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节选.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88805134
  • 上传时间:2024-09-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05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节选《论语》节选 壹壹贰贰叁叁肆肆勤学修身篇持家处世篇为政治世篇廉洁亲民篇 壹壹勤学修身篇 1 1、、仲弓问仁子曰: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译文】【译文】 仲弓请教仁德孔子说:“出门工作像是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像是去承办重要祭典,都要严肃认真,小心谨慎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怨恨 【解读】【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壹壹勤学修身篇 2 2、、子曰: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论语··里仁》里仁》 【译文】【译文】 孔子说:“看见德行卓越的人,就要想怎么努力像他一样;看见德行有亏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犯同样的毛病 【解读】【解读】 思:保持清醒,看到别人在德行上的表现时,立刻省察自己应该如何改善能够如此,天下人都是我的老师了 壹壹勤学修身篇 3 3、子夏曰:、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在其中矣 ————《论语《论语··子张》子张》 【译文】【译文】 子夏说:“广泛学习,同时要坚定志节;恳切发问,同时要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解读】【解读】 仁:人生正途一个人兼顾本章所说的四点,不难界定自己的人生之路要如何开展在缺少良师益友的情况下,这是可行的办法 壹壹勤学修身篇 4 4、、子贡问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文’’也?也?””子曰: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论语··公冶长公冶长》》 【译文】【译文】 子贡请教说:“孔文子凭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明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放下身段向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得到‘文’的谥号 【解读】【解读】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 文:谥号之一,人死之后所得的名号谥号有如一生言行的总结,通常总是取其优点来表彰 壹壹勤学修身篇 5 5、、子曰: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子贡曰:““夫子自道夫子自道也。

      也 ————《论语《论语··宪问》宪问》 【译文】【译文】 孔子说:“君子所向往的三种境界,我还没有办法达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这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啊 【解读】【解读】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孔子明白指出:智的最高修为是不惑;仁的最高修为是不忧;勇的最高修为是不惧虽然成为圣人是极高的境界,不易达到,但是仍可透过修行达成因为,当一个人要是真正明白做人的真正目的时,他便会因为生活中的自我要求而心性提高、破迷生智慧、进而坦然面对人生的喜乐,不庸人自扰,也能锻炼出大无畏的真勇气去面对遭遇的困顿与考验 壹壹勤学修身篇 6 6、、子曰: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译文】【译文】 孔子说:“目标在‘道’,根据在‘德’,凭籍在‘仁’,游憩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解读】【解读】 道:人生的康庄大道,指人生理想或完美人格,所以要立志追求 德:个人的德行修养,修德之原则相同而程度各自有别,所以要确实把握 仁:在个人身上显示的人生正途,侧重于择善固执,所以要绝不背离 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可以统称为艺文活动,所以要自在涵泳 壹壹勤学修身篇 7 7、、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译文】【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上不要求奢侈,居住不要求安逸;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向有道德的人和书本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做到这样,就是好学的人了 ” 【解读】【解读】 君子:在此指立志成为君子的人 有道:明白人生正途并且修行成果可观的人 好学:在此有三个步骤首先要降低物质享受的欲望,其次要在言行上磨练及改善自己,然后再虚心向良师请益,使自己走在正途上。

      壹壹勤学修身篇 8 8、、子曰: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对曰: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论语··阳货》阳货》 【译文】【译文】 孔子说:“由!你听过六种品德与六种流弊的说法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仁德,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容易被人愚弄;爱耍小聪明,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好似放荡而无基础;爱诚实,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爱直率,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说话见客,刺痛人心;爱勇敢,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捣乱闯祸;爱刚强,却不爱学问,那种弊病就是胆大妄为。

      【解读】【解读】 学:如果不学习,就无法明白事理,那么即使有心实践品德,也容易出现流弊孔子重视学习,提醒我们走在人生正途上,要善用理性的能力 壹壹勤学修身篇 9 9、、子曰: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译文】【译文】 孔子说:“德行不好好修养,学问不好好讲习,听到该做的事却不能跟着去做,自己有缺失却不能立刻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 【解读】【解读】 孔子所忧虑的这四个社会现象,不但古代有,现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贰贰持家处世篇 1 1、、子曰:子曰:““弟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译文】【译文】 孔子说:“青少年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重兄长,行为谨慎而说话信实,普遍关怀别人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认真做好这些事,再去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解读】【解读】 孝悌,谨信,爱仁这些都是品德方面的修养孔子让学生先做到这些,再来学习文化知识 为什么要怎么做呢?因为无品德之人学文不能持久,就算是学到了文也只是祸害人间所以孔子让自己的学生先学做人,再来学知识,学文化 看现在有些人在家不孝,在外不与人为善,品德不端正,功利心强;这样的人如何才能学好学问,就算是学到了知识又能期望他能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呢? 贰贰持家处世篇 2 2、、孔子曰: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论语··季氏》季氏》 【译文】【译文】 孔子说:“三种朋友有益,三种朋友有害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为友,那是有益的与谄媚奉承的人为友,与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为友,与夸夸其谈的人为友,那是有害的。

      【解读】【解读】 此章简明扼要地说明择友宜慎辨益、损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了朋友在人生学习路上的重要性,但是若结交到所谓“损友”,凡事以利益为考虑前提,所言所行,违背“仁义”,这样的朋友便无益于在彼此的学业道德共同精进,是故择友的当下一定要清醒理智明辨善恶反过来说,如何成为别人心目中的‘益友’,此章所提之“友直”、“ 友谅”、“友多闻”亦是值得自我检视的参考 贰贰持家处世篇 3 3、、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译文】【译文】 孔子说:“吃粗食,喝冷水,弯起手臂做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就好像浮云一样 【解读】【解读】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贰贰持家处世篇 4 4、、子曰: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小人怀惠 ————《论语《论语··里仁》里仁》 【译文】【译文】 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君子关心的是规范,小人在乎的是利润 【解读】【解读】 君子小人品格有不同,其常所思念怀虑亦不同 贰贰持家处世篇 5 5、、陈亢问于伯鱼曰: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子亦有异闻乎?””对对曰: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学诗乎?乎?’’对曰: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学礼乎?’’对曰:对曰:‘‘未也。

      未也’‘’‘不学礼,无以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论语··季氏》季氏》 贰贰持家处世篇 【译文】【译文】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说:“您在老师那儿听过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堂上,我恭敬地从庭前走过,他问:‘学了诗吗?’我答:‘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便回去学诗另外一天,他又一个人站在堂上,我恭敬地从庭前走过,他问:‘学了礼吗?’我答:‘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没有立身处世的凭借’我就马上去学礼我听到的是这两件事陈亢回去以后,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又知道君子对自己儿子的态度 【解读】【解读】 反映了孔子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中无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的态度 1 1、、子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众星共之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译文】【译文】 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安居在天的中心位置,而别的星辰都围绕着它 【解读】【解读】 《颜渊》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路》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那意思是说,“政”的本质就是“正”,己身之不正,焉能正人?所以为政者必须自身正,然后正人古代汉语中“为”字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动词所以“为政”既可以理解为“执政”,也可理解为“施政”或“从政”但都必须做到先正己,后正人正己、正人靠什么?孔子说靠的是“德”朱熹说:“德之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朱熹又说:“德字从心者,以其得之于心也如为孝是心中得这个孝,为仁是心中得这个仁若只是外而恁地,中心不如此,便不是德蔡沈说:“二叁叁为政治世篇 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而言矣也就是说“德”的本质是得于自己的心,是合乎人心的美好品行,是社会认同并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与行为规范。

      为政以德”,从“执政”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原则,从“施政”角度讲,这是一种方法,从“执政”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条件为政”者以“德”自律,躬行实践以化天下;施“德”惠民,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那么,老百姓又怎能不“众星共之”般地支持他、拥戴他呢? 我们今天强调“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但不要以为孔子是不要法治的事实上孔子的为政方针和我们现在一致,只不过他更强调的是道德的教化功能而已叁叁为政治世篇 2 2、、子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令不从 ————《论语《论语··子路》子路》 【译文】【译文】 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解读】【解读】 正:身之正或不正,与令之行或不行,本来是两回事,现在相提并论,可见所令者是要求人们走上人生正途。

      然后,“不令而行”是由于先肯定了人性向善,同时又不忽略上行下效的作用;“虽令不从”则是由于教育尚未普及,百姓的自觉能力仍弱,看到在上位者不端正,就无法明白行善是人生正途叁叁为政治世篇 3 3、、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天下为仁矣曰:曰:““恭、宽、信、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论语··阳货》阳货》 【译文】【译文】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做人处事能符合五点要求,就是行仁了子张说:“请您教导这五点要求孔子说:“庄重、宽大、诚实、勤快、施惠做到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做到宽厚百姓就会拥护你。

      做到诚信人民才会信任你,工作勤敏才能出成绩,给人恩惠百姓才会听从你 【解读】【解读】 仁:从孔子的回答,可知行仁不能离开做人处事的表现走在人生正途上,不能忽略“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亦即善若要实现自己的人性,除了努力实践内心向善的要求,别无选择叁叁为政治世篇 4 4、、子张问政子曰: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译文】【译文】 子张请教如何做好工作孔子说:“在职位上不要倦怠,执行职务态度忠诚 【解读】【解读】 “居之无倦”乃为政之基居之无倦”本意是指为政者一定要坚守自己的职位,爱岗敬业,勤勉尽责,忠于职守,永不松懈倦怠这是一种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也是一种乐以忘忧、乐此不疲的工作境界。

      作为人民公仆,“居之无倦”是尽职工作的基本准则叁叁为政治世篇 5 5、、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译文】【译文】 孔子说:“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免于罪过但是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知道羞耻还能走上正途 【解读】【解读】 政,刑:自古治国所不能废者,但是只靠政刑(就如只靠法治)是绝对不够的 德,礼:德是顺应人性的善行礼是人际行为的规范在古代包括君臣上下之区别,亲疏远近之等级,衣服宫室之制定,进退动作之礼仪等叁叁为政治世篇 6 6、、子张问行子曰: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子张书诸绅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译文】【译文】 子张请教怎样可以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而守信,做事踏实而认真,即使到了南蛮北狄这些外邦,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诚而无信,做事虚浮而草率,即使在自己本乡本土,难道可以行得通吗?站的时候,要好像看到这“忠诚老实忠厚严肃”排列在眼前;坐在车中,要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在横木上这样才能够行得通子张把这句话写在衣带上 【解读】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走到哪儿都行的通 叁叁为政治世篇 6 6、子曰:、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译文】【译文】 孔子说:“不居于那个职位,便不考虑它的政务。

      【解读】【解读】 强调的是:在其位,一定要谋其政 叁叁为政治世篇 1 1、、林放问礼之本子曰: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论语··八佾》八佾》 【译文】【译文】 林放请教礼的根本道理孔子说:“你提的真是大问题!一般的礼,与其铺张奢侈,宁可俭约朴素;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戚 【解读】 奢、俭:代表两个极端,俭可以避免繁文缛节,比较接近礼的本源,就是真诚的心意 易、戚:有重外与重内之分丧礼对真诚心意的强调,更甚于其他的礼,所以孔子特别加以说明另外,奢与俭无法并取,易与戚却可以兼顾,只是须分本末或许这就是孔子答复“礼之本”的要旨吧。

      这段话显示了孔子“承礼启仁”的基本观点肆肆廉洁亲民篇 2 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上之风,必偃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译文】【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治,说:“如果杀掉为非作歹的人,亲近修德行善的人,这样做如何?”孔子回答说:“您负责政治,何必要杀人?您把国家搞好,百姓就会好起来政治领袖的言行表现,像风一样;一般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一样风吹向哪边,草向哪边倒 【解读】【解读】 道:无道与有道,泛指恶人与善人。

      德:言行表现有一定的特色或作风在此,与善恶无关必偃:前面谈“善”,这里谈“必偃”表面看来,恶也会造成必偃,亦即孟子所谓的“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但是,谈到政治效应时,孔子一向论善不论恶,因为他对人的观念不能离开“仁”,亦即“人性向善”肆肆廉洁亲民篇 3 3、、子贡问曰: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曰:““敢问其次?敢问其次?””曰:曰:““宗族称孝焉,乡党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曰:““敢问其次?敢问其次?””曰:曰:““言必信,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论语《论语··子路》子路》 【译文】【译文】 子贡请教:“怎样才能称为‘士’?”孔子说:“自己操守廉洁而知耻,出使外国不辱使命,就可以称为‘士’了子贡说:“那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的人称赞他尊敬长辈。

      子贡说:“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话一定要守信,行动一定有结果,这种一板一眼的小人物,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再问:“当前的政治人物怎么样?”孔子说:“噫!这班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了什么?” 肆肆廉洁亲民篇 4 4、、子曰: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论语··宪问》宪问》 【译文】【译文】 孔子说:“作为士,如果只求个人生活安适,不会有所作为 【解读】【解读】 奢、俭:代表两个极端,俭可以避免繁文缛节,比较接近礼的本源,就是真诚的心意 易、戚:有重外与重内之分丧礼对真诚心意的强调,更甚于其他的礼,所以孔子特别加以说明另外,奢与俭无法并取,易与戚却可以兼顾,只是须分本末或许这就是孔子答复“礼之本”的要旨吧。

      这段话显示了孔子“承礼启仁”的基本观点肆肆廉洁亲民篇 谢谢观赏! 结束结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