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学基础知识点汇总.doc
79页传播学基础绪论 传播学概说第 1 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1、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20 世纪 40 年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传播学才应运而生,因为这时传播学的诞生才有了水到渠成的条件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结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飞速发展并且日趋“整体化” ,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科学,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这样,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科学认识成为可能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传播功能的高度重视学科背景与媒介背景的结合,就顺理成章的催生出了传播学但传播学的诞生地是美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媒介等方面的条件使传播学应运而生政治因素: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总统大选,而选票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政治命运,那么,准确地把握公众心理、有效的运用传播技巧、深入的了解媒介的特性,从而进行富有成效的传播,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就是在研究大选中传播活动时归纳总结出来的,美国的政治家都通过媒介来引导舆论。
经济因素:美国经济属于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也是传播学产生的根本条件为争夺市场,美国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注重广告宣传这样就产生了公关部、广告部,进而需要公关学、广告学理论来指导传播行为,公关学、广告学又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军事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霍夫兰在“二战”中对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为传播学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媒介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上,建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它的报纸的发行书、电视机的普及率等指标,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美国 20 世纪大众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则为传播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前提传播学的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事实:1946 年,拉斯韦尔等人编著的《宣传·传播·舆论》一书,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1948 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 5W 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1949 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 ,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此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2、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拉斯韦尔简介: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他生于一个风流儒雅的牧师家庭,早年在芝加哥大学受教育,此后,他又去伦敦大学、日内瓦大学、巴黎大学和柏林大学深造,1926 年获得博士学位他一生从事政治学研究,特别关注政治宣传和传播问题,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活动的规律,成为传播学的一篇经典文献,拉斯韦尔从此一举成名,为学术界所瞩目。
贡献:①1948 年,他在美国宗教与社会研究所出版的《思想传播》一书,发表了《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被成为传播学的纲领性力作,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表现在:首先它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要素,创立了研究传播过程的“拉斯韦尔模式” ,也成为“5W 模式” 他认为传播过程由传播主体(who)、传播内容(say what) 、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 、传播对象(to whom)和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五个要素构成在分析了五个要素之后,拉斯韦尔又提出五种与之相对应的传播研究,即“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 “媒介分析” 、 “受众分析” 、 “效果分析” ,它们涵盖了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其次,它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从外部功能上,它概括了传播的三大作用或三大功能,即监事环境、协调社会和传递遗产后来,美国社会学家赖特在这三大功能上又增加了“提供娱乐”这一项功能此外,拉斯韦尔这篇文章的创举是昭示了传播研究的两种形式:一是把传播活动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进行研究,这一点体现在传播五大要素的分析上;另一种形式即是将传播系统置于更大的社会系统中进行考察,从而发现传播与社会、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②拉斯韦尔倡导并实践“内容分析法” ,使用精确的定量分析,为传播学创立做出贡献卢因简介: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1914 年毕业于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群体动力研究中心” 贡献: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是建立了“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卢因基于这一理论创立了他的学说,其理论核心是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将社会因素引入心理学研究卢因认为,一个群体就像一个场,应当视其为一个整体,而不能把它看成是形成群体的那些个体的简单相加在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群体会受到其中每位个体成员心理因素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个体必须受所属群体的制约1947 年发表《群体的生活渠道》 ,提出“把关人”理论,该理论成为揭示或信息传播过程中受控制的一种重要理论(gatekeeper),媒介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重大过滤作用意义:基于这样的理念,要通过传播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认识和态度,就应当首先从他所属群体的价值规范上寻找突破口,否则就难以成功卢因的研究是对早期传播研究中的“靶子轮” 、 “枪弹论”的有力反驳,为传播学奠定了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拉扎斯菲尔德(08 名)简介: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1925 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人文学和法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他以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为基地,成为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
贡献:在传播研究方面,拉扎斯菲尔德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就是提出了著名的“二级传播论”1940 年,他在美国伊里县对美国总统选举的投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大选期间影响选民投票的意向的社会网咯,弄清哪些因素在对选民发生作用,研究发现,大多数选民获取信息并接受影响的主要来源并不是大众传播媒介,而是一小部分其他选民,这一小部分在形成和引导舆论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被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称为“舆论领袖” 舆论领袖是二级传播理论的核心所谓“二级传播” ,就是讯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到舆论领袖,再经舆论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的过程二级传播理论启迪我们,在大众传播的条件下,人际传播仍在积极的发挥作用,对大众传播的状态和效果具有重大影响阿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另一杰出贡献,是她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 霍夫兰简介: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他的劝说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传播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耶鲁学派的核心人物贡献:霍夫兰毕生的研究都集中在“态度”这一问题上,尤其是致力于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的研究他的“劝服理论” ,劝服艺术和传播技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正是在传播与态度这二者的结合点上,在劝服手段与态度转变的连结之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传播学的研究交融在一起。
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采用控制实验的方法,将受试者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和分析,取得某些成果不足:他们的研究倾向于把接受宣传的个人看作是消极、被动的,只关注具体的传播环节,至探究实际的传播效果,而很少关注传播活动的整体特征,很少关注传播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有机联系,因而遭到了批评 (以上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施拉姆(05 名)简介:美国传播学创始人和集大成者,他被推崇为“传播学鼻祖” 、 “传播学之父” 毕业后当过《波士顿先驱报》的记者和编辑、美联社的记者,后转向新闻教育和研究,曾担任衣阿华大学教授和新闻学院主任、斯坦福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和传播研究所主任等职贡献:他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转入传播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创立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他的重要著作有《大众传播学》 、 《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效果》 、 《大众传播的责任》 、 《大众传媒与国家发展》 、 《传媒、信息与人:人类传播概览》 他还培养了大批研究生,形成了作为传播学诞生标志的“施拉姆学派” 他将他人的成果进行整理、提炼与综合,勾画出它的框架结构,使之系统化、完善化、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施拉姆的研究课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传播学理论、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大众传媒与国家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他提出了“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这个模式反映了大众传播的生产、制作和接受过程以及受众的反馈等3、 “三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的三大来源:以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为基础的行为科学以“三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以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作为 20 世纪出现的新的哲学思想体系,对传播学有着方法论意义 “三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科学群体,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有三条原理是最基本的: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1.信息论对传播学的贡献:1948 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杂志》发表的著名长篇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信息论的科学基础,香农也由此被公认为信息论的创始人信息论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一是把信息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使其成为传播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使传播学获得了坚实的理论立足点二是提高了传播学的理论层面,使传播学的理论表述更科学更严谨因为传播学是一门涵盖面很广的对人类信息交流进行研究的理论性学科,它需要对新闻、广告、思想、观念、意见等具体的传播内容进行抽象,否则就会停留在应用性学科的层面,而上升不到更高的理论层面而信息概念的提出,使传播学获得了理论抽象的基本前提。
2.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1948 年,维纳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标志着这门科学的形成,维纳的控制论的理论基点,就是把控制系统当作一种信息系统控制论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体现在:控制论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它的反馈论从根本上说,反馈就是信息的反向传播,任何传播活动都离不开反馈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正是通过反馈这一环节,传播活动中的各方才发生传播关系,才能够同处一个传播系统之中反馈论进一步揭示了传播的本质规律,纠正了对传播过程作线性的、单向的描述的片面性,极大地推动了传播研究3.系统论对传播学的贡献:系统,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则是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的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系统论的精髓系统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系统论对传播学的贡献更多的体现在方法论上传播学研究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它与新闻学、广告学等应用学科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它的研究不只是专注于传播活动的某个具体环节,而具有更高的立足点,更全面的观点,更为连贯的意识这一学科特色显然是系统论赋予的,没有系统的概念,就不可能对传播活动作一种整体性的把握第 2 节 传播学研究对象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08)传播的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特征: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简言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按社会传播的基本类型来区分,传播可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五种不同类型人内传播(08 名)又称自身传播、自我传播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传播者与传播对象都是同一个人个人向自己发出信息,自己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即一个人对社会、家庭等发生的某一件事情、问题、现象进行观察、思考、进而做出判断,最后决定自己的行为、态度和思想的过程人体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人内传播正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组成部分所构成,执行个人信息处理功能的有机整体人际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为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