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牧竖》阅读及答案.docx
5页《狼》《牧竖》阅读及答案 【解释】 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 8.(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相去数十步:_____________②狼辍声四顾:_______________ ③乃舍此趋彼:_____________④气绝身亡:_______________ (2)和“久之不动”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2分) A.又转奔之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至之市D.乃记之而去 9.划分句子的停顿(两处)(2分)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10.翻译句子:(4分) ①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 ②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出自《晏子使楚》) 11.读完全文,结合下面材料链接,说说你得到的启示(不少于两点)(2分) 【连接材料】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 参考答案: 8(1)距离停止奔向气息终止、断(2)B 9其一竖〡又在彼树〡致小狼鸣急 10①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让它痛嚎 ②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土不同 11.任何生物都是有爱的,狼亦如此;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要轻易被别人欺骗;只要拥有智慧,敢于斗争,任何邪恶都可以被战胜。
译文: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于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看见这样,十分愤怒,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声音,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从头到尾,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再过一会,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原来它已经气绝身亡《狼》《牧竖》阅读及答案2 (12分)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宭,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 (节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①意甚仓皇:神情非常惊慌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两股战战 屠自后断其股 B.一狼洞其中 故人不独亲其亲 C.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无从致书以观 D.故令嗥 既克,公问其故《狼》《牧竖》阅读及答案3 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两牧竖(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蒲松龄《牧竖》)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①想去数十步__②跑号如前状__ ③乃舍此趋彼__④既而奄奄僵卧__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始望见之B.又转奔之C.久之不动D.竖下视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②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小题4】请简要赏析这片小小说的主要特色3分) 答案 【小题1】①距离②同“刨”④气息微弱的样子 【小题1】D 【小题1】①洞穴中有两只小狼,(他们)谋划好并分别捉住了其中的一只小狼②经过几十次往复,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弱了4分,每小题2分) 【小题1】这篇小小说堪称精炼与生动的典范不到二百字的.篇幅,牧童的智慧和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号”就为通假字。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之”这个字的理解能力ABC“之”为“代词”,D为“音节助词,无意义”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注意到“谋、复”等关键词,有时还要补充冲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让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从“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角度来赏析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即可 5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