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贸易协议:博弈、妥协与变局.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00748409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8.76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贸易协议博弈、妥协与变局    周文渊美国在从1874年-1970年的97年里有93年保持顺差,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至今近50年时间内,只有一年实现了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是因为美国货币霸权和美元循环内生机制造成的,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的维系依赖于美元循环过程中的力量均衡贸易战无法改变贸易逆差,但是可以改变均势,这才是美国的真正目标贸易的福利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全球拖回到重商主义时代,是时候重新思考贸易的福利反全球化、反WTO主義者将贸易视为权贵资本主义攫取全球资源的工具,在他们看来,贸易是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经济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扩大的罪魁祸首这些声音总是能博取眼球,但并非主流二战以来的全球贸易通过产业分工和技术、资本、生产资料的全球化、资本化、货币化,加速推动了全球性经济增长由于战后全球贸易格局由美国主导和塑造,全球贸易同时承担疏通美元循环的功能即美国通过经常账户逆差的形式向全球提供美元供给,贸易顺差国以美元为储备增加货币发行,货币化其国内资源,并加大投资进一步积累贸易顺差在资本项目下,顺差国将积累的储备投入美国资本市场,美元回流美国,美元循环完成所有的国家都从全球贸易中获得利益。

      美国作为美元循环的发起国,是经常账户逆差国(消费国)、全球最大债务国;按照重商主义的观点,贸易逆差会造成国民财富的流出,美国累计贸易逆差看起来是在为全球经济增长做贡献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2017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从1950年至2016年,贸易自由化政策和交通、通信技术改善带来的贸易扩张为美国经济产生约2.1万亿美元的收益,其间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7014美元,美国是自二战以来国际贸易扩张的重要受益者贸易逆差改变美国的贸易条件理论认为,出口国(贸易顺差)在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大幅提高生产率有利于改善进口国贸易条件以中国来讲,由于中国提高了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效率,中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就变得更加便宜美国贸易条件因为中国产品生产率的提升而改善而贸易条件的改善会直接反映到国内价格水平之上,经过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美国国民收入大幅提升,在此过程中不可贸易品和贸易品之间的生产率差异导致相对价格出现变化,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持续抬升,1960年-1965年美国PCE均值在1.5%左右,1965年-1970年则继续上升至3%附近,进入70年代-80年代的滞胀期,PCE价格更是飙升到8%-10%左右。

      而到80年代至2018年,PCE却一直维持在2%附近美国获得了商品价值链的绝对比例,虽然美国减少了生产、增加了消费,但美国依然保持了国民收入的高增长随着产业链广度、深度的扩展,当前的国际贸易复杂程度早已不是17世纪-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能够比拟衡量财富在国家之间的分配和转移更准确的指标应该是增加值、价值链而不是简单的贸易逆差一件终端商品的生产,其原材料、零部件、设计、制造已经实现了全球化,财富的分配比几百年以前更隐蔽用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下的统计方法,以中国为例的中低端商品制造国,占据加工组装等价值链附加值比较低的部分;美国占据着战略品牌、设计、市场渠道等附加值比较高的环节以苹果为例,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学者研究显示,一部iPhone批发价为178.96美元,其中零部件来自日本、德国、韩国和美国,共172.46美元,占96.4%,中国组装费6.5美元,占3.6%一部iPhone在美国市场售价500美元,增值321美元,其中渠道商营销收入和苹果公司利益各占50%在信用货币时代美国可以通过债务来获得铸币税只要美元存在公信力,美元债务就具有可持续性,铸币税就可以长期收下去美国在从1874年-1970年的97年里有93年保持顺差,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在至今近50年时间内,只有1年实现了贸易顺差。

      从贸易顺差到贸易逆差,当然有美国产业转移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1971年8月宣布美元贬值、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是世界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贸易逆差不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可以由美联储印发美元加以弥补,美国自70年代开始构筑美元循环的闭环完成美元循环的闭环需要资本自由化,通过资本大的全球流动,美国获得了贸易顺差中的绝大多数利润,同时能够实现低成本融资以中国为例,2017年中国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占总出口额的43%,2018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42.6%;在中美贸易中外资主导的加工贸易更是占据约七成,外资企业贡献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7%,美资企业是重要受益者贸易顺差国同样也从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中获益通过贸易顺差生产国实现了财富积累贸易顺差带来了原始财富积累,有了积累可以扩大再生产,实现财富增长贸易不是零和游戏,虽然美国在全球贸易收益大蛋糕分配最多,但顺差国也能分得一杯羹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都受益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实现货币化和经济增长商品贸易本质是全球生产资源的资本化、货币化,通过贸易可以实现经济资源的本币货币化,而对贸易顺差国而言,储备增长往往成为本币货币投放的重要途径,通过发行货币将国内生产资料资本化,带动投资增长,实现经济增长。

      贸易提高了生产效率技术引进,和资本带来的组织化、制度红利、将生产资料有机组合和分工都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贸易会带来顺差国有比较优势行业的生产率提高,同时也会帮助贸易国实现比较优势的迭代,如日本、中国的出口行业竞争力的动态发展贸易帮助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完善了工业体系通过参与全球市场,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通过从出口导向到进口替代再到出口升级的过程,生产国可以不断完备自身产业体系,并实现产业迭代贸易实现国民收入增长,并进行经济结构转型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案例是德国和日本,特别是日本1977年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从310亿美元持续扩大到1987年的1595亿美元,十年间规模扩大5倍而当时美国贸易逆差主要贡献国是日本,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占美国总贸易逆差规模的比重超过30%在此期间,日本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出口产业持续迭代,从最初的纺织品到钢铁、彩电,再到电子产品、半导体、汽车贸易战的原因贸易使全球多数国家获益,特别是美国但是美国为什么在特朗普总统治下会转向保守主义美国的贸易自由主义转向了吗?这不是特朗普的政策初衷,美国之所以发动新一轮贸易战仅仅是因为其维护的贸易格局再次出现均势被打破的压力。

      中美贸易战正如20世纪80年代的日美贸易战一样,是为了维护旧有的、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而不是摧毁它贸易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收益分配在运行中出现了不均衡不均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绝对不均衡在美国看来,本该属于美国的全球贸易红利却被其他国家拿走,特别是欧洲、亚太和北美贸易区美国创造了美元供给,但美元在全球循环中大部分流向了其他国家,美国获得分配偏少,因此需要调整自由贸易的分配机制第二是相对不均衡在贸易红利中国占的比例过高了2018年中国GDP占美国比例达到62%,来自美国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为4191亿美元,占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47%,占全部贸易逆差的67%(美国是服务贸易顺差国)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按5%-6%的增速预测,预计2035年左右中国经济将与美国相当站在美国的立场,相对不均衡更重要,因为单个国家的崛起可能会打破美国主导的旧有贸易格局和国际货币体系一旦美元的地位受到冲击,美元循环就无法维系下去因此,美国必须采取措施降低贸易分配格局的不平衡,特别是要针对中国采取措施这有点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日贸易谈判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高增长,日本快速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日本成为美国70年代-80年代贸易战的主要对象。

      80年代末期,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例在58%左右,对美国贸易逆差规模占美国总逆差比例为30%左右当时的日本如日中天,科技实力、产业竞争力都可以和美国匹敌;国内政局稳定、资本和金融市场自由化,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人们感叹学生即将超过老师,日本很快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是,贸易摩擦导致日本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由正转负,净出口对经济实际增长的拉动从1985年的1%骤降至1986年的-1%,1986年-1990年持续负向拖累经济日本政府应对贸易战的失败措施引发了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并导致日本陷入了通缩陷阱1985年后日本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政府采取了貨币和财政双宽松的政策刺激内需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吸引了大量海外资本涌入,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叠加热钱导致日本资产价格飙升,资产泡沫越吹越大90年代日本被迫跟随美国加息又导致资产泡沫破灭,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当然,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也有现实的考虑其主要的选票来源包括传统共和党的金主:大型跨国企业贸易战一方面可以增加从美国的进口,如波音、石油巨头、汽车巨头都将直接受益;另一方面可以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让渡核心资产贸易战以及从中国获得的妥协有利于提高这些美国大型企业的出口和收入。

      蓝领产业工人,这是特朗普在2016年获胜的关键特朗普的竞选口号让美国重新伟大,就是为了安抚这一部分广大的民粹群体,他们在全球贸易中利益受损,低端劳动力面临失业和低收入的困境特朗普以贸易战为契机,意图吸引一些低端制造产业的回流,提高蓝领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迎合这些全球化贸易的失意者,可以确保其继续获得这一关键群体的支持贸易战的目的也是要实现美国的财政平衡美国一直以来是贸易和财政的双赤字,从赤字平衡来看,美国一般会用资本项目顺差来平衡财政赤字而当出现潜在的强有力的美元挑战者之时,美国不得不采取措施通过压缩贸易逆差的形式来阶段性平衡财政赤字,保持其债务的可持续性目前,美元感受到了债务可持续性来自于中国的压力,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贸易协议:博弈与妥协2018年中美之间出现了几轮贸易摩擦,双方针锋相对,互相加了关税,一时间有点风声鹤唳;进入2019年却又峰回路转,双方则趋于冷静、务实,回到谈判桌前以实现各自的诉求据海外媒体报道,正在磋商的中美贸易协议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美方诉求包括贸易平衡与市场开放、结构性改革以及协议执行机制三个方面美方希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美贸易平衡发展,中方扩大自美农产品、能源产品、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产品进口;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方面美方的诉求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国企补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取消强制技术转让;在协议执行方面建立有效的双向实施机制,以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进行动态监督。

      具体来看,美国的首要诉求是降低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日美贸易协议中,日本对美国货物贸易逆差占比从1991年的56%下降至 1996年26%,五年时间占比下降一半按照美国的统计,目前中国对美贸易顺差4000亿美元,预计美国会要求中国通过增加自美国进口以及将出口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方式将对美贸易逆差下降至2000亿美元附近,这意味着每年中国从美国进口规模达到3000亿-3500亿美元左右其次,进一步开放市场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放开受管制的领域,如能源、电信、医疗、金融等市场;进一步开放竞争性领域,如汽车、金融服务等市场;减少并取消强迫海外公司交出敏感技术以换取市场准入的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修改专利法并完善执法机制结构性改革是美国的重要诉求美方所说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中国保护本国工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推行的一系列产业政策,比如给予特定行业和企业直接的财政补贴、产业基金扶持、土地和税收优惠、银行贷款支持等,美方认为不符合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此外,就是限制外资和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一些非关税贸易壁垒,比如政府和国企采购中的不合理条款,事实上的配额管制,指定和限定进口商,限制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渠道等美国希望中国政府削减对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