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科书(试用本)·经济生活.doc
7页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科书(试用本)·经济生活1前言一、一些有关经济的名词解释1.经济活动的类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2.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服务3.分配:生产出来的东西如何让社会成员分享,也即国家、集体和个人如何取得各自的收入,安排各自的支出4.收入:在一定时间内挣到或收到的钱,称为收入工资的形式:工资、存款利息、出租财产的租金、股票的利润、保险金等收入与财产的区别:收入是在一定时间内所得到的流动货币,而财产是在某一时间所拥有的资产的总和5.交换:是指货物和劳务的买卖,是人们要想满足需求就必须进行的活动6.消费:为满足我们的需求而“消费掉”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消费按照内容可以分为: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使用期较长的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指马上就被使用掉(如一次性使用)的商品,或在相对来说很短时间内被使用掉的商品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者之间的关系:社会的生产过程,总要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进行;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也包括服务;生产出来的东西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形成收入,进行分配;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为满足多种需求而用各自的产品进行交换;只有经过分配和交换的过程,才能进行消费;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又反过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8.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1.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切实提高参与各种经济生活的能力,正确地使用经济学词汇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看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有平等意识、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经济活动中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而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三、学习经济常识的方法讲究方法,切记死记硬背,要勤思考、多提问,特别要注意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多联系几个方面想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根据具体条件分析问题第一课 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第一节 商品一、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一定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些不是商品的物品具有使用价值,但是不具有价值商品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缺一不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具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定有使用价值3.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在交换中能获得额外收入所以,商品生产者总要努力降低自己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3.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平均到单位产品上的劳动时间越少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科书(试用本)·经济生活24.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劳动生产率不断普遍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短,商品的价值量越来越小。
第二节 货币一、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格: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流通的具体表现:商品——货币——商品商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上的货币3.货币体系:铸币、纸币纸币也叫钞票4.爱护人民币人民币流通的意义:人民币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发展的血脉;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爱护人民币应做到: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不揉搓、毁坏人民币,保持人民币的整洁与完好;注意假钞的辨别,不有意使用假钞;禁止制造和贩卖假钞二、纸币——货币符号1.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们把纸币作为货币是因为纸币可以兑换黄金2.纸币的本质:货币的符号3.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4.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不可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国家应适度发行纸币1)通货膨胀:增加货币(纸币)供给,人们会用更多的钱来购买商品,社会对商品的需求增加;需求的增加,导致企业用更多的工人来提高产量,人们的收入增多,支出也增多,价格就会上涨。
价格连续不断上涨,表明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通货膨胀就是流通中的纸币太多增加货币供给的数量,会影响到价格水平、经济增长,也影响到就业国家发生通货膨胀,会给收入跟不上价格上涨的人带来很多困难2)通货紧缩:货币(纸币)供应缩减,人们用来支出的钱会减少,商品和劳务卖不出去,迫使价格下降,企业不得不减小产量,不得不裁减员工;工厂开工不足,许多工程中断或废弃,大批工人失业,大量商品积压在库中,我们称之为“经济不景气”5.正确的金钱观去除“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不能做货币的奴隶正确认识和了解货币的职能,合理、合法、科学挣钱、用钱和花钱;积极、有效参与各种经济活动,清醒、执著操守高尚道德,追求崇高理想;做金钱的主人而不做金钱的奴隶第三节 价值规律一、价格波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供求关系引起价格变化价格与价值相背离是由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价格所需的产品数量1)商品供不应求时,买者同买者竞争,价格高于价值2)商品供过于求时,卖者同卖者竞争,价格低于价值2.价格变动影响供给和需求(1)商品价格高于价值,商品生产者增加商品生产,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下降。
2)商品价格低于价值,商品生产者减少或停止商品生产,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提高3.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大小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在商品交换中实行等价交换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因为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上涨或下降,都不会距离价值太远,价格不能无限制上涨或下降,价格波动总是围绕价值中心波动;在单个交换过程中,价格时涨时落,从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科书(试用本)·经济生活3价格变化与供求关系的互相影响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主要由以下环节组成,以任何环节做为起点,循环过程示意图:供过于求(起点)——价格下跌——获利减少——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起点)二、价值规律——无形的市场指挥棒1.价值规律调节经济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有利可图,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吸引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生产部门,导致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获利减少,商品生产者减少或者放弃商品的生产,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退出,导致生产缩小和产品供应减少。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平均到单位产品内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交换中获利多生产效率较低,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收入较少,不能弥补劳动耗费3.价值规律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商品生产条件好,生产商品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中取胜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生产者,在竞争中失败,被淘汰第二课 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一、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1.市场经济中的常见的名词交易(贸易):商品交换的活动经济资源:从事生产所必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是由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如土地、江河湖海、天然林木和矿藏;人力资源,由劳动者的劳动力、技术和知识构成;制造资源,由工厂、机器、公路、电站和港口等生产资料构成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资本:能够产生更多价值的价值。
2.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市场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市场: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市场:一种能够让买主和卖主确定价格进行交易的方式市场体系的内容范围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市场经济: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二、市场经济——平等、竞争、法制和开放的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1.平等性平等性的含义:在市场上经济活动的所有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平等性产生的原因:价值规律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决定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要求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关系平等性的表现:在市场活动中,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商品或货币所有者,都是身份平等的卖者或买者;在市场交换中,任何人不得利用强制手段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市场竞争中,面对各种风险和机会,每个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平等的2.竞争性竞争性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有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竞争性的表现:价格竞争3.法制性法制性的含义:法律规定市场经济的各种规则,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法制性的要求:每个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用法;了解各项经济活动的规则,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范,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4.开放性开放性的含义:市场不是封闭的,是开放的;不是分割的,是统一的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科书(试用本)·经济生活4开放性的表现: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力,货能畅其流5.市场经济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固有的、相互联系的,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二、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1.市场调节的缺陷(1)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也就是说,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大都在某种商品供求已经不平衡,发生价格上涨或下跌之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该商品供应的决定,而此刻往往为时已晚滞后性缺陷的后果:社会经济发生繁荣和衰退的起伏,发生剧烈的经济危机,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2)自发性:市场调节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激励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追求自身的利益,奖励成功者或幸运者,而对采取什么手段缺少制约,对失败者或不幸者并不留情自发性缺陷的后果:市场有可能成为滋生不法或不道德行为的温床;资金自发涌向获利较高地区、部门或行业,使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使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无限扩大,造成两极分化,甚至导致社会动乱。
3)盲目性:在市场上,影响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决策的主要是其自身利益盲目性缺陷的后果:一种商品的生产会使整个社会付出代价,生产者并不承担这一代价;分散在各自领域的单个商品生产者和经销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的经营决策难免盲目,导致重复建设、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