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生理学血液系统ppt课件.ppt
24页血液,一、概述 二、血浆 三、血细胞 四、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五、血量与血型,1,第一节 概述,一、血液的组成(掌握),2,,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了解) 1、颜色 2、比重 全血(1.050—1.060) 红细胞 血浆(1.025---1.030) 血浆蛋白 3、粘滞性 全血( 4—5)倍 红细胞 血浆(1.6—2.4)倍 血浆蛋白 4、血浆渗透压 大小与血浆中溶质数量的 多少成正比 5、酸碱度 PH值7.35—7.45 Nahco3/H2co3 缓冲对,3,第二节 血浆,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掌握),4,,1、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 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白球比值(A/G)正常时1.5—2.5:1 肝功能异常时比值下降或倒置. 2、无机盐 : 主要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NPN 是蛋白质和核酸的 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排出体外 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 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 4、其他 营养物质、激素、气体分子,5,,二、血浆渗透压(掌握) 渗透压就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所具有的保留和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1、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正常值 晶体渗透压 80%Nacl 5765mmHg 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 25mmHg 2、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①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保持红 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②胶体渗透压在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 血容量中起重要作用6,,血浆渗透压示意图,7,,,8,第三节 血细胞,一、红细胞 1、数量和功能 男 (4.0—5.5)*1012/L 女 (3.5—5.0)*1012/L 120—160g/L 110—150g/L 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生理特性 ①可塑变形性 ②渗透脆性 ③悬浮稳定性 血沉(ESR),9,,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生成 ①生成部位 红骨髓 (再障) ②造血原料 铁和蛋白质(小细胞低色素性) ③成熟因子 叶酸和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性) ④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性贫血 雄激素 破坏 寿命120天 脾脏,10,,,11,,二、白细胞 1、分类和正常值 (4—10)*109/L,12,,白细胞的生理功能,13,,三、血小板 1、数量和形态 (100—300)*109/L 〉1000 血栓 〈50 出血 寿命 7—10天 2、生理功能 ①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②参与生理性止血和凝固,14,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 定义: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5,,1、凝血因子,16,,2、血液凝固的过程 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②凝血酶的形成 ③纤维蛋白的形成,17,,,18,,3、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4、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19,,二、纤维蛋白溶解 1、纤溶酶原的激活 2、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3、纤溶抑制物,20,第五节 血量与血型,一、血量 相当于体重的7%--8%,10%无症状,20%血压下 降,30%危及生命 二、血型 ABO血型系统 1、分型依据,21,,2、红细胞凝集反应和输血原则 首选同型输血,22,,3、交叉配血试验,23,,二、Rh血型系统 1、分型依据 有无D 抗原 2、 Rh血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1)、 输血反应 (2)、母婴血型不合,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