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歌剧《露露》及其作者.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10543552
  • 上传时间:2023-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歌剧《露露》及其作者歌剧《露露》及其作者□王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为了纪念奥地利音乐家阿尔本•贝尔 格在法西斯势力压迫下坎坷的一生,上演了他最后的歌剧 《露露》我应邀观看了这部歌剧后,对这个悲剧强烈的社 会现实意义印象很深,特别是这部歌剧令人难忘的序幕,一 个驯兽师走上场来介绍剧中人物说,他们都是野兽,而露露 更是一条美女毒蛇它们互相争斗,最后同归于尽这部根 据德国著名戏剧家韦德金德的两个剧本改编的歌剧,是一个 双重的社会悲剧露露是一个交际花和妓女,一个“蛇蝎美 人”,凡是同她发生过关系的人,都遭到了毁灭有的中了 风,有的自己割断了喉咙,有的被她开枪打死但她自己也 没有逃脱被毁灭的命运,最后落到了流氓、骗子的手中,被 人用刀子捅死这部歌剧反映了这个音乐家的世界观,在这 个野兽般互相残杀的世界里,自己要吃人,而最终也被别人 吃掉非常可惜,贝尔格本人未能看到他这部歌剧的演出他 于 1935 年 12 月 24 日在法西斯的威胁下和贫病交迫中去世 了,他只完成了歌剧的第一幕和第二幕,最后的第三幕只写 了一些凌乱的和断续的笔记在他逝世一年多以后,苏黎世 歌剧院在 1937年 6月 2 日上演了这部歌剧的第一幕和第二 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观众对这个社会悲剧产生了强烈的 共鸣,但对这部歌剧没有完整的结尾,深感美中不足经过 许多音乐家长期的努力,最后由法国作曲家策尔哈根据贝尔 格笔记的启示创作了第三幕, 1979年2月 24日在巴黎歌剧 院首次演出观众对这次演出比较满意,认为第三幕基本上 符合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音乐风格此后,西方各国的歌剧 院都按照这个版本把《露露》搬上舞台,受到观众的热烈欢 迎阿尔本•贝尔格(1885-1935)的一生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局势十分动荡的年代,因而他的作品中交织着苦闷 和彷徨、失望和痛苦、追求和探索,充分反映了他那个年代 的特点在十八世纪末期,奥匈帝国还维持着表面的繁荣维也 纳仍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皇宫和贵族府邸里的宴会和舞 会通宵达旦,剧院和音乐厅门前更是车水马龙,但是这个老 大帝国实际上已经腐朽,处于分崩离析的境地社会矛盾和 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到处发生起义在 知识分子中也响起了反对保守、要求变革的呼声,一些年轻 的音乐家、作家、画家、建筑家等组成了自命为“分离派” 的组织,进行了新的探索在音乐创作方面,著名的音乐家 马勒( 1860-1911)在 1897 年担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院长以 后宣布,要反对一切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创造的才能。

      他 成为自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以来古典主义和 浪漫主义的最后一个音乐家,同时又是一个现代音乐的开拓 者在二十世纪初,著名的音乐家舍恩贝尔格和他的两个学 生阿尔本贝尔格和韦贝尔姆一起在音乐领域内进行了新的 尝试,特别是发展了十二音体系的音乐,为现代音乐开辟了 一条新路因此,他们三个人和同时期从事现代音乐的人被 称作“第二代维也纳乐派” ,其中以贝尔格取得的成就最大 现代乐派成果很大,但维也纳音乐界也有人认为他们过于注 意技巧,追求新奇贝尔格 1885年 2月 9日出生在维也纳一个爱好音乐的 家庭里,父亲经营书店,母亲是皇家首饰师傅的女儿他从 小就显示出音乐才能,十五岁时开始作曲著名音乐家舍恩 贝尔格看到他的乐曲后, 认为他很有才能, 同意收他为学生, 并在音乐会中演奏他的作品从此,他们开始了长期合作, 创办了现代音乐组织,并编辑了现代音乐的刊物贝尔格的 兴趣是多方面的,除了作曲外,还在音乐学院授课,编辑音 乐书籍和刊物,撰写音乐评论文章等他逐渐在维也纳音乐 界崭露头角,成为一个很活跃的人物他非常推崇马勒的创 新和开拓精神,努力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争取达到音乐艺 术的新高峰可是,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越来越深重,这个 正直的音乐家走出了象牙之塔,看到了人间的苦难和不平。

      他的心灵充满了苦闷和矛盾, 无法得到解脱 1914 年第一次 世界大战爆发,他被征入伍,由于身体不好,不久被调回后 方工作他在前线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看到了成千成万的 士兵糊里糊涂地被赶上战场充当炮灰,心里对这些贫困和愚 昧的士兵充满深刻的同情因此,他后来在维也纳看到德国 著名的戏剧家比希纳的话剧《沃伊采克》演出时,就强烈地 产生了把这个话剧改编为歌剧的愿望,经过多年的努力,这 部歌剧在 1925 年 12 月在柏林上演,受到了很大的欢迎歌 剧的主人公沃伊采克是一个贫穷和愚昧无知的士兵,常常受 到上级军官的欺负和压榨,最后他的情妇也被上级军官夺 走为了报复,他用刀子割断了他情妇的喉咙,自己也投河 自尽,留下了他同情妇私生的一个孩子贝尔格用强烈节奏 的音乐烘托出这个悲剧人物的形象,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深刻 同情而且,过去的歌剧写的大都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之 类的上层人物,而他这部歌剧的主人公却是现实生活中的一 个普通人物,扩大了歌剧的内容和社会意义,引起了观众对 社会现实的共鸣《沃伊采克》的成功演出,使他赢得了世界的声誉,也 给他带来了政治上的困难二十年代初期,奥匈帝国在一战 中失败,奥地利成为一个小小的共和国,同在德国一样,奥 地利的法西斯势力也蠢蠢欲动。

      在这种形势下, 《沃伊采克》 这样一部揭露军国主义和社会腐败的歌剧当然不会受到右 翼势力的欢迎 1930 年 3月 30 日在维也纳首次上演后,随 即受到了猛烈的攻击法西斯分子甚至威胁要调查作曲家是 否有犹太人的血液, 终于这部歌剧不得不宣布停演 1934 年 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后,奥地利右翼势力更加猖獗贝尔格 的歌剧和乐曲都被宣判为“堕落文化” ,从而在德国和奥地 利都遭到禁演但在同时, 《沃伊采克》在布鲁塞尔、苏黎 世、纽约等地的演出,却取得很大的成功在右翼势力抬头的情况下,贝尔格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 越来越大的压力他在柏林和维也纳音乐组织中的职务被无 理解除,他的社会活动受到限制,他的文章和书籍难以找到 发表和出版的地方他的老师舍恩贝尔格和其他一些朋友由 于有犹太人的血统而流亡英、美,还有很多的同行由于政治 见解而被解雇最后,他自己也不得不完全脱离维也纳的社 会生活而避居到西南部湖边的“木屋”里去他当时愤慨和 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他像音乐大师莫扎特一样预先给 自己写下了死后的《安魂曲》 希特勒上台后,吞并奥地利 的野心暴露无遗维也纳的法西斯分子公然成立武装组织, 竭力配合纳粹的阴谋, 甚至发动武装叛乱, 杀害了联邦总理, 二次大战的威胁又一次笼罩着奥地利。

      在这些困难的日子 里,贝尔格仍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他的“木屋”里谱写另 外一部悲剧《露露》 这个时候,他的生活非常贫困,身体 也越来越坏,不得不把《沃伊采克》的版权低价卖出,并且 央求出版商先付一些钱给他,以便每天能吃上面包,完成他 正在创作中的新歌剧1935 年 2 月 9 日贝尔格五十岁生日的时候, 不再有维也 纳经常举行的纪念会和演奏会了,但是他仍收到了世界各地 音乐界的朋友和观众们给他发来的祝贺电报和信件,称赞他 是“当代杰出的音乐家” 当年 12 月 24 日凌晨,他于饥寒 交迫中在“木屋”逝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