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汉语教学2.ppt
34页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文法系 闫亚平绪 论 篇第二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教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 汉代一些少数民族就派人来长安学习汉语和汉族 文化,一些国家也向我国派遣了留学生这可以 看作是最早的对外汉语教学唐代国力强盛,经 济、文化、教育发达,是我国古代培养外国留学 生的鼎盛时期宋、元、明、清各代也接受了不 少外国留学生,但到清代已渐趋式微进入20世 纪以来,由于列强侵略,战祸频仍,国势日衰, 来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就更少了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 一门学科则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一、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由来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英 文直译是“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1978年在北京召开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 v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王力 v实际上这(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问在 国外,已经变成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 — —朱德熙 v如果教外语是一门学科,我们教汉语就是作 为一种外语来教,自然也是一门学科 —— 王还 1983年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
v1984年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多年的事实证明 ,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 式确认v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 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语言教学 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 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 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 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97年末 ,在广西南宁召开“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二、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 ――20世纪60年代初) 195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 ,清华大学成立了东欧交换中国语文专修 班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 专门机构该班于1951年初正式上课清 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周培元教授兼任专 修班的业务工作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 先生任清华大 学外籍留学生管理委员会主席并兼 管专修班的业务工作第一年共接 受来自东欧国家的33名留学生,学 制为两年,任课教师为6名,包括曾 在美国和英国教过汉语的邓懿、王 还先生。
1952年暑期,由于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 调整,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调 到北京大学,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 语文专修班 1953年至1957年在广西桂林开办了专门培 养越南留学生的“中国语文专修学校” 1960年9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 学生办公室,接受获得民族独立的非洲国家留 学生 1961年我国在校留学生总数为471人 v 从1951年至1961年的11年间,我国共接 受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3315人他们接受的 都是汉语预备教育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以 外,其他形式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对驻华外 交人员的教学,函授或刊授教学,向国外派 遣汉语教师v 从1961年开始,高教部从一部分大学中 文系接选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北京外国语言学 院和北京大学进修外国语三年,作为储备出 国汉语师资这是我国专门培养对外汉语师 资的最初模式 初创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从无到有,建立了专 门的教学机构;形成了相对稳 定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并着手培养有一定外语 水平的对外汉语师资;建立了预备教育体系,除 正规学校教育外还发展了刊授、函授,对驻华外 交人员的汉语教学;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
(2)巩固和发展阶段(60年代初期――60年 代中期) 1962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外国语学院外 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 校这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 的高等学校,该校的成立结束了对外汉语教学依 附于其他高等学校的情况,使对外汉语教学有了 从事学科研究和发展的独立、稳定的基地,是对 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里程碑 1964年,由于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的任 务进一步扩大,高教部决定将该校改名为北京语 言学院后又改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语 言大学到目前为止该校仍是我国唯一的一所以 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为主要任务的大学 1964年暑期,越南政府向我国派遣了2000名 留学生,为了承担这一汉语预备教育的任务,从 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由北京语言学院一所扩展 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 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 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杭州大学、西北大学等全 国23所高等院校1965年暑期,北京语言学院为新从事对外汉 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培训班这一工作 推动了全国各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为以 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1965年下半年,为了加强各院校之间的交流 ,高教部决定由北京语言学院创办《外国留学生 基础教学通讯》,这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 的专业刊物,共出版11期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则 于1962年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总结:从1962年到1965年,我国共接受外国留学生 3944名,四年间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超过了 头八年1965年底在校留学生总数达到3312人 ,为1961年在校生的7倍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工作的院校也发展到了23所,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不断扩大在教学体系的建设方面,这一阶段在 巩固、发展汉语预备教育的同时,又增加了汉语 翻译专业,专业刊物的创办使教学经验和学术研 究的信息交流有了一块园地 (3)恢复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 ――20世纪70年代后期)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了200 名坦桑尼亚、赞比亚留学生 1972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恢复了 北京语言学院,这是我国为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的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北京语言学院 恢复后,经过一段时间紧张准备,于1973年秋 季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当年共接受42个国家 的383名学生 (4)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末至今) (确 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领导机构: 1987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教委、国 务院外事办公室、外交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 视部、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 政府部门以及北京语言学院组成的“国家对外汉 语教学领导小组”(1998年已扩展为由11个政府 部门组成),由当时的国家教委负责人任组成, 日常工作由其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 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负责。
教育类型: 1978年至1988年,我国从政府渠道共接受了 130多个国家的、学习期限一年以上的长期留学 生13126名,短期留学生33812名(不包括通过 校际交流途径来华的外国留学生人数)1988 年在校的长期留学生达5245名,是1977年在校 留学生人数的4.3倍1997年,在校人数已达 43712名,是1988年的8倍现在全国有300多 所高等院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很多学院设 立了专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院”或“中心”建 制 1975年,原北京语言学院开始试办以外国留 学生为对象,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年制 “汉语言”专业本科,主要培养汉语教师、翻译和 汉语研究人才;1996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又 开设了外国留学生四年制“中国语言文化”本科专 业,培养通用型语言文化人才 1986年,北京语言学院经上级批准成为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并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 士研究生;1997年,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建立 了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 专业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 用语言学”博士专业 与此同时,全国部分大学相继开设了以汉语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言本科 专业以及对外 汉语教学研究方向的外国硕士研究生。
对外汉语 教学学科有了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的完整的学 历教育体系 非学历教育,除了以学校教育(汉语短期、 汉语进修、汉语速成)为主以外,对海外华侨子 弟、外交人员、商务人员等的广播、刊授、函授 、网上中文、远程汉语教学等各种形式、类型的 对外汉语教学也在不断扩展 派出工作: 在外国留学生、来华人员进入中国大陆学 习汉语的同时,我国派出汉语教师的数量也 在逐年增加以1987年为例,通过政府渠道 派遣的汉语教师和教学专家有143名,他们在 36个国家的69所院校或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工 作近年来,派出人数大大增加除了政府 渠道以外,还有校际交流、境外企业团体邀 请等等,除了从事汉语教学以外,还有培训 国外的汉语师资、担任国外政府汉语教学顾 问等一系列工作 学科建设: 1983年6月,参加筹备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 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正式提出了“对外 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4年12月,当时的教育部长何东昌在一次 报告中明确表示: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 正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在国家教委颁布的我 国学科专业目录中列入“对外汉语”这门新的学科 另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界建立了学术机构和 学术阵地,为学科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1983年6月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 学研究会”于1988年独立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 会”该会现有会员700多人,举行过七届学术讨 论会,组织过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在此基 础上,1996的先后成立了该学会的北京、华东 、华北、华南、东北五个地区分会 为了促进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并推动其发展,1987年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国际 汉语教学讨论会期间,各国代表协商成立了“世 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朱德熙学会现 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会员,已召开了 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 1984年6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 门研究机构“语言教学研究所”在北京语言学院成 立 1987年与1992年该校又先后成立了“语言信息 处理研究所”和“中华研究所” 1979年9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 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季 刊)在北京语言学院正式出版,它的前身是原北 语的同名内部刊物1987年9月由中国对外汉语 教学学会和北京语言学院共同创办的会刊《世界 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这两个 刊物前者被列为我国中文核心期刊第四位,后者 为第十二位,均以其较高的学术质量在国内外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
1987年,北京语言学院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 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刊物《学汉语》1993年创 办了《中国文化研究》 此外,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语言文 字应用》、延边大学的《汉语学习》以及一部分 大学学报都定期或不定期开辟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所的专栏或出版专刊,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和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等定期出版华文教学和研 究的刊物,南开、北大、人大、北语、复旦、华 师大、上外等经常出版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专辑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的各分会也不定期出版对 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论文集 师资队伍: 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外汉语教师发展到今天已有 专职教师三千人,兼职教师四千多人中年及中 年以上教师大都有几十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的丰富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为丰硕 的科研成果,有一部分已成为这个领域的知名专 家教授青年教师大都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 对第二语言教学在世界领域的新进展及跨学科的 研究动态较为关注,易于吸收新理念新成果,是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坚实的新生力量 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 (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20世纪60 年代初) 这一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 ①从一开始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就明确提出教 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实际应用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