫中直感岁暮》),“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晚出西射堂》)无时无处不在的愁绪,激荡着灵运内心无可排遣的惶惑与危机之感。

      对上面所引的《长歌行》,清人吴挚父即评“有死丧无日之感”,正可谓切入到灵运的心灵深处,洵为的评谢灵运的思想驳杂,慧远即以“心杂”来评价谢灵运黄节《谢康乐诗注·序》也说“康乐之诗,合诗易聃周骚辨仙释以成之”这一点,除了受玄佛融合的时代思潮影响外,更多的是谢灵运个人经历的烙印;他一生徘徊于儒释道而游移不定《诗品》“谢灵运”条:    初,钱塘杜明师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于会稽旬日而谢安亡,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于杜治养之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    这一段叙述虽与史实不无紊乱、相悖之处;然而,其与谢灵运十五岁前一直寄居在医术高明的杜子恭靖室的史实,当无疑问送子入寺观养育、避难消灾是东南一带惯见的习俗长期的熏陶潜移,他的思想不可能不打上深深的道家印记灵运《山居赋》即言:“(涉猎)兵技医日、龟荚筮梦之法,风角冢宅、算数律历之书”,这非为虚言矜夸,也不足为奇;让人感到奇异的是他对道教中长生求仙的执著冀浮丘之诱接,望安期之招迎”(《山居赋》),一再神往王子晋,甚至想象浮丘公的接遇飞升,自托之辞中看出对“长生久视”的强烈期待对于佛教,谢灵运也有甚深的因缘汤用彤先生说:“南朝佛法之隆盛,约有三时。

      一在元嘉之世,以谢康乐为其中巨子,谢固文士兼擅玄趣大约在任期永嘉前后,谢灵运转入了对佛的膜拜这中间值得注意的是谢灵运对净土的期盼:  敬拟灵鹫山,尚想祗洹轨……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石壁立招提精舍》)  望岭眷灵鹫,延心念净土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过瞿溪山饭僧》)  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颓言安可寄,乘化必晨征《净土咏》)    谢灵运在《山居赋》“羡灵鹫之名山”下自注:“灵鹫山,说般若法华处谢灵运的净土思想直接源于慧远,慧远的人格魅力让他“一见远公,素然心服”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慧远与刘遗民、周续之、宗炳等一百二十三人,在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净土,正显示出一种坚实、磅礴的信仰晋宋之际,弥陀净土以“清”、“净”构建了一气势磅礴、美妙庄严的理想界域上引诸诗都能看出谢灵运对净土的心仪与虔诚这与前面“长生久视”的期待正不谋而合它似乎能说明,灵运出入佛道,借此以求“长生”,驰心“神”国,构筑心灵的界域来超脱世间的痛苦与磨难然而,佛道兼采的信仰,并没有消解他内心无尽的愁绪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初去郡》,清楚地显示谢灵运内心斗争的激烈:   战胜臞者肥,鉴止流归停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黄节注引《韩子》曰:“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又荣之,二者战于胸臆,故臞今见先王之义战胜,故肥也表面看,“战于胸臆”的结果是“肥”,灵运似乎得到了解脱;实际是欲罢不能、欲休不止这种哀苦之音一直回旋在他的诗中,久久不能释然平静释道思想可以排遣苦闷,其实践的操作性却不高这时的谢灵运,想到的更多是遗世隐居,“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这一点,易代之际,嵇康、陶渊明的生命范式可能给了灵运更多的启迪谢灵运后期的诗中有两处直接提到了嵇康:“凄凄明月吹,恻恻广陵散殷勤诉危柱,慷慨命促管”(《道路忆山中》),“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临终诗》),一再回想起嵇康,潜意识中可见前期意识的积淀谢灵运对嵇康的悲剧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史载嵇康“夏日柳树下居锻”,《世说新语·简傲》载:    钟(会)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的问话充满了肆意的挑衅,实不妨视为以隐逸的自由与高洁傲视出仕的羁绊与卑污刘孝标注引《文士传》也着意凸现这一诗意的画面:“康性绝巧,能锻炼。

      家有盛柳树,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凉,恒居其下傲戏,乃身自锻 如果说,“《广陵散》于今绝矣”,以其稀世高绝的清峻之韵,唱出穷途末路的凄凉与哀婉;那么,“柳下居锻”则凝聚 自然 灵趣、肆意适性,写出人生的旷达与惬意柳叶飘拂的轻盈,就定格为一个萧散自然、静谧和谐的画面长留心间,“柳下居锻”成了遥远的不可企及的绝响  从文化精神上说,易代之际的嵇康与陶渊明可以作为两种路径范式的选择:嵇康“柳下居锻”,“虽天下之至慎”;然而,出于愤激,“过为峻切,讦直露才”,最终走向了弃市薄汤武而伐周孔”的路是走不通的那么,陶潜式的归园田居、颐养生年呢?显然,要真正地隐居,承受“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凄苦,恐怕是“乌衣子弟”的谢灵运所不能做到的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是他最真切的独白谢灵运自可凌丘壑,挥翰墨,谈古今,独不可受此苦难况且,“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潜的通脱、旷达,更是孜孜以求“安期术”、“弥陀净土”的谢灵运所不能望其项背五柳先生”,充其量只能是客儿内心寻觅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它可以在心中泛起、荡漾,却难以挪移到生活中实践的层面陶潜的生活是枯槁的,高门子弟的灵运是无法深味其中沉潜的静穆与深邃、浑厚与高古。

      退一步,即便灵运力任躬耕,也不可能像陶潜一样,欣悦地走向田园此时的灵运,不得不承担振兴家族的重任而谢家台柱子谢混、谢晦相继被杀,族人凋零,又加剧了这一情形田余庆先生认为,晋宋时,士族选定门户继承人时,往往看重人才而不专重嫡嗣,慎择人物以图光大门户灵运袭封康乐郡公,就意味着责无旁贷的延续、振兴家族的重任;他也确实做出了“努力”:出任永嘉前后,谢灵运求“决回踵湖、岯崲湖以为田”,又不停地“行田视地利”,俟机占为己有现存的诗中,直接标明“行田”的,就有《行田登海口盘屿山》、《白石岩下径行田》两首之所以如此,就出自对家族整体利益的维护谢灵运本人在《山居赋》自注中就坦言:“谓人生食足,则欢有余……但非田无以立耳因此,谢灵运虽然洞达适性悟生之理,却终究难以弃却俗累,无法摆脱家族 历史 赋予的重任,也就无法获得悟道者宁静、纯粹之境这不能不是谢灵运的悲剧    三    出入释道,谢灵运似乎得到了解脱,“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悟”,自可逍遥、徜徉于秀山丽水;实际上远非如此谢灵运来不及到暮年,就被巨大的外力强行划了一个生命休止符,终以凄苦之音结束了鲜活的生命一朵惊世绝俗的鲜花就这样过早地凋零了    恨我君子志,不得岩下泯。

      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已忍《临终诗》)    《山居赋》中,对李斯、陆机不达时宜而命赴黄泉,谢灵运曾不无嘲讽之意然而,灵运恐怕永远也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