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一).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33218231
  • 上传时间:2023-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59M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2008-2010) (征求意见稿) 国家旅游局 四川省人民政府二00八年七月12总则 3一、规划依据和性质 3二、规划范围 3三、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3四、规划目标 4五、旅游业在灾区恢复重建中的地位 4(一)灾区灾前产业结构的特点 4(二)旅游业是灾区恢复重建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4六、规划结构和技术路径 5第一章 灾后旅游业损失评估 6一、灾区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 6二、灾前灾区旅游业发展状况 6三、旅游业受损情况 6(一)灾区旅游业生产能力受到毁灭性的重创 7(二)四川省旅游业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 9第二章 旅游业空间布局及结构调整规划 10一、调整战略—规划建设大龙门山旅游试验区 10二、布局与调整依据 10三、布局与调整思路 11四、空间布局 11(一)三个旅游产业带 11(二)四个旅游经济区 12(三)五条主题精品线路 13第三章 旅游业生产能力恢复重建项目 15一、重点旅游通道项目 15二、旅游景区项目 16三、乡村旅游安民工程 20四、旅游城镇恢复重建项目 21五、旅游应急救援项目:旅游安全应急救援系统建设项目 22第四章 旅游市场恢复振兴项目 23一、市场恢复振兴三阶段 23二、启动恢复区域 23三、市场恢复主要项目 24第五章 保障措施 26一、组织保障 26二、资金保障 26三、政策保障 26(一) 政府投入 26(二) 税费政策 26(三) 金融政策 26(四) 土地政策 26(五) 对口支援 27附录: 28附件1: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旅游业生产能力恢复重建项目表 28一、 大龙门山旅游试验区 281-1建设项目表 28二、通道 292-1恢复加固项目表 292-2恢复重建项目表 292-3新建项目表 30三、景区 331、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 333-1-1恢复加固项目表 333-1-2恢复重建项目表 343-1-3新建项目表 342、大熊猫生态旅游区 343-2-1恢复加固项目表 343-2-2恢复重建项目表 353-2-3新建项目表 353、三星堆旅游区 363-3-1恢复加固项目表 363-3-2新建项目表 364、三国文化旅游区 373-4-1恢复加固项目表 373-4-2恢复重建项目表 373-4-3新建项目表 385、羌族文化旅游区 383-5-1恢复加固项目表 383-5-2恢复重建项目表 393-5-3新建项目表 396、茶马古道旅游区 403-6-1恢复加固项目表 403-6-2恢复重建项目表 403-6-3新建项目表 417、大龙门山旅游区 413-7-1恢复加固项目表 413-7-2恢复重建项目表 413-7-3新建项目表 42四、乡村 434-1 恢复加固项目表 434-2 恢复重建项目表 434-3 新建项目表 46五、城镇 475-1 恢复加固项目表 475-2 恢复重建项目表 485-3新建项目表 51六、旅游应急救援系统 516-1新建项目表 51附件2:《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图表 52表1-1 2007年成都等六个市州三次产业分布情况 53表2-1 2007年成都等六个市州旅游业发展经济指标 54表2-2 2003-2007年四川旅游业发展经济指标 54表2-3 四川地震灾害旅游业直接损失统计表 55表4-1 旅游市场恢复计划表 56图件1-1:受灾范围图 59图件2-1 四川省地震灾后旅游业固定资产损失构成示意图 60图件2-2 四川省旅游业灾害直接损失构成示意图 60图件3-1:空间布局图—旅游产业带 61图件3-2:空间布局图—旅游经济区 62图件3-3:空间布局图—精品线路 63图件4-1:旅游交通规划图 64图件4-2:以旅游村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带分布图 65图件4-3:旅游景区恢复重建项目分布图 66总则一、规划依据和性质本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的战略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编制。

      本规划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中的旅游业恢复重建专项规划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是汶川地震重灾区,主要是大龙门山区域,包括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雅安市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6个市(州)的30个县(市、区),适当兼顾其他受灾地区其中市场恢复和政策保障涵盖全省,调整规划涉及到甘肃陇南市和陕西汉中市三、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统筹兼顾,统筹灾区恢复重建与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民生优先原则:通过灾后旅游业的恢复重建,增加就业和收入,改善和提高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安民富民,促进社会稳定供需并重原则:既要恢复旅游业的生产能力,又要恢复旅游业的消费需求,实现旅游市场的全面恢复这也是旅游业的特殊性安全减灾原则:旅游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避开地震断裂带高危区域;建立旅游安全救援应急设施及系统重建为主原则:突出灾区旅游业的恢复重建,兼顾旅游业的提升和发展分步实施原则:先恢复受损小、易修复的项目,先启动安全旅游区域和线路,有计划按时序组织本规划实施。

      四、规划目标(一)到2010年,灾区各项旅游经济指标达到“十一五”旅游规划目标的90%,非灾区超额完成“十一五”旅游规划的目标二)经过3年的恢复重建,按国际标准全面提升灾区旅游设施档次和服务质量 (三)重树游客和投资者信心,促进灾区旅游市场尽快恢复四)发挥旅游业安民富民的职能,促进灾区人民恢复就业和重建家园五)把汶川地震区域建设成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著名品牌和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示地,进一步提升四川省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整体形象五、旅游业在灾区恢复重建中的地位(一)灾区灾前产业结构的特点灾区平原、浅丘、山区产业结构差异性大山中地带如北川、平武、汉源等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农业开发强度较大;半山及平原地带如什邡、绵竹、江油等地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浅丘和平原地带如安县、彭州、崇州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都江堰以第三产业为主(见附件2表1-1)二)旅游业是灾区恢复重建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地震灾害改变了灾区地质地貌状况,改变了灾区现有产业基础条件因此,在恢复重建中,应强调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国内外地震灾害恢复重建经验证明,旅游业是灾区恢复重建中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其原因如下:一是山中地带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退二限一进三”是必然选择在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震断裂带区域,应限制发展资源耗费型的矿产、水能等第一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二产业应全部退出,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二是灾区环境承载能力的客观要求,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灾区旅游资源禀赋的必然选择震中区龙门山造山带是世界上的地质奇观,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地震遗址保留最丰富、最完整的地区,是大熊猫栖息地,是我国重要的世界遗产地,气候和动植物的垂直带谱分布明显,是生物多样性宝库,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地理过渡带 该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特征鲜明龙门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中国神仙文化的一个中心;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是民族文化走廊和中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古蜀道及其栈道体系、翠云廊的驿道文化在世界交通史中独一无二;三国文化在汉文化圈中影响力大;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独特水文化;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开辟的从成都到南亚、西亚的民间商道和官道,丝绸之路河南道从成都穿越龙门山与北方丝绸之路相连,向西与茶马古道部分重合该区旅游资源富集,组合条件优良,世界级品牌众多,发展旅游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四是旅游业拥有强大的市场基础灾区紧依成都平原经济圈和成渝经济走廊,市场需求旺盛世界级品牌众多,对国内外旅游市场号召力大五是旅游业关联度高,拉动效应大优先发展旅游业可以较快的推动灾后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扩大就业和增加灾区人民收入,使经济社会呈现良性局面六、规划结构和技术路径本规划提出了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产业布局的调整,重点是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村落和旅游通道的恢复重建,新建旅游应急救援系统 规划分总则、正文和附录三部分规划通过对灾区旅游业受损情况和产业结构的分析,提出构建“大龙门山旅游试验区”,将旅游业定位为灾区恢复重建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在旅游试验区建设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带、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生态保护及科考探险专项旅游产业带“三个旅游产业带”;羌文化体验旅游区、龙门山休闲旅游区、三国文化旅游区和大熊猫国际旅游区“四个旅游经济区”;九环线精品旅游线、羌文化旅游走廊、中国汶川地震遗址旅游线、大熊猫栖息地旅游线和三国文化旅游线“五条主题精品线路”旅游产业要素向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村落和旅游通道四个空间集中;提出了五大旅游生产能力恢复重建项目和旅游市场消费需求恢复主要项目,并对建设内容、建设时序和资金预算进行了计划安排;提出了组织、资金、政策等保障措施,以确保规划实施。

      第一章 灾后旅游业损失评估 一、灾区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此次受灾地区主要沿龙门山脉分布,地处龙门山断裂构造带龙门山东部迎风坡雨泽充沛;西部背风坡岷江河谷雨水稀少,气候十分干燥龙门山东坡是汉族分布区,西坡为羌族和部分藏族聚居地龙门山是大熊猫等多种珍稀动物栖息地,是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龙门山的煤、铁、铜、硫铁矿、磷、石棉、水泥用灰岩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二、灾前灾区旅游业发展状况此次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是四川省重要旅游资源聚集区,北部有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中部有藏羌文化走廊和剑门蜀道三国文化走廊,南部有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和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该区域还有2个国家5A级景区,12个国家4A级景区,1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地质公园,1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39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还有一大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沿龙门山麓形成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地 这个地区是四川省旅游业相对发达地区。

      2007年,成都等6个市州的旅游总收入达680亿元人民币,占全省的56%;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500万人次,占全省46%尤其是成都市,作为全国三个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全省的旅游口岸地和目的地,其旅游总收入及总接待人次占了全省份额的三分之一左右(附件2:表2-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