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的心理学与全新的社会学.pdf
26页意识体心理学与社会分析学引论意识体心理学与社会分析学引论 一、学科名称及其意义一、学科名称及其意义 人类自启蒙运动以来,各类知识以暴涨的速度被发现,当某方面的知识积累 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一门新的学科被建立经过时间的累积,现代学科体 系的繁芜程度,已经超出了任何一所大学课程体系的承载力了科学技术类学科 的繁芜程度与经济社会分工的粗细严重正相关,而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学科 的繁芜程度却只依托于人类思想的放飞程度,不断的、自顾自地的增加,似乎有 多少学者就可以有多少门新的学科,有多少观点、视角就有多少个自圆其说的理 论 据中国教育部 2011 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 》 中的学科门类划分 (学科门是最高级别的学科) , 学科共有 12 个: 哲学、 经济学、 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本 文斗胆表达一个观点,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 及哲学(除去科学哲学的部分) ,本质上只分属于两门学科,它们的名字分别叫 意识体心理学、社会分析学 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类学科,其内在的逻辑是一脉相承的,数学作为逻辑的 演绎体系,物理学目前虽然处于两论分野的状况,但是它作为整个物质科学的逻 辑基底,向上能够承载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等学科,是无人讳言的。
然而, 一旦提及到人文类学科,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似乎就非常混乱,每门学科都在使 用自己的逻辑前提和演绎方式而意识体心理学、社会分析学本质上就是要统一 那 7 门半学科的逻辑前提和演绎方式 意识体心理学和社会分析学的关系就犹如物理学和其他物质科学之间的关 系一样,是一脉相承的而实际上,在我的哲学系统中意识体心理学也是可以建 构在物理学基础上, 这个想法不是一个纯理论的想法, 而是有具体的实现路径的 由此我们构造出了一个人类学科体系的蓝图,一个一以贯之的蓝图:物质科学、 意识体心理学、社会分析学 为了避免文章过早的进入纯理论部分, 我们先来堆砌堆砌那 7 们半学科目前 是如何描述世界的一来让各位看官过过眼瘾,二来为理论部分提供实例 二、我们所处的世界二、我们所处的世界 据 2011 年的世界能源统计资料显示, 全球每年耗能约 12000 百万吨原油当 量,原油的燃烧值是 40MJ/Kg,由此我们可知全球每年耗能约 5X10^20J,而已 探明的能源储备大约是 4X10^22J,换言之,人类目前的发展状态还只剩下 80 年 的寿命了当然乐观的估计也是有的,按照 1971 年 7 月刊登《科学.美国人》杂 志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所提供的数据,如果把所有可能利用的太阳能 按照 20%的效率利用,每年我们有 2.4 X10^23J 的能量可供挥霍,但很明显这过 于乐观了。
现在是 21 世纪初叶,科学上我们发现了希格斯粒子存在的可能证据,找到 了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引力波迹象,热核聚变反应的能量输出输入比也首次突破 1 了,所以我们坚信,那 80 年的短命诅咒,终将在人类理智的荣光下自然消散 中国威胁论在进攻性现代主义的鼓吹下,似乎昭昭有其事,然而,如果从 最根本的能源角度出发,中国 2010 年耗能 2400 百万吨原油当量,美国加欧盟 2010 年耗能 4000 百万吨原油当量,纵使,某年之后,中国耗能赶上欧美,对那 个短命诅咒也没有加大多少份量 当然,在有限大小的蛋糕面前,饥饿的人们没有太多的理智,道德就更只 是自我催眠的伪学问罢了所以,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化正在发生新 的布局 其实饥饿者定律 (就是指上面那句话啦) , 从古至今都在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人类历史是如何被它书写的 大约 10 余万年前,人类的“Y 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在非洲大地 上“相遇”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人类历史拉开序幕人类慢 慢的走出了非洲,足迹到达了除南极洲之外的每一块土地这些土地似乎就是细 菌们的培养皿,每种一种地理环境代表着一种培养基,细菌们开始了进化了(上 帝此时也许正在开始对它所写的仿真程序进行模拟了。
不过,我个人知识有限, 下文对这段仿真过程的描述若有偏颇,实属难免) 作为生物的我们,能够在万物中脱颖而出,生物学上的因素大抵有,我们 是杂食动物, 我们学会了直立行走, 我们的儿童期长于地球上所有的其他生物 (人 类各种载体的智慧才可能被学习) 当我们早已具备这三大特征之后,那些培养 基能让我们进化什么东西呢? 文化和制度,对自身个体的定义,对不同人群之间关系的定义,对自然世 界和它与人之间关系的定义以及维持这些定义的措施 就是那个培养基让我们进 化的东西,而进化的唯一动力就是:你饥饿吗?或者,文雅的问,你幸福吗? 人们进入到了河流流域、雨水区、森林草原、沿海区、地震活跃带等等地 区,上帝似乎为每个地方都设置了一种地理、气候甚至是病菌的参数,而后自言 自语的说,我倒要看看这群生物会体现出怎么样的特征 诚如上帝所预料的那样,人类形态万千的历史开始了 第一、人类历史的第一、人类历史的共同性共同性特征特征 在旧石器时代的时候,男人与女人在体能上的差别不能被劳动方式充分的 体现出来,而女性作为子孙辈天然可识别和最亲近的力量所有者,逐步掌握了血 缘族群的主导权利,形成了母系氏族的时代而与此时代生产能力低下、女性掌 权的特征相伴的其他重要社会特征便是群婚制, 这种群婚制不同于日后历史上的 群婚制,它采用丈夫访妻的制度进一步保持着女性地位的稳定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沟通把过往经验的不断累积,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 链的重塑,人类在内推力和外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到了新石器时代这是人类食物 生产方式上的巨大变革,开始了对植物和动物的驯化人类在适应农业文明的河 流流域上建造出了最早的古国,无论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不过能够进入到日后历史舞台的地方其实是很少的,晚至公元 1500 年,全世界 的土地被用边界线划分成有官员管理和法律统治的国家还不到 20% 食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部满足使得私有制开始悄然而生,用来抵御时 间上满足的不均匀性建立部落、城邦,来抵御空间上的不均匀性而局部比较 满足的客观又促使了职业分化的兴起 人类历史就开始变成了这三大分化力量间 的角逐史了 私有制的发展增强了交流和记录的需要,最终促使了发明了文字和货币的 发明其中,货币就是那个人们共同承认可以交换价值、储存价值及自我标识价 值的东西货币的自我标识的特征,是在人们承认了它的储存、交换后便自然诞 生的一项功能,即它可以被故意制造或减少,而用于改变人群中价值的分布,诸 如中国的货币政策或者是美联储的QE量化宽松亦或者是自明朝中后期开始持续 近两个半世纪之久的白银大量流入。
空间上满足的局部性, 导致了任何局部对暴力机构扩大的追求都是合法的 游牧文明食谱上的长度(植物-食草动物-人)大于农耕文明食谱上的长度(植物 -人) ,构成了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长期袭扰的根本动力和军事武器优势而各暴 力机构之间的争夺也使得战争成为人类历史的主题 战争一般有两种类型,他们发生的原因各自不同第一,统治阶级与被统 治阶级间的战争,它的原因是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论,即在低生产率的情况下, 当人口稀少时,社会上层持有暴力机构的人,可以在剥削底层人民和扩大生产两 方面抉择,而选择后者的阻力是很小的一个事情,所以王朝往往开始进入繁盛的 状态, 而当人口逐渐增加之后,低下的生产率已经不足以维持庞大人口群中每个 人都快乐的生活时,暴力机构只能通过加强对底层人民的剥削,来完成自我奢华 生活的维持,此时起义是必然的了第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这类战争都 是在某个国家完成了军事垄断或资本垄断之后进行自我荣耀的证明带来的, 诸如 蜀汉伐曹贼、 草原的雄鹰攻击农耕的弱夫、西方的文明世界对古老腐朽帝国的唤 醒性侵略,轴心国家统治全世界当然内在的利益需求是维持战争扩大的良性循 环器 局部满足的客观性,促使了人类社会分工的兴起。
早期分化出来的祭祀职 业, 为日后的宗教奠定了基础;专门制造工具的工匠们为我们带来了青铜时代和 铁器时代社会分工作为扩大生产力的重要方式,诞生了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更 多的物质财富,又会带来更多的社会分工,因此社会分工成了人类社会中一个自 我证明的现象 第二、区分性特征的大放异彩第二、区分性特征的大放异彩 1、政治制度的差异、政治制度的差异 地中海的良好气候,带来了多样的商品,商品交换的频繁促使了雅典形成 了城邦制,城邦制配套的贵族民主制度虽然类似于商周时期的诸侯大会,但由于 人口的稀少和商品交换的频繁及多石头山的地势,使得雅典的专制失去可能,而 民主精神更好的发展成熟, 并迸发出了人类现代文明始终追寻的科学与人文方面 的精神 我们引述一段著名演讲来感受感受雅典文化的特征,伯利克里在雅典阵亡 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我要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 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 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 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 的时候, 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 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
任何人, 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 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当我们隔壁 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致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 颜色,以伤他的情感,尽管这种颜色对他没有实际的损害在我们私人生活中, 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 律深使我们心服对于那些我们放在当权地位的人,我们服从;我们服从法律本 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 认的耻辱的法律……”后来,一场让人口消失 1/2 的瘟疫和同时爆发最后失利的 战争,使得雅典精神被遗忘了 1000 年之久 而地势平坦的意大利半岛,强力的统一了地中海南北两岸后,逐渐的开始 了罗马从共和到帝国的发展, 但是繁荣的商业和可供最严厉压迫的外来奴隶的不 断充实, 使的贵族民主仍然保持着足够的强度, 而没有机会彻底的跌入集财、 军、 政于某人一身的独裁社会 然而,在公元 3—6 世纪时期内,蛮族不断入侵欧亚原文明,这次入侵使得 西欧进入到了政教分离的中世纪但蛮族入侵却没有根本动摇印度和中国文明, 原因大致是:古典时期的西欧地区并没有以上两个文明那么富饶,在适宜农作物 生长的夏季的几个月里,季风给东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而在欧洲, 雨水在多半集中在草木不生的冬季。
由于这一原因,加上纬度较低的地区能够获 得较多的阳光照射, 因此东亚具有较长较集中的耕作期, 许多地方都是一年二熟 而且东亚的主要农作物是稻米,比起西方种植的小麦、黑麦和其它粮食作物,其 亩产量也要高的多据估计,单位面积里生产的稻米所含的卡路里是小麦所含的 5 倍生产率和人口上的优势及以此为维持的官僚和军事机构和最终衍生出的治 国策略及道统,保证了对蛮族入侵的抵抗或同化(这段文字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的《全球通史》 ) 避过这段入侵带来的混乱后(即南北朝乱世时期) ,中国文明开始按照自己 的模式不断的发展,典型的变化是,阶层流动制度从举孝廉到九品中正制到三年 一试的科举制度,官僚机构从独相到三省六部制,军事上完成发兵权、统兵权与 用兵权的分离和征兵制、募兵制、世兵制的适时而取 2、宗教理力量的成长、宗教理力量的成长 宗教,我们在此处谈的宗教不是指那些统治阶级为了寻找统治合法性而故 意披上的外衣也不是指那些出于对自然事物的不解在某些时候偶尔冒出的遐想 迷思 而是指一个逻辑上不能自洽、不能自我证明的思想如何贯穿到社会每个个 体的行为模式及铺满整个统治架构的那个东西 更为奇怪的是并不是每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