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议拉斐尔前派精神艺术理论论文.doc
3页小议拉斐尔前派精神_艺术理论论文 摘要:艺术创作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联系不可分割本文通过拉斐尔前派在英国十九世纪的创作理念、创作精神,来分析艺术创作是否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步调以及分割艺术创作与时代背景所导致的矛盾对于拉斐尔前派在美术史上作出的贡献充分肯定,客观地分析导致拉斐尔前派瓦解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创作理念;时代发展 一、以拉斐尔前派作为例证,提出艺术创作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联问题 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专业人士与大众,同样要面对这个时代和社会艺术家坚持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不属于固执但倘若一意孤行,背离时代发展与艺术之间的关联,则会形成不符合时代需求的创作理念这些艺术家究竟是为了追求理想还是逃避现实?是时代束缚着艺术还是艺术附庸着时代?历史上已有过无数的争端 在种种矛盾观念相互冲突的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正值维多利亚女皇的“繁荣”时代,艺术也产生了变幻的新思潮当时的英国画坛被一系列严格的教条规则所束缚,一味的追随着拉斐尔的古典风格同时有一批美术学院的青年学生因不满英国画坛的僵死平庸,掀起一场推翻学院派统治的艺术改革运动。
拉斐尔前派兄弟会(PRB THB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于1848年成立,由一批美院青年学生倡导,并得到文艺界一些诗人和雕刻家的响应其中最主要成员有亨特、米莱斯、罗塞蒂、科林森、斯莱芬斯、伍尔纳、伯恩,琼斯等人,他们极力的反对学院派所提倡的拉斐尔式的传统绘画认为绘画艺术自从拉斐尔开始便走入了一个误区,只是单纯的去追求一种主观理想化的完美画面,每幅作品的构图、明暗关系和色彩关系都是运用相同的原理和一成不变的技法来处理完成画面缺少明快的色彩,显得没有生气、活力忽视对画面细节的关注和描述,又使得作品缺乏真实感因此,拉斐尔前派的主旨便是提倡回到“拉斐尔艺术”之前,以早期艺术家们的虔诚、纯朴和对艺术的热诚为榜样,追求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的风格,拥有明快的色彩真实漂亮的自然光和丰富的细节反对拉斐尔之后那些缺乏真诚与自然的矫揉造作的绘画艺术,认为那种绘画作品即使技巧再高也不过是一种表面的完美,在创作中尝试着将现实主义和类似象征主义的风格结合起来,以纯朴的技巧和真挚的感情创造出一种风格清新并更有情感和个性的艺术来重新审视中世纪艺术,重新改革艺术 二、拉斐尔前派在十九世纪英国画坛作出的贡献以及独特的创作理念 拉斐尔前派在发扬其“美丽形式与表现内容合而为一”的崇高理念时,创作出大批优秀作品,他们的典型方式就是对于作品中任何一部分细节,都要寻找到生活中的模特。
米莱斯在创作《在父母家中的基督》时,为了表现出象征基督的羊羔,不得不去肉铺买下刚刚宰割的羊头,在创作《奥菲利亚》时,米莱斯又让模特睡在煤油加热的浴缸中,导致模特严重感冒,伯恩,琼斯为了画出《睡美人》系列中的石楠花,也曾四处寻觅长着尖刺的植物((欧石桶一一王子进入欧石楠丛》),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也体现出拉斐尔前派画家对艺术的热爱和真诚在关于诗歌题材的作品中可以发现象征的现实主义,画面中加入许多象征意义的细节罗塞蒂的作品《泊尔塞福涅》中的石榴,象征着女性生殖繁衍的能力、 《阿施塔特女神》中女主人公身上的玫瑰和石榴子的腰带,象征着激情和重新开始的新生活,伯恩,琼斯的作品《普西客的婚礼》中画面上散落的玫瑰花辦象征着永恒的爱情精神,拉斐尔前派很多作品中都表现了象征意义,棕榈枝象征基督受难、鸽子象征圣灵、百合象征圣母等具有丰富象征意味的对象他们的作品画面构图妥善、色彩丰富艳丽、画风也显得细致优美,的确是与中世纪绘画作品的朴素风格相似,具有朴素之美,多次画展之后,他们的实力得到认可,拉斐尔前派终于成为英国画坛的一股重要力量 他们就像勇敢的骑士,为了保卫十九世纪的艺术创作不被商品社会所吞噬而战斗着,但拉斐尔前派带有怀旧情绪的思想渐渐的体现出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他们试着恢复中世纪淳朴画风的理想虽好,却似乎难以做到,实际也是给自己定下太高远的目标。
时代的变迁使得艺术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的回复到早前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更不会在那种古朴单纯的风格下停滞不前,而且拉斐尔前派的绘画作品中已经不经意的渗入了不少现代元素也因为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们对作品创作选材的缘由,使得他们的努力井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拉斐尔前派画家热衷于文学和戏剧,其作品也大多数取材于圣经、文学著作和戏剧剧情,文学味过于浓重,作品也透露出社会道德的教育意义和对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厌恶结果反而使他们的作品显得离奇、高深英测,让大众难以接受遭到许多人的非议和反对拉斐尔前派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现分裂 三、分析导致拉斐尔前派疏离分裂的客观原因以及艺术创作背离社会发展所引出的问题 那么,矛盾的源头是什么,社会的发展?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永无止境的工业生产?艺术创作化为商业生产时现代社会的悲剧,如何打破这种“制度”呢?拉斐尔前派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并不只是存在于十九世纪,不是仅仅局限于维多利亚时代今天,也依然存在,从十九世纪的英国画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美术史上诞生了无数的新画派当今社会的艺术环境也比十九世纪要更为开阔自由,不会存在任何学院派的压抑管制或者规章条例任何艺术家或者艺术团体都可以在自由协调的环境中进行艺术创作,然而,在众多的艺术家当中,依然有着与拉斐尔前派相似的一部分人,如今被“当代艺术”充斥的社会艺术环境使得很多艺术家变得诚惶诚恐,犹豫迷茫,找不到目标。
即使拥有高超的技艺也会望洋兴叹,失去艺术创作的主题,不知道该画什么对艺术的疑惑变成了对社会的埋怨这些艺术家在潜意识的引导下与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理念形成一种共鸣他们所摒弃的内容和追求的理想虽不同于拉斐尔前派,但二者的精神空间却是相似的、类同的 拉斐尔前派反对缺乏感情投入的“表面的完美”,反对学院派的教条,如今这些迷茫的艺术家也一样,对社会现存的某些艺术流派或理论持有异议,或许针对的内容更加繁杂,范围更广拉斐尔前派对于工业革命的不满、对于社会现实的困惑、对于古典艺术的怀念之情,又在当今这些艺术家身上再现了,这些艺术家和拉斐尔前派的画家一样有着强烈的怀旧情绪,那种对以往“辉煌艺术”的不舍、虔诚,对打破理想的现实世界的彷徨、逃避,都体现出一种共性仿佛形成了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拉斐尔前派”,二者在各自的艺术理论中有着共同的选择一一逃避到过去 拉斐尔前派对工业社会的对抗,酿造了拉斐尔前派的悲剧、十九世纪的悲剧、艺术史的悲剧他们相信美的真谛,相信通过自己的拼搏可以获得强大的力量去对抗工业制度,他们与社会、与时代的格格不入使得他们都生活在理想的梦境中,无法适应现实的实体,导致了他们的失败这种精神在当今艺术领域里的复兴,其缘由也必然是社会带给艺术家的精神压力的一种体现,是当今艺术家面临如此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商业艺术市场的一种担忧或恐惧,当今多元化的世界艺术带给艺术家的心理刺激远远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限度。
郁郁不得志的艺术家们早已迷失在这个时代,他们不知道应该追求些什么,也不懂得如何在这种混乱的局面里将艺术创作进行下去内心的疲劳和思想的困倦使他们终于“觉悟”到,是时代阻挠了他们的梦想,唯有回到更单纯的艺术世界才能将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于是,这种逃避的理由产生了,他们仿效拉斐尔前派复古的精神开始了他们把眼光投向所谓的正经的、传统的古典艺术,带着些许骄傲的心灵对古典艺术既虔诚又崇拜,和拉斐尔前派一样的执着任性,忘乎所以,将拉斐尔前派的错误完完全全的继承下来,任其艰苦的修炼,也无法领会艺术创作的精神 四、肯定拉斐尔前派对于艺术创作的研究精神,明确艺术创作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作为艺术家,首先要清楚自己是属于这个社会、属于这个时代的,对于创作也要有深刻的理解,不要妄图对抗社会与艺术之间的关联和时代固有的发展,这是恒古不变的规则任何逆向于社会发展的艺术形式,不论其理想抱负有多么伟大,都会难以持续下去,所谓的艺术革新,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要遵从时代潮流的发展并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实现艺术要紧紧跟随时代潮流,甚至是超越时代潮流,那样才是走在时代前面的艺术,今天的艺术家们应该全面的认识拉斐尔前派精神理念的实质。
避免不必要的困惑、犹豫或过错,对于艺术创作要做到真正的理解,达到正确的认知 回首美术史上的众多画派,不论其推崇的是何种信仰,都应该严谨的推敲在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脚步上向前看对于历史上众多堪称经典的艺术作品或艺术理念应拿捏得当,不可盲目追随应当充分肯定和发扬的不是拉斐尔前派那种对工业社会的极力反抗和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思想,而是他们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和治学严谨、真诚可贵的态度,要看到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们作品的闪光点和他们优秀的艺术气质和艺术修养,将拉斐尔前派对于艺术创作的真挚热情的心继承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