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题(精选).doc
9页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考试题(精选)(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2、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B.氯化钾(KCl)和磷酸二氢铵[(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 D.葡萄“变”美酒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6、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7、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A.酒精挥发 B.海市蜃楼 C.面包发霉 D.制作雪雕8、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A. 长颈漏斗 B.试管夹C.滴瓶 D.蒸发皿9、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10、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利用太阳能发电11、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12、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3、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14、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15、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A.6.8g B.9.6g C.8.8g D.4.4g16、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为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车胎因为暴晒而发生爆炸 D.气球因为充气过多而引起爆炸17、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加入固体粉末 B.读取液体体积C.加热液体物质 D.倾倒液体物质19、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20、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 )A.密度 B.可燃性 C.溶解性 D.能否与水反应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1)用化学用语表示:①氖气: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五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③两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④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2)下列物质中①食盐水②液氧③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④冰水混合物⑤铜⑥四氧化三铁⑦氯酸钾⑧澄清石灰水⑨过滤、吸附过后澄清的河水用序号回答)A、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B、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C、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D、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符号 ①Fe2+ ②2NH3 ③NO2 ④2Na中,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回答)A、“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 ; B、“2”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的是______;C、这些符号中,只有微观意义的是____________。
2、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______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______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______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______3、在下列微粒中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_________(5)一定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____;(6)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的是____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____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②____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答一点即可)2、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 _____在桌面上2)如图B所示,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会发现酒精灯的火焰可以分为 ___________、 _______和 ______共三部分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到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发现木条两端变黑,中间未变黑,这证明_____________ 温度最高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__________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____________②先对试管进行 ______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把25.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12345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5.0g10.0g15.0g20.0g25.0g剩余固体的质量1.5gm0.5g0.3g0.3g计算:(1)m的值。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2.0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解题过程)2、称取铜锌混合物10克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此时用去49克稀硫酸,剩余固体3.5克计算:(1)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2)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B2、B3、B4、D5、A6、C7、C8、B9、C10、D11、D12、A13、A14、C15、C16、A17、A18、B19、C20、B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Ne 5NH4+ 2CO2 ①③⑧⑨ ②④⑤⑥⑦ ②⑤ ④⑥ ② 【答题空10】③ ①②④2、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3、①②⑥ ①②④ ⑤ ③ ⑤ ⑥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对比 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有利于环境保护2、向着手心 倒放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灯帽 三分之一 预热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 1.0;(2) 85%;(3)0.748g2、(1)35%(2)0.2g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