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现代诗二首.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现代诗二首 2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识与技能: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根本思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思想,重点分析借物抒情的写法 3.情感价值观:培养喜欢家乡,喜欢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根本思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思想,重点分析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作家艾青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赏析两首现代诗首先请听这两首诗歌的配乐版播放配乐诗歌,扶助学生建立对其的感性熟悉) 二、自主预习 1.走近 (1)席慕蓉,作家,蒙古族1943年出世于重庆,现居台湾席慕蓉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语言新颖隽永,饱含对生命的挚爱真情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 (2)纪弦,原名路逾,1948年去台湾,后移居美国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主要作品有《纪弦诗论》《夜记》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隘口(ài) 谣(yáo) 蹲踞(jù) ... 山巅(diān) 焚起(fén) 敕勒川(chì) ...槐树(huái) 蝉翼(chán yì) 荒莽(mǎng) .... 3.理解词义。
隘口:狭窄的山口 蹲踞:蹲坐 荒莽:极其萧瑟 些微:微弱;略微 4.阅读诗歌,斟酌问题 (1)阅读《长城谣》这首诗,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节: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其次节:抒发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第三节:梦回长城 (2)阅读《一片槐树叶》,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写一片“槐树叶” 其次节:写槐树叶的来历 第三节: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长城谣》 1.第一节诗中高度概括长城历史的句子是哪些? 明确: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2.第一节里用其次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把长城看作是历史的见证人,更易于抒发的情感 3.从《长城谣》中找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明确:句子: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评析:“无情”“蹲踞”“冷眼看”等词表现了长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是历史的见证“人” 4.学完《长城谣》,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明确:中国人的思乡情结。
无论何时何地,总忘不了自己的故土 5.请你说说“长城”的象征意义 明确: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土,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天性化对象 (二)探究《一片槐树叶》 1.诗中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片槐树叶在诗中是抒情的线索,由于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2.诗歌第三节运用了什么手法?是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3.诗人说“一片槐树叶”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名贵的一片”,又说 它是“最使人悲伤,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这样写是否冲突?为什么? 明确:这样写不冲突前句是借物抒情,诗人对“槐树叶”的赞美实际上是对故土的赞美,暗含了诗人对故土美好的回忆和留恋;而后句那么说明这种心情转瞬即逝,诗人由于远离故土,伴有极度的伤感这两句诗一起说领略诗人当时触景生情而又极为繁杂的感情 (三)对比分析 对比《长城谣》《一片槐树叶》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明确:一致点:两首诗的主旨都是抒发爱国思乡之情;写作手法都是借物抒情 不同点:《长城谣》的感情基调是沉重、昂扬;《一片槐树叶》的感情基调是悠扬、细腻 四、板书设计 沧桑长城——一部历史 ????长城谣?依恋长城——写不成篇? ??梦回长城——难以成眠?? 心系故国 思念故土 伤感现在——见叶欣喜????一片槐树叶?回忆过去——树叶来历? ??期盼归来——重温旧梦?? 眷恋故国 思归心切 五、课外拓展 诗人借用长城、槐树叶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故土的一片深情,你认为还有哪些意象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情感? 例如: 月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长河: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土 落木: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清晰 夕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人言落日是天边,望极天边不见家 六、本课小结 今天学习的两首诗的主旨都是抒发爱国思乡之情;写作手法都是借物抒情 《长城 谣》的感情基调是沉重、昂扬;《一片槐树叶》的感情基调是悠扬、细腻。
七、教学反思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