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七年级政治下册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案鲁教版.pdf
2页1 行 为不 同结 果不 同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2、能力目标:具有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导致不良后果3、知识 目标:懂得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二有 效 预 习1、认真阅读一遍教材找到本课知识点并在书上划出: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案例材料,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材料分析中,感悟知识三 、 教 学 重 、 难 点 :不同行为有不同的结果四 、 教 学 方 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互动探究法五 、 教 学 过 程 :情 景 拓 展 导 入 素 材材料一:重庆市渝中区一位14 岁的少年为了筹钱上网吧打游戏,伙同两名同伴用砖头砸伤自己相依为命的奶奶,抢走了她身上仅有的3802 元钱材料二:一个12 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他马上向邻居承认了错误邻居要求原价赔付12、5 美元当时是1920 年 ,12、5 可以买 125 只鸡蛋,他回到家,向父亲说,自己打碎的就得自己赔因为孩子自己没有钱,于是父亲就先借给他并约定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靠擦皮鞋、送报纸挣钱,终于把钱还给了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就是里根总统。
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不同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结果1、 每 一 种 行 为 都 会 产 生 一 定 的 结 果 一感 知 目 标 :情 境 活 动 一 : 讨论下列行为分别会产生的结果(见教材P86 页)活 动 设 置 目 的 : 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议 一 议 : (引导学生从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不同角度去讨论)①初一学生小明经常和同学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去帮助孤寡老人②刘刚对老师的批评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依旧经常迟到③赵新和父母商量,决定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出一部分,帮助经济上有困难得同学教 师 赠 言 :人在社会中,要工作,要学习,要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每一种行为或直接、或间接的都会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或事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结果!情 境 活 动 二 : (见教材P87页)生活中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 都会给周围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事例 (见教材P87页)活 动 设 置 目 的 : 一 是印证以上观点,二是教育学生要注意生活中的小节,不要因为细小举动给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想 一 想 :①自己是否遇有过类似的举动?2 ②这一举动对他人和自己有什么影响?实 践 探 究 : (相关链接—见教材P87页)想 一 想 :链接材料分别说明了行为的影响。
你能说说这两种行为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吗?教 师 讲 述 :前者偏重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后者偏重于行为对个人的影响所以说不同行为有不同的结果 (板书)2、 不 同 行 为 有 着 不 同 结 果情 境 活 动 三 : (见教材P88页)讨 论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人的行为与 后果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先阅读P88 页教材, 再阅读材料进行讨论)教 师 讲 述 : (对材料中“方斌拨打‘110’ 报警的事例的分析方斌拨打‘ 110’ ,就其动机是为了满足对‘110’报警的好奇心,其目的是为了验证警察接警后到现场的速度,其采取的手段是谎报险情,其行为的程度上未使用更为恶劣的手段,未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故而其行为的结果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扰乱了社会秩序,构成了违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刘浩同学面对歹徒毫不退缩,机智勇敢的行为,保护了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犯罪分子受到了惩罚,得到了老师、同学的称赞而方斌谎报险情的错误行为,既违背了社会公德,又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实 践 锻 炼 : (详见教材P88页材料)请你为这个材料续写可能的结尾——(学生阅读材料后,相互交流,然后在课堂上交流续写内容)六 、 课 堂 小 结 (按板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