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大医有魂.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通讯大医有魂 通讯:大医有魂——记出名医学专家华益慰 新华网北京7月12日电题:大医有魂——记出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原普外科主任华益慰 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陈辉、白瑞雪 他深深地陷在纯净的病榻里,身上插满了管子,说话吃力,不能侧身,甚至连一口唾沫都不能吞咽,唯有一双眼睛端详着天花板,目光沉重而坚毅 他就是那位一年要做上百台手术、一生救治了数以千计病人的外科专家吗?他就是那位让病人一见面就容许将生命相托的良医吗?他就是那位留下遗嘱,死后做遗体解剖以为后人积累阅历的晚期胃癌患者吗? 望着他,眼里蓦然有泪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一个高尚的灵魂将超越有限的生命而永生 人们将记住这个名字——华益慰 假设说医生是病人心中的梦想,他便是为这梦想炽烈而璀璨地燃烧了一生的人 52年前,21岁的华益慰在一封家信中兴奋地向父母报告:“我已经被批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了!”新中国成立后协和医学院第一批8年制的医学学生,奉命“集体入伍”,他成为穿军装的“白衣战士”。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在半个世纪的军医生涯中,他以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享誉军内外 1993年,42岁的克拉玛依油田工人刘树河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胃癌,靠挚友辗转介绍,他奔着华益慰来到了北京军区总医院胃镜检查,务必连忙手术当听说华益慰正在休假,刘树河的心悬了起来:那么著名的大专家,能为咱这个从新疆来的普遍工人放弃休假吗?没想到,华益慰得知处境后赶到病房,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别慌张,连忙给你做手术!”刘树河几乎愣住了 手术分外告成这位曾经当过兵的性情汉子萌生了与华主任终生交友的愿望,他想让更多的油田人获得同样的幸运此后,华益慰的名字传遍了大油田,他成了克拉玛依人的好挚友 华益慰对待病人,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干部还是农人,在他眼里一律对等 1991年,河北省一位82岁的农人在肠梗阻手术后发生严重感染,跑了多家医院,都因风险太大不愿收治,当他被家人送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华益慰说:“风险确实大,但我们不能眼看着病人憋死啊!”那是一台奇怪艰苦的手术,病人的肠子粘连得就像“坨了的面条”一样,每剥离一分都不轻易。
整整7个小时后,老人得救了 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拉住华益慰的手:“大夫,是你救了我的命啊!不知怎么报答你,就让俺给你磕个头吧!”华益慰急切扶住他:“您能健康地回家,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对于家住唐山的农村姑娘王文亚来说,同样是华益慰给了她其次次生命从6岁起,王文亚就患有小儿门脉高压症,屡屡因胃部大出血生命垂危,在当地医院先后做过两次手术、切除了脾脏,花费上万元,也未见起色她20岁那年, 再次犯病,鲜血吐了整整一脸盆,县城医院的医生摇摇头说:“打定后事吧凄怆欲绝的母亲横下心,要带女儿上北京大医院乡亲们说:“去北京瞧病,还不得背上一书包的钱!”她想,那就去找解放军的医院,解放军最爱老百姓,也许能少花点 这个以玉米作为口粮的家庭东拼西凑了5000元钱,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找到了华益慰经检查,王文亚的血色素只剩下3克,不具备手术条件但华益慰望着病入膏肓的女孩,没有踌躇,马上安置她住下来举行调养 14年前的那台手术从早晨7点半一向举行到下午4点半整整9个小时,华益慰滴水未进在制订手术方案时,华益慰想到女孩已做过两次手术,为了制止给她增加新的刀痕,他选择从原有的刀口切进去。
这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由于陈旧的刀痕处组织已经粘连,要一层一层地分开开手术中,为了给这个农村家庭省些钱,他没有用省时省力但花费却要一两万元的吻合器,而是用手一针一线密密缝好王文亚终究得救了出院时结账全部费用不到3000元两年后,姑娘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日子 华益慰一生曾把多少病人从“死神”的手里夺回,已无法一一数清,留在大量人记忆中的是,他做一台手术拯救一个患者,收一个病人交一个挚友 翻开华益慰的手术记录可以看到,95%是患者点名找他的,其中有的病人一家两代、三代都是华益慰做的手术,他们保持着几十年的情谊对这位从医56年、手术几千例、从没出过一次事故的医生,病人们口口相传:“得了病,能让华主任治,那是福气!” 1998年,华益慰退休返聘为医院专家组成员,照旧给病人看病,每年仍要做100多例手术当他看到一些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错过了他的门诊时间,他就利用早晚休息的时间在家里接待病人 在医院里存放的关于华益慰的一份材料里,我们读到了他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做医生,没有一个到什么时候就不能做了,除非你是身体顶不住了,才能停下来否那么,总要做这个事,这就是医生的天职。
这段简朴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阳光一个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人,他的爱是发自灵魂的正是这种发自灵魂的爱,让他炽烈而璀璨地燃烧了一生 假设说医生是病人心中圣洁的天使,他便是这圣洁世界里忠诚而深情的守望者 作为一个医生,华益慰有着良好的职业习惯: ——每天早晨上班,他总是提前半小时赶到,查看病房,打定医嘱; ——每次查房,他都稳稳地站在病床前,微笑着与病人交谈; ——冬天为病人查体,他总要先搓热双手、焐热听诊器; ——手术前,他会提前到手术室等候病人,扶助摆体位,让病人在麻醉前看到医生; ——手术中,他都要亲自开腹关腹,直到缝好结果一针; ——手术后,他总是和护士一起把病人抬上车,送回病房,交代留神事项; ——无论从哪里出差回来,他第一个要去的地方不是家,而是病房?? 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他坚持了一辈子他常对医护人员说:“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医生理应用‘心’为病人治病,四处崇敬他们,为他们着想 华益慰对病人发自内心的崇敬,使得每一个病人第一眼见到他,都会感觉这是一个值得相信的医生,是一个可以把生命托付的人。
75岁的张虎宝老人,2004年由于脑出血导致半身瘫痪失语,同时伴有严重的吞咽障碍老伴带着他走了几家医院,结果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华益慰抉择为他做肠造瘘术手术前,华益慰一天三次到他的病床前拜访,反复向他讲解这个手术大致的步骤方法,直到病人终究明白点头同意;手术后,华益慰依旧是一天三次到他的病床前,与他说话,交代留神事项 一向陪伴在旁的老伴感动得落泪了:“走了这么多地儿,都是例行公事的查体,从没人跟他打招呼,只有华主任把老张当成有血有肉的人!” 最终,华益慰成为张虎宝除家人以外唯一能熟悉的人,手术后身体恢复中,他学会发的音是从“华”字开头的,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华主任好” 华益慰的高尚尽在本色之中 我们在华益慰的病房前遇到一位叫王宏敏的人,她是和老伴一起来拜访华主任的她说:“我第一次熟悉华主任就被他震撼了为什么?他是‘金身’,不沾铜钱 1992年9月,王宏敏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被确诊为胃癌,住进普外科焦虑中的她想,确定要找一位技术好的大夫为自己开刀她从病友那里知道了华益慰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