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气设备检修工艺规程(DOC)(DOC 14页).doc
23页电气设备检修工艺规程1 范围 本标准规定高压配电装置、电压电流互感、电容器、10KV架空线路、电力电缆、变压器、电动机、低压配电装置的检修工艺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电气设备的检修2 高压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少油断路器及真空断路器2.1 隔离开关的检修工艺2.1.1 清除绝缘瓷瓶、各连杆、触头的灰尘脏物和黑烟2.1.2 绝缘瓷瓶如有裂纹、掉瓷等应予更换,并用密封胶浇注固定,绝缘瓶密封胶干燥后,将缝隙涂以清漆2.1.3 绝缘连杆及其它绝缘部分损坏不严重的可涂上两层绝缘清漆加以修补并干燥,损坏严重的应予以更换2.1.4 触头如有轻微烧损并有金属瘤时,可用细锉及00号砂纸修整,用汽油清洗后使用,烧损严重的应予更换2.1.5 调整触头2.1.5.1 接触部位及机械磨损部位应涂以薄层工业凡士林2.1.5.2 调整触头弹簧,使动静触头接触紧密,用0.05毫米厚10毫米宽塞尺塞动、静头接触面间时,塞入面积不得超过总接触面的三分之一2.1.5.3 用测力计对动触头进行垂直拉力测定,其每一极的拉力不低于下列值: 额定值(安培)400 600 1000 2000 3000 拉力(牛顿) 100 200 400 800 10002.1.5.4 触头同期度:35千伏不超过3毫米 10千伏不超过5毫米2.1.6 调整机械构件: 把操作手柄上推达终点时隔离开关三个触头必须达到合闸终点,反之必须达到分闸终点。
隔离开关拉开时,动静触头之间垂直距离及刀片转动角度按电气工程安装标准要求,操作机构及辅助开关安装后应操作3—5次,正常无故障方可投入使用2.1.7 电气联锁的各触点开合应合乎要求2.2 负荷开关检修工艺2.2.1 与隔离开关相同的部件,按隔离开关检修工艺做2.2.2 对消弧罩(室)进行清扫时先拧松消弧装置的螺栓和紧固颚板,取下消弧罩,清除黑烟及熔渣如果消弧内壁烧坏或有裂纹应更换2.2.3 将松弛或缺陷的弹簧更新,更换缓冲器上磨损的橡皮垫,垫厚为4~6毫米2.2.4 各连杆转动部位应更换新凡士林油,将刀片同时插入消弧装置内固定的刀口中,使触头有一定压力接触紧密可靠2.3 少油断路器(SN1O - 10I型)检修工艺2.3.1 解体、清洗检修灭弧室及触头:在解体前应注意各零部件的安装相对位置,并作出记号2.3.1.1 拧开下基座底部放油螺栓,放掉脏油,拆去上帽逐步清洗检查2.3.1.2 拿去静触头座和小绝缘筒,使导电杆停在合闸位置,观察动、静触头,烧伤及弹簧变形情况,触头烧损较轻的用细锉及00号细砂纸修整后可继续使用,严重者应更换弹簧片弯曲挠度超过0.2毫米时应调平或更换。
2.3.1.3 导电杆停在分闸位置上从上至下依次取出隔弧板、绝缘纸垫、绝缘衬垫、检查喷口处烧损情况,烧损轻者清理后继续使用,严重者更换2.3.1.4 全部进行清洗并检查上帽油气分离器直径3.5毫米的回油道应无堵塞,油位计应干净、明亮2.3.2 基座内机械传动零件的检修:要求转轴、拐臂、导电杆无变形,动作灵活,导电杆与滚动触头接触良好拆装转轴油密封处,不要划伤转轴,以免漏油,油封中的垫圈抱簧弹性良好,无变形2.3.3 检修橡胶圈密封部分橡胶密封圈应光洁元裂纹,有弹性,如有永久性变形应更换更换时要擦拭干净,不许有脏物,金属罩,接口处应严密、无漏渗油2.3.4 安装与调试2.3.4.1 用干净变压器油冲洗后,拧上放油螺栓,螺栓垫可用2毫米厚的铝皮做成2.3.4.2 由机座部分开始由下部向上部逐件安装,安装灭弧室时应特别注意隔弧板的喷口方向,并按少油断路器的型号逐步检查各部尺寸,导电杆行程、灭弧室上端面位置、合闸位置、上出线上端面距导电杆上端尺寸2.3.5 机械传动部分2.3.5.1 检查分闸弹簧及缓冲器,合闸缓冲器应无断裂调节绝缘拉杆长度时拉杆头部的M10螺钉含入拉杆头的深度应不小于10毫米。
2.3.5.2 绝缘子、绝缘拉杆架净转动和机械摩擦部位应涂以工业凡士林2.3.6 机构检修与调整2.3.6.1 CD - 10型直流电磁操作机构的检修与各连杆部件无变形,动作灵活无卡滞现象,连杆如磨损厉害应更换2.3 .6.2 调节各连杆,使之连接角度正确2.3.6.3 用手合闸至终位,保持挈与圆柱销间隙为1.5~2.5毫米,脱离最终位置圆柱销应停留在挈子圆弧面上不得滑脱这一位置为扣住),然后铁芯落下2.3 .6.4 用手合闸时同时应观察辅助开关、开、合接点应正确可靠2.3 .6.5 同二次回路操作合闸应动作正常2.3.6.6 绝缘电阻测定及其它试验按规定进行2.3.7 检修后应有检修证明或记录各项试验单据完备2.4 油断路器检修2.4.1 油断路器10KV以上者每2~3年大修一次2.4.2 检修后的油断路器电气试验标准按水电部颁发的“电气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并需有合格证,同时附有试验调整记录2.4.3 油断路器内部检修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条件:2.4.3.1 触头的表面应清洁,镀银部分不得锉磨,触头上的铜钨合金不得有裂纹或脱焊现象2.4.3.2 触头的中心应对准,分、合闸过程无卡滞现象。
三相各触头的弹簧压力均匀一致,压力符合制造厂规定,合闸时触头接触紧密2.4.3.3 接触密度要求: 枪刺式——接触深度等于铜棒直径的1.5倍QB/LS.110.008 - 2005 平压式——管形的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应当紧密均匀以塞不进去厚0.05毫米、宽10毫米塞尺为准 刷型式——接触面用厚0.05毫米,宽10毫米塞尺不应塞入2.4.3.4 导电部分的编织铜线或可挠软铜片不应断裂,铜片间无锈蚀,其固定螺栓应齐全紧固2 .4.3.5 用机械制成拉杆的绝缘电阻不低于表1规定:表1额定电压(千伏)大修后(兆欧)运行中(兆欧)3 - 15100030020 - 220250010002.4.3.6 油断路器触头的接触电阻应符合制造厂家的规定或参照表2表2额定电压(千伏)额定电流(安)接触电阻(微欧)大修后运行中3 - 10200300 - 350400 3 - 10600100 - 1502003 - 101000 80 - 100150 2.4.3.7 油箱内部绝缘筒,绝缘板无裂纹及剥裂现象,绝缘板零件保持清洁,灭弧室绝缘紧固,螺丝必须紧固而且要分布均匀。
2.4.3.8 检修中绝缘零件严禁进行机械加工,严禁用金属锤敲打绝缘零件,绝缘零件不应在空气中放置过长时间2.4.3.9 绝缘油合乎国家规定试验标准,油箱内无渣滓及游离炭、铜粉等杂质2.4.4 套管的检修质量标准:套管、瓷套上无裂纹、无污垢、纸绝缘无破损,套管法兰盘紧固,介质损失角应符合厂家出厂之规定2.4.5 操作机构检修质量标准应符合以下条件:2.4.5.1 操作结构的分、合闸部分应动作灵活,,指示正确三相同时合闸,分闸时间不大于0.1秒,三相阻值不大于±10%2.4.5.2 分、合闸闭锁装置动作灵活,复位应准确而迅速并应扣合可靠2.4.5.3 合闸接触器和辅助切换开关的动作准确可靠,接点应接触良好,无烧损或锈蚀现象分、合闸线卷的铁芯应动作灵活,无卡滞现象2.4.5.4 提升机构与联动机拉杆各轴不晃动、不串动,档上好用,各部螺丝紧固2.4.6 缓冲器的行程,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缓冲器弹簧完好灵活不锈蚀,活塞工作正常,气孔畅通2.4.7 二次回路的开、合闸线卷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8兆欧,切开的拐把与轴部必须固定,在开、合状态下,接点位置正确端子排端头接线接触良好,无松动,编号正确,二次小线无破损。
2.4.8 油标、油阀、油箱清洁、不渗漏油、无锈蚀,并涂油漆,阀门开闭灵活,油面计玻璃清洁,油面指示正确2.5 真空断路器2.5.1 根据不同产品结构的要求,选用不同的工具,按照与装配的相反顺序拆开与真空灭弧室连接的零件与螺栓,取出真空灭弧室2.5.2 对上述零部件全部进行清洗,并用干净的无纺布或高级卫生纸擦干后进行全面检查2.5.3 检查真空灭弧室的烧损标记,如已看不到烧损标记,则应更换新的灭弧室2.5.4 检查灭弧室的外观是否完好,如表面有裂纹或伞裙破碎、动端导电杆弯曲,则应更换新的灭弧室2.5.5 用手拉灭弧室动端导电杆,松手后应能自动复位,如不能自动复位,则应更换新的灭弧室2.5.6 检查真空灭弧室排气管保护帽是否破损2.5.7 工频耐压检查:42kWmin断口不出现击穿,外壳无闪络现象2.5.8 真空度检测:真空灭弧室内部气体压力≤1.33×10Pa(根据用户设备条件确定是否做该项试验)2.5.9 装配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2.5.10 绝缘件应符合GB/T 772的要求2.5.10.1 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按要求拆下绝缘件2.5.10.2 对拆下的绝缘件应逐一清洗,用棉布或酒精纸将其表面擦净。
2.5.10.3 外观质量检查:表面完好无损,无爬电和碳化的痕迹2.5.10.4 在工频耐压检查前应烘干绝缘件,工频耐压检查:42kv / min不出现击穿与闪络现象2.5.10.5装配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2.5.11 电流互感器2.5.11.1 可以装在断路器上检查或拆下后检查2.5.11.2 表面质量检查和清洗:表面应完好无损,无被分化的现象2.5.11.3 二次引出线的老化和完好程度检查:二次线表面完好,无破裂,接线端无锈蚀2.5.11.4 二次接线端子压接是否牢固、表面是否锈蚀:应压接牢固,无锈蚀和烧损现象如有,应在接线前用细砂布将表面处理干净2.5.11.5 互感器的伏安特性、容量、精度测试:应符合产品出厂资料的规定2.5.11.6 一次对二次,一次对地:耐压检查32kv/min无击穿与闪络现象2.5.11.7 装配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2.5.12 传动部分2.5.12.1 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按顺序拆下零部件2.5.12.2对拆下的零部件逐一清洗,并用棉布将其表面擦干净严重锈蚀、变形、磨损的零件应更换,轻微的用细砂部处理干净2.5.12.3 对有配合要求的零件,检查配合精度,配合的轴销和孔内不应有杂物和毛刺;销、孔表面应光滑,无变形的痕迹。
2.5.12.4 检查传动轴有无变形的现象传动件工作面应光洁,无变形的现象2.5.13 操动机构2.5.13.1 弹簧机构2.5.13.1.1 将机构从断路器上拆下根据不同类型的机构按装配顺序要求,分别拆下半轴、合分闸弹簧、行程开关、棘爪、滚子、拐臂、分合闸线圈等关键部件2.5.13.1.2 半轴磨损面不得超过0.15mm,轴承应转动自如,表面无锈斑各类拐臂磨损面不得超过0.15mm棘爪、棘轮、齿轮无裂纹无严重磨损2.5.13.1.3 连接导线不允许有破皮,行程开关动作自如,且触点无烧损现象2.5.13.1.4 分/合闸线圈与过流脱扣器铁芯动作灵活,无卡滞现象2.5.13.1.5 半轴与扇形板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