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联东欧巨变和两极格局的终结.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608356242
  • 上传时间:2025-05-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39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 苏联、东欧巨变与两极格局的终结,一、八十年代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从僵硬对抗到第二次缓和,(一)、里根政府的对苏新遏制战略,1、新保守主义的崛起与里根上台,2、对苏新遏制战略,在军备竞赛方面,奉行全面加强军事实力的办法,以取得对苏联的军事优势经济关系方面,着眼于以军备竞赛和经济制裁把苏联拖垮压垮政治方面,试图通过“和平演变”促使苏联、东欧制度发生演变对第三世界的争夺从消极遏制转向积极排挤,手段是打“低烈度战争”,以此将苏联从扩张中获取的地盘上“推回去”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1、政策调整原因,第一,战后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与戈氏的新认识:,其一,70年代后,世界格局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美苏两国企图依靠自身军事政治实力左右世界局势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

      其二,社会主义很快会在全世界胜利的观点不符合现实其三,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越来越占重要地位军事霸权主义越来越不得 人心其四,核时代的现实迫切需要政治家们用新的哲学观点、冷静的政治头 脑,把人道主义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第二,苏联内外交困,原有政策难以为继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理论,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应当以全人类的道德伦理准则作为国际政治基础,使国际关系“人性化”、“人道主义化”和“民主化”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应当排除两大体系的对抗,强调和平共处核战争不可能是达到任何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任何目的的手段应建立一无军备竞赛,无核战争的世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主张从极不相同的国家利益中去寻求各国利益的均衡承认各个民族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主张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新思维外交实践,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放弃苏美对抗,缓和苏美关系在建立“欧洲大厦“的口号下,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谋求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调整对东欧政策,建立新型苏东关系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全面战略收缩对“新思维外交”的评价,积极作用:,减轻苏联负担,对缓和经济困难有益改善苏联国际形象和处境,提高了苏联世界经济地位。

      总体上解除了两大集团的全球对抗,扼制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终止了两国在第三世界的争夺,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对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不利的后果:,首先,对西方过分妥协退让,使苏联在苏美关系中日益被动,失去了作为一个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沦为二流国家,无法发挥过去那种独立影响同时,导致苏联内政上直接受到西方干预和制约,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其次,其东欧政策客观上推动了东欧剧变,将战后经营了40多年的安全地带拱手让给西方,把战略防线撤到本国境内,削弱了苏联的大国地位,给国际共运造成严重损失,对世界力量的平衡也带来不利影响二、东欧各国政治剧变,(一)、东欧各国政治剧变概况,1、波兰,2、匈牙利,3、罗马尼亚,4、捷克斯洛伐克,5、民主德国,6、其他,波兰,团结工会,成立于1980年11月的波兰的经济、政治危机期间,创立于,格但斯克造船厂,,由列,赫瓦文萨,所领导1989年2月6日4月5日,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及其他政党和教会举行圆桌会议,达成政治体制改革协定,波兰将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1989年4到6月进行议会和参议院选举,团结工会获胜,成为左右议会、控制参议院的第一大党,统一工人党实际上丧失了对政权的控制能力。

      8月24日,组成以团结工会为主的联合政府,对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造,取消宪法中党在国家政权中起领导作用的条款,更改国名、国微、国庆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发生分裂,最终瓦解1990年11月,在团结工会的压力下,雅鲁泽尔斯基被迫辞去总统职务,12月,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当选波兰总统,,匈牙利,1989年2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召开中央全会,通过了实行多党制的决议1989年10月,社会主义工人党召开第十四次(非常)代表大会,将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建为“匈牙利社会党”1989年10月,匈牙利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删除共产党领导地位和国家属社会主义性质的条文,更改国名和国庆日1990年3月25日4月8日,举行了多党制下的议会选举,,民主论坛,获胜,取得组阁权,匈牙利国家政权易手罗马尼亚,1989年12月,罗马尼亚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12月22日中午,齐奥塞斯库夫妇离开首都,仓皇,出逃,,但在途中被军队逮捕当晚,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宣告成立,并接管了政权12月25日,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判处死刑,秘密处决,同日,成立了以罗曼为总理的新政府救国阵线领导的政府顺应东欧变局,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了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1990年5月,罗马尼亚举行首次多党选举,救国阵线主席,伊利埃斯库,当选总统,救国阵线在议会获得多数席位,继续执政。

      罗马尼亚在经历了一段剧烈动荡后开始了新的发展进程1989年12月22日中午,齐奥塞斯库,夫妇在党中央大厦屋顶乘直升飞机逃走,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群众冲进党中央大厦后,把齐奥塞斯库夫人的照片踩在脚下,捷克斯洛伐克,1988年8月和1989年8月反对派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集会,要求为“布拉格之春”平反,并提出鲜明的反对社会主义的政治口号1989年11月17日,12个反对派组织在布拉格成立“,公民论坛,”,成为主宰局势发展的政治力量1989年11月底,捷共新班子向反对派做出重大让步,同意修改宪法,取消党对国家的绝对领导,成立多党联合政府,宣布华约5国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是错误的,为所有遭受迫害的人恢复名誉12月,捷政府大幅度改组,捷共在联合政府中成为少数,总统胡萨克被迫辞职12月底,选举“公民论坛”领导人,哈韦尔,为总统1993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正式分离,成为两个独立国家1989年10月18日召开的中央全会解除了昂纳克的职务,克伦茨当选总书记11月9日,民德当局宣布开放两德间全部边境出口,柏林墙被推倒12月3日,克伦茨为首的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因无法控制局势而集体辞职12月7日,统一社会党等13个党派组织举行圆桌会议,就多党自由选举和修改宪法等问题达成协议。

      12月16日,统一社会党特别代表大会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党”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举行首次多党议会选举,基督教民主联盟获得40.91%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4月12日,组成基民盟领导人,德梅齐埃,为总理的新政府,民主社会主义党沦为在野党基民盟执政后,完全改变了民德的社会制度,并在联邦德国的强烈影响和干预下,朝着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的方向发展二)、东欧政治剧变的原因,第一,东欧各国共产党政权的建立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主要依赖苏联的帮助,缺乏稳固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基础这是先天不足的历史共性第二,东欧所奉行的苏联模式体制的弊端是剧变的根本原因第三,苏联对东欧政策的转变是一重要外部原因第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平演变”政策的推行是东欧变局的另一重要外部原因三、雅尔塔体系的瓦解,(一)、德国的统一,1、德国统一的进程,2、德国统一得以实现的,原因,德国统一得以实现的原因,一是苏联对东欧政策的变化改变了东欧政治气候,直接影响了民主德国的政局而民主德国内部的政治激变以及社会主义原则的最终放弃导致了两德统一立场迅速接近,是统一得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根本原因二是人为分裂不合民意,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不可抗拒。

      两个德国政府特别是联邦德国政府长期为统一所做的努力为最后的质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三是联邦德国政府抓住时机进行积极的外交活动争取到四大国对统一的认可,是统一得以实现的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二)、新欧洲巴黎宪章,1990年11月19日,欧安会第二次首脑会议正式开幕11月21日,与会34同首脑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新欧洲巴黎宪章规定了欧洲政治、社会、经济和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强调“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共同恪守民主价值、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基础上,国家关系中“不使用武力、和平解决争端,尊重各国政治独立”同时加强各国在人道、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宪章的签署标志着结束欧洲人为分裂局面的开始,宣告了冷战在欧洲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四、苏东集团的解散与两极格局的终结,(一)、经互会与华约的解散,1、经互会的解散,2、华约解散,(二)、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1)、戈氏上台前的苏联,(2)、戈氏上台及其改革,A、加速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的失败,B.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局的失控,C、联盟危机,D、,八一九事件,(3)、,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俄罗斯国旗升起,1991年月12月25日,2、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首先,制度性因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其次,民族问题是联盟解体的重要因素第三,以戈尔巴乔大为首的苏共集团的路线错误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第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外部因素2)、影响,首先,苏联解体使战后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彻底瓦解其次,苏联解体及冷战的结束淡化了意识形态的色彩,民族因素的作用急剧上升,民族分离主义泛起,并加剧了诸如恐怖主义、难民等全球性问题解决的难度第三,苏联的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国际政治力量明显向西方倾斜也促使人们从苏联的兴亡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的健康发展寻找更为正确的道路第四,苏联解体与东欧的剧变改变了欧洲的力量对比,推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使欧洲力量出现重新组合、为欧盟和北约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成为加速欧洲彻底摆脱美国的动力三)、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国际形势的特点,第一,这次格局的转换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从而使国际形势呈现出不确定、不稳定性和复杂性第二,国际形势呈现出缓和与和平、紧张与动荡的两种趋势并存的局面第三,世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西西矛盾取代东西矛盾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国际角逐的主战场发生变化,从军事领域转向以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总之,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总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目前局势总的框架是一超多强最终必然形成一个以多种国际力量中心之间的广泛协调为主导特征的开放型世界新格局本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团结工会 新欧洲巴黎宪章 八一九事件 别洛韦日协议,(二)、综合题,1、试述里根新遏制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实质2、论述戈氏“新思维”外交3、分析东欧政治剧变的原因4、简述德国统一运动的进程并分析其得以实现的原因5、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6、分析冷战结束的原因7、试述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国际形势的特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