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对历史的深度把握1.pdf
6页1 生死疲劳:对历史的深度把握 毕光明 如美国犹太裔作家李比英雄先生所说,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是一个“巨大的文学地理”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莫言以旺盛的、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在这一文学地理上建造起气 象恢弘的小说艺术群落而2006 年年初问世的近50 万字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被作者 自己看作是高密东北乡版图上的“标志性的建筑” 从中可以窥见作家在这部小说里倾注 的艺术追求, 以及作者从创作效果中获得的自信和这一创造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著名评论家 吴义勤在评论 生死疲劳 的文章里说他始终认为“莫言的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难得的极 品 ” ,并评价“生死疲劳无疑代表着小说写作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一种完全没 有任何束缚和拘束的、随心所欲的自由境界这是一种能让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 致的境界,环顾中国文坛,能达此境界者,大概唯莫言一人耳” 联系张清华将莫言在 90 年代创作的 丰乳肥臀 列为“新文学诞生以来迄今出现的最伟大的汉语小说之一” 来看, 莫言以高密东北乡为版图的“新历史主义”写作,在以“诗学”的方式叙述“历史”方面又 找到了新的结构形式,为新世纪的汉语小说矗立起了一座高峰 在借用佛教的六道轮回说作为小说结构的堪称奇书的生死疲劳 里, 莫言再一次对高 密东北乡的历史戏剧进行了惊心动魄的艺术呈现。
这的确是一部关于农民和土地的恋歌与悲 歌,但小说首尾相衔的作为叙事起点的一个时间提示“我的故事,从1950 年 1 月 1 日 讲起” ,表明了作者一贯的历史意识莫言又一次选择一个完整的“历史段落”来加以“重 述” ,是他的文学抱负的再一次实现,也是作为这一“历史段落”的亲历者而又具有强烈的 人文精神的小说家不能不倾吐的历史诘问与丰乳肥臀选择了整个20 世纪来进行宏伟 书写相比,生死疲劳选取的是20 世纪的后半个世纪作为讲述对象1950 年 1 月 1 日到 2001 年 1 月 1 日,这个公元纪年里承载的正是新中国的历史高密东北乡作为乡土中国的 缩影, 对它的艺术重构,也就是对新中国历史的文学形式的重写这一段跟我们十分贴近但 正在时间里被渐渐遗忘、变得陌生起来的社会史和人的命运史,在它的后果变成了严重现实 的当下, 对它的书写显得如此重要而紧迫所以, 与其说是莫言为了他的文学抱负的最大实 现而不断建构他的风格独特的“历史诗学” ,不如说历史冤孽压在这一代人心上的沉重债务, 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中得到了偿还的机会 在人文学界, 对 1950 年代以来的历史进行重述的 大有人在, 其中包括了一批小说家,历史记忆成为重要的思想资源,通过不同形式的书写为 一个价值混乱、 思想贫乏的时代提供着微弱而宝贵的精神灯火。
在这一批历史的打捞者当中, 小说家莫言的收获无疑最有分量因为他的历史叙事是形象化了的历史哲学,既宏伟又细腻, 既磅礴又诡谲, 既深刻又生动,特别是, 既是对主流历史叙事的反拨与解构,又确实是高度 个人化的对历史的各种异变因素的最有力的揭露莫言的历史书写和拷问的最大特点,是他 2 挥洒才华、 浓墨重彩描绘波谲云诡的历史图象,其中心位置始终是人,是处在民间的、 享有 自然生命伦理庇护的人民生死疲劳正是在对人与历史关系的艺术阐释上,达到了对历 史的深度把握 历史与人生莫言这一代1950 年代出生的人,是“革命历史主义”的受害者革命运 动从对历史的阐释中寻找动力、依据与合法性, 当历史经过进化论、阶级论 “打扮” 过以后, 处在历史活动中的人和人的生活就被高度简化并失真,这一被装进了某种政治理论模型的历 史图像, 又性历史观下成了现实斗争生活的蓝本,现实因而被规定在通往终极目标的一 个特定历史段落里按照理论的预设去完成每一个规定动作,于是现实生活与生活主体亦即历 史主体人,完全离开它/他的自在性与自为性,成为一个历史戏剧脚本和这个脚本中的 一个远离自我本性和欲望的“角色”人生就这样被历史所导演。
在这个以“革命”为剧名 的历史戏剧里, 现实的历史与观念的历史不能不被割裂,现实的人生与被派定的阶级角色不 能不发生分裂,处在这样一种二重世界里的“人”,因失去固定的位置和姿势而只有等待无 法预知的“错位”的冲击,领受的是比毁灭更可怕的恐惧,就像张贤亮小说习惯死亡里 所描述的那种革命历史时期才有的心理即存在感莫言出生于农村, 家庭成分不好, 在以“阶 级斗争” 为主要冲突的历史戏剧的一幕里,作为一个次要角色,也刻骨铭心地感受过这种生 存之痛 70 年代后期,戏台在“地震”中坍塌,莫言和同代人从荒诞剧的梦魇中醒过来, 在 80 年代的文化启蒙中获得了对历史的反省能力,更产生强烈的撕破假面还原历史本性的 愿望 红高梁家族就是他用小说来拆解和颠覆“革命历史主义”(以及由它决定的红色历 史叙事)的力作 但是红高梁家族 的意义主要在于为莫言亲历过的将人生固化导致民族生命力衰退的 当代历史, 构造与之相对的复杂化了且富于自然性的、驳杂而勃郁的历史图景,它虽然酣畅 淋漓地表现了莫言的人生本位和民间本位的历史想象,痛快地宣泄了一回莫言长期被压抑的 生命欲望,然而并没有释放其在当代生活经验中积郁起来的历史体验和历史认知相交混的精 神与思想能量。
应该说丰乳肥臀的当代史部分的书写,是莫言对直接历史经验的一次有 长度的诗性表述 但小说中选作历史主体的来自现代史的主人公的象征意指,限制了更多的 当代史的承受者的出场以这两部重构现代中国历史的小说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雄心,莫言一 定对当代中国历史的深层结构未找到对应的形象体系耿耿于怀生死疲劳终于让莫言完 成了为当代历史写像的夙愿让一个被消灭在 “新社会” 历史的新阶段门槛之外的 悲剧主人公通过 “六道轮回”的方式进入被替换了的历史现场,充当演员、观众和讲述者的 的多重角色, 这一想象历史和再造历史的结构方法的确是神来之笔小说让按照社会进化理 论铸造出来的历史开除了的“地主”西门闹作主角,并让其在冥界复活,开始它的生命/灵 魂之旅, 不仅意味着当代历史是一个真正的主角缺席的虚假演出,也暗示了人生被历史播弄 的可悲现实 靠劳动发家致富、本性善良的庄稼人西门闹,在闹土改的暴风骤雨中被扣上莫须有的罪 3 名遭斗争、 被枪毙,这个生世为人问心无愧的当事人,对这从天而降的毁灭性剥夺百思不解, 到了阴曹地府也无法不大声鸣冤叫屈,哪怕受尽人间难以想象的酷刑西门闹的不解正是历 史的玄奥、诡秘之处历史本由人的活动构成,但历史一旦形成,它便有了自己的生命,绵 长而巨大, 有自我意志, 凌驾于任何一个段落的社会活动之上,任何短促而渺小的个体生命 都无法与它的意志和力量抗衡。
它的任何一个乖戾的动作或表情,都会使它脚下的社会发生 扭曲,人生出现颠倒 从宏观上看, 每一次社会运动都是历史自体的一次痉挛,而进入微观, 历史的每一次痉挛都会造成无数个体生命的人生悲喜剧历史和社会都不会有什么收获或损 失,而生命个体的人生轨迹则因此被改变,严重的是被中断西门闹从一个经营多年的有钱 人,变成穷人的斗争对象,并且斗争转瞬升级,他被五花大绑着,推到桥头上,枪毙了!他 的田产、房屋和积蓄,都被瓜分,连他的女人也成了“胜利果实”转移到了穷人一个是 得过他的大恩惠的他的长工,一个是对他恩将仇报的下三滥的手里这令人惊愕的残暴 剥夺,在“土改”运动的名义下,竟显得那样合理,那样自然,从未遭到质疑要不是生 死疲劳掀开这尘封已久的、似乎已成定论的历史的一页,西门闹们的冤屈永难得到伸雪 但莫言显然不是要为那些在社会变故中的受害者讨一个公道,而是对历史导演人生的合法性 提出疑问西门闹对好人遭恶报且不容申辩至死不解,只能在阎罗殿里悲壮凄切地喊冤叫屈, 身受酷刑而绝不改悔,难道不是对以“土改” 为开端的历史实践提出的严正的质问!我们何 曾直面过当代中国历史这大有问题的一幕?若不是依靠文学的想象,我们又如何能看见这蹂 躏人生的悲惨凄切的一幕? 人生被历史播弄,几乎是“从来如此”。
所以西门闹并非没有朦胧地意识到他遭受劫难 的不可避免他对自己无辜罹祸这样感叹:“这是一个劫数,天旋地转,日月运行,在劫难 逃” 这无奈的喟叹, 触及到有长度的历史与瞬间性的人生发生偶然碰撞的必然性,也表 达了承受历史报应的悲剧感但是莫言对当代历史的反省首先还是突出了这个历史段落的特 殊性,即这段历史是“历史主义”的产物,人按照一种历史理论去创造历史,因而打断了作 为历史漂浮物的人生的漂流路线,西门闹的困惑不解其实来自这里历史与人类生活史 的自然依赖关系被人为割裂开来,才造成了历史主体(人)的人生悲剧、喜剧或悲喜剧,如 西门闹、西门金龙、黄瞳、洪泰岳等人那样这是一段人生被历史观、历史意识和历史理论 强暴的历史上世纪70 年代重返文坛的作家,如王蒙、张贤亮等,有过这方面的历史反思, 但由于要刻画的历史主体有些暧昧,因此其对进化论、阶级论的二元对立模式的历史观念的 艺术清算,就不如莫言的生死疲劳来得振聋发聩 时势与人性生死疲劳并未停留于“反思文学”的控诉性写作的水平小说按照佛 教的世界图像, 虚拟出西门闹这个被革命历史观虚构出来的敌人在另一个世界里为巨大的屈 辱所煎熬的惨痛情景,固然表现了人本主义作家对生灵固有的同情,也同莫言以前的 “新历 史”写作一样, 对他所经验到的政治化历史以“进步” 的名义随意践踏个体生命表示了抗议, 但是按人的情感逻辑复制出生命的痛苦情状,在这部小说里将在生命的转换过程即时间中得 4 到化解,这体现出小说家对人和历史的关系、对历史本质的另一种理解。
生命轮回在生死 疲劳中不只是形式结构和艺术创新的需要,它也是作家对历史和人生的关系以及生命价值 有了新的角度和更深层次的理解的体现西门闹带着杀身之仇夺妻之辱下地狱又怀着满腔仇 恨要求回到人间问个明白,结果被掌管生死的阎王爷(造物)一次次欺骗、戏弄,让他一遍 遍在畜生道里轮回而这恰恰是造物有意的安排,为的是消解他的仇恨,以减轻人世间的生 存冲突事实上在轮回过程中,西门闹的仇恨情绪大大缓解,最终平息 (对小说描写这一结 果,可以做多重理解) 这固然是时间和遗忘在起作用,但也是注定要承受人间苦的生人应 对“生死疲劳”最好的态度和方法在轮回的生命图景中,生与死是同一的,荣辱贵贱也互 相转换, 那么, 现实世界里为了利害得失而进行的殊死争斗,其意义又何在呢?从失望于当 代人被政治去势而丧失复仇的勇气和能力 ,到对社会仇恨心态持保留态度,这仿佛是从历 史批判立场上的后退, 但何妨不可以将其看作是作家在历史戏剧的人性表演中看到了复杂的 情形,从而对历史本体和历史统制人生的有限性有了新的发现呢? 高密东北乡以西门屯为主场上演的一场又一场惨剧和闹剧,固然是历史被利用、被导演 的结果, 但历史在导演人生时并没有真正实现它的目的,因为人性每每从细节上改变了历史 导演者的构思。
1950 年到 2000 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幕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成为了它的演 员长工出身的蓝脸,就拒绝进入集体化的舞台,他固执地站在场外,尽管受到要挟、 挤兑, 几乎每一次运动到来,他都要受到冲击,但他凭着十分简单的信念,维护了一个土地主人的 基本权利,保持了真正的农民本色,得以寿终正寝,从土地来,又回归土地他见证了西门 屯的闹腾史, 在曲终人散时, 他一一安顿了与他的生命发生关联的不幸者的灵魂,收获了平 凡人生的价值蓝脸并不比他目睹的悲剧中的任何一个角色高明,更不比悲剧的导演高明, 但他能最后胜出,完全基于人的本性,用他的话说,“我就是想图个清净,想自己做自 己的主,不愿意被别人管着!”是人的自由本性和善良的天性成全了他这既是对妄图“创 造历史”的僭越宇宙法则的政治臆症的一剂良药,也是对历史旋涡中的人性投机的有力针砭 遗传了乃父的朴实本性的蓝解放,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生命的真值,在权力和爱情之间, 毅然背弃世俗, 选择了爱情,虽历遭磨难,但他无比幸福地尝到了生命的芳醇,也得到了亲 人的理解和承认,真正实现了人生价值在他回归凡俗的人生历程中,闪现的是挚。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