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换体位护理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应用效果观察.docx
6页变换体位护理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应用效果观察 韦巨红【摘要】目的:探讨变换体位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所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就对象,将12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观察组患儿应用变换体位护理,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体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8.281.06)短于对照组(9.53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护理中,变换体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儿住院天数,减少患儿家庭开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关键词】体位护理;新生儿;肺炎R541B2095-6851(2020)06-231-02相关研究指出新生儿发生感染性肺炎的比率为9.0% [1]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由母体宫内、分娩过程、出生后病毒、细菌及支原体感染引起,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2]感染细菌的主要类别为革兰阴性菌,并以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为主 [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过程中一般需给予鼻导管给氧治疗或者头罩给氧治疗等方案,采取仰卧位但是临床经验表明,仰卧位会造成新生儿呼吸加快、血氧浓度升高,且仰卧位下,患儿咽喉部呈漏斗状,容易造成分泌物或胃反流物呛入气道,影响痰液排出[3]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本院根据临床需要,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变换体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所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就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30例,日龄( 15.325.11)d,病程(2.941.42)d, 出生体质量( 4855.41682.4)g;对照组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26例, 日龄( 15.615.21)d,病程(3.011.36)d, 出生体质量( 4885.11642.4)g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 第4 版) 》制定的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确诊,出生日龄均小于或等于28天;排除标准:患儿患有精神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1.2 方法两组患儿常规护理,保证患儿护理病房的安静、干净、整洁,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
严格对患儿做好保暖,每日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更换1.2.1 对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体位护理方案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体位护理取仰卧位,将病床床头抬高至30度左右,然后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给予患儿叩背吸痰、雾化吸入等常规气道护理根据患儿实际需要喂奶,喂奶量不宜过多,每次喂奶后患儿取右侧卧位,轻轻叩患儿的背部,以防呛奶吐奶1.2.2 对观察组患儿应用变换体位护理方案给予观察组患儿变换体位护理先取30度左右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双上肢微屈上举至头部两侧,下肢微屈外展,于患儿臀部垫软枕, 30 min后取自由体位或仰卧位2h后,取30头低脚高左侧卧位,四肢中线呈屈曲位,并在头、臀、背等部位垫软枕,保持头低脚高位与臀背部倾斜30每隔2 h 变换1 次头低足高右侧卧位、仰卧位或自由体位等每次体位变换前,叩背5 min 左右,并按需吸痰叩背沿支气管走向,由外到内、自上而下,叩背频率约为100 次/min在体位变换过程中,注意患儿面部表情与肢体反应的观察,并动态调整体位变换所使用的力度和变换频率等[4]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治疗3天后,呼吸困难消失,肺部罗音明显减少,治疗7天 后胸片检查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天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部罗音减少,X线检查示病情好转;无效:治疗7天后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X 线检查示病情无好转。
治疗总有效率= (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4]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对比结果如表13 讨论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肺内病变严重时可存在肺内分流,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新生儿的肺部储备功能欠佳,肺炎的患儿较容易缺氧,甚至导致呼吸衰竭,进而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5]积极的纠正新生儿的缺氧状态,促进机体的氧合状态改善是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常规手段,面罩给氧或留置鼻导管常被应用于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肺炎传统的护理认知中,采用面罩给氧或留置鼻导管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患儿使用的是仰卧位,以便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及进行相关常规护理但是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仰卧位不利于痰液、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造成新生儿呼吸道堵塞及呼吸困难国外有研究表明,与仰卧位比较,俯卧倾斜位、头高足低右侧卧位等体位能够更好地预防新生儿呕吐以及分泌物呛入气道[6]但是,新生儿长期维持同一体位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等不利影响,应该给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变换体位护理。
本次研究中,应用变换体位护理患儿的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5%)显著高与应用常规体位护理的对照组(80%)(p<0.05),且住院天数上观察组(8.281.06)d显著短于对照组(9.531.35)d综上所述,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变换体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儿住院天数,减少患儿家庭开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参考文献:[1] 王彩君,康文清,张耀东,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2019,3(25):213-214.[2] 王海君,赵立明,高健东,等.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动脉血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2):199-203.[3] 王翠兰,许明娟,陈连梅.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肺炎雾化吸入疗效及家属满意度的影響[J].当代护士( 中旬刊),2016(12):61-62.[4] 肖玉,刘翠,李兴霞. 转变体位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8,10(24):32-33.[5] 罗海标. 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22):106-107.[6] Vollman KM. Interventional patient hygiene: discussion of the issues and a proposed model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rsing carebasics[J].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13,29(5) : 250 - 25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