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刿论战》课件 (2).ppt
67页曹曹 刿刿 论论 战战导入 口译正音 练习答问 网页8/20/20241解题: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之一8/20/20242《曹刿论战》出自何处?•出自《左传》 “左传”是什么意思? 8/20/20243小知识小知识 了解“左传”,需从“春秋” 说起 “春秋时代”名称源于《春秋》一书《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作,记载前770-前476的历史 “战国时代”名称源于《战国策》一书,西汉末年刘向著,记载前 476 年-前 221 年的历史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于是有人为它作“传”——注释,而且有“三传”:8/20/20244小知识:小知识:春秋三传: 左传谷梁传公羊传春秋春秋三传三传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作者公羊高作者谷梁赤作者左丘明8/20/20245关于《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代表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8/20/20246《左传》作者左丘明 复姓“左丘”,双目失明与孔子同时,或在其前鲁国人,曾任鲁太史春秋时代史学家、散文家 以惊世名著《左传》《国语》驰名,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史学界认为他是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山东肥城左丘明墓8/20/20247小知识:小知识:齐鲁长勺之战背景 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都在今山东境内,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齐是一等国,鲁是二等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 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异母兄公子纠曾进行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结果是公子小白出乎意料地取得了君位这场斗争中鲁庄公支持公子纠,曾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齐胜鲁败。
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公子纠,但对鲁国还是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这便是齐鲁长勺之战8/20/20248朗读朗读 正音正音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bóbiànfújiàn8/20/20249朗读朗读 正音正音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zhéshìsuìzhú8/20/202410朗读朗读 正音正音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mǐfú8/20/202411注释注释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军队攻打鲁庄公参与高官厚禄者鄙陋,见识短浅8/20/202412春秋地图春秋地图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8/20/202413说文解字说文解字:间•最早写做“閒”——从门缝中能看到月亮,表示“门缝”•引申为“缝隙”、“空儿”•有缝便可插入东西,引申为插入、参与 “又何间焉”的“间”即参与之意8/20/202414小知识: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作来说8/20/202415注释注释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凭把不个人专有回答同“遍”普遍8/20/202416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这点儿小诚信,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祭祀用的猪牛羊丝织品实情虚报为人信服赐福保佑8/20/202417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案件即使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凭请让我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8/20/202418难句翻译:难句翻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之属也,可以(此)一战•(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注意:注意:“可以”是两个词:可,可以8/20/202419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击鼓8/20/202420春秋地图春秋地图长勺在哪里?•长勺8/20/202421说文解字说文解字鼓•左边是鼓形,上有装饰,下有鼓座;右边是一只手拿鼓棰击鼓。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词;引申为名词的鼓8/20/202422小知识: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2 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8/20/202423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大败驱车(追赶)车辙车前的横木追赶追击8/20/202424请你指出“轼” 8/20/202425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尽已经 战胜缘故发语词无实义振作第二次充满8/20/202426难句翻译:难句翻译:夫战,勇气也。
1.作战,要靠勇气2.打仗,是靠勇气的3.打仗,靠的是勇气8/20/202427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们倒下8/20/202428理解 答问理解 答问8/20/202429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一定要见鲁庄公,原因是: (练习一.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8/20/202430曹刿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练习一.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20/202431在鲁庄公迎战齐军的三条理由中,曹刿最重视哪一条?为什么重视?•最重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因为他认为这是“忠之属”——取信于民的措施而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8/20/202432 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练习一.3)1.公将鼓之刿曰:“未可2.齐人三鼓刿曰:“可矣3.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8/20/202433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练习一.4)分两层: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论取胜原因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论不轻易追击原因8/20/202434 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视”到什么?“望”到什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8/20/202435 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1.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2.论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3.论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8/20/202436 鲁庄公也是“肉食者”,也“鄙”他的“鄙”表现在哪里?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不知凭什么迎战齐军;2.公将鼓之——不知何时击鼓进军;3.公将驰之——盲目冒进4.既克,公问其故——打了胜仗却不知为什么取胜8/20/202437那么鲁庄公是个昏君吗?(怎样评价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昏君•他寄战胜希望于“小惠”和神灵保佑,说明他政治上无能;盲目应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平庸。
•但他战前尊重曹刿意见,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并不昏庸8/20/202438 与庄公之“鄙”相对比的是曹刿的“远谋”,文章从哪几方面表现曹刿的“远谋”? 1.战前“请见” ,说明对这次战争有深远考虑,对统治者之“鄙”有深刻认识——初显“远谋”2.与庄公对话,说明他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再显“远谋”3.战场上胸有成竹,掌握战机,从容指挥——证实“远谋”4.战后论述取胜原因——四显“远谋”8/20/202439 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练习二)•“论”详,“战”略:•详细记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论”;•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8/20/202440 本文出了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原义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意思?•一鼓作气•原义: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今义:趁锐气足时一举成事8/20/202441归纳 练习归纳 练习8/20/202442填空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 ,作者是 时代的 2.本文记载的是齐鲁两国之间发生的 。
《左传》春秋左丘明长勺之战8/20/202443解释加红色的词语解释加红色的词语1.齐师伐我2.肉食者谋之3.又何间焉4.肉食者鄙5.何以战6.必以分人7.小惠未徧军队高官厚禄的人参与见识短浅凭把同“遍”,普遍8/20/202444牺牲玉帛牺牲玉帛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忠之属也祭祀用的猪牛羊丝织品实情 诚信为人所信服赐福 保佑案件尽力做好分内的事8/20/202445战则请从公将鼓之齐师败绩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遂逐齐师 既克请让我 请允许我击鼓 敲鼓大败驱车(追赶)车辙车前横木于是 追赶已经 战胜8/20/202446公问其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夫大国望其旗靡缘故振作第二次尽充满发语词,无实义倒下8/20/202447练习三:练习三:解释下列加红色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1. 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3.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攻打砍伐虚报 虚夸戴养身 安身怎么 哪8/20/202448比较加红色的词意思的古今不同例句古义今义牺牲玉帛小大之狱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祭祀用的猪牛羊案件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两个词:可以 凭为……献身忠诚一个词:可以监狱8/20/202449反向解释反向解释(表示下列意思,文言文中用什么词?)军队参与见识短浅丝织品案件师间鄙帛狱8/20/202450大败驱车追赶于是追赶已经战胜第二次充满败绩驰遂逐既克再盈8/20/202451翻译句子翻译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8/20/202452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尽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8/20/2024535.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8/20/202454 文言文常有省略,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习惯补足这些省略成分补足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2.乃入见•(曹刿)乃入(宫)见(庄公)8/20/2024553.问:“何以战?•(曹刿)问(庄公):“(君)何以战?”4.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于)人8/20/2024565.必以信•必以信(待神)6.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刿)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此)一战8/20/202457最重要的作业——背诵默写还要能理解性背诵默写8/20/202458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一定要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他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8/20/202459曹刿怎样回答鲁庄公?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20/202460 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进攻?他的解释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8/20/202461 “齐师败绩”时,曹刿不让鲁军马上追击,这是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8/20/202462改错字:改错字:1.小慧未徧,民弗从也2.小信未福,神弗孚也3.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4.公将弛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辄,登栻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5.即刻,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故遂之惠孚福察驰辙轼既克靡逐8/20/202463自由讨论自由讨论你对这一课有什么疑问和见解?请你在讨论中展示你的思想、知识和文采8/20/202464扩展 迁移扩展 迁移8/20/202465知识迁移:知识迁移:解释下列加红色的词讨伐叛逆 谋划前景互惠互利 讲求信义偃旗息鼓 深孚众望既得利益 攻无不克再三请求 所向披靡攻打好处击鼓已经两次商量诚信为人信服战胜倒下8/20/202466 搜集资料搜集资料 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
课后练习四)参考网页:参考网页:古今战役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8/20/202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