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度吉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46页2024年度吉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模拟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 )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A.引导性原则B.内化性原则C.差异性原则D.连贯性原则【答案】 D2、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 )A.《岳麓书院揭示》B.《岳麓书院条例》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白鹿洞书院教条》【答案】 D3、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是1681年( )的“基督教兄弟会”创办的A.德国B.英国C.法国D.意大利【答案】 C4、教师道德他律,则是指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外在的( )A.约束功能B.导向功能C.调节功能D.制导功能【答案】 D5、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杨昌济【答案】 B6、教师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中体现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 )A.教师职业和社会职业行为总体道德要求的关系B.教师社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C.教师道德行为与社会对教师道德期望之间的关系D.教师个人与他人和社会整体教育利益的关系【答案】 D7、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的教育家是( )。
A.梁启超B.陈独秀C.梅贻琦D.罗家伦【答案】 C8、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 )A.康德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答案】 C9、教师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中体现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 )A.教师职业和社会职业行为总体道德要求的关系B.教师社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C.教师道德行为与社会对教师道德期望之间的关系D.教师个人与他人和社会整体教育利益的关系【答案】 D10、( )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B.培养四有新人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答案】 D11、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追求创新,注重个性”,以下哪条不属于这一要求的内容( )A.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追踪学术前沿,更新教学内容B.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C.形成个性化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和冒尖D.保持个性,敢于特立独行【答案】 D12、2015年1月29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 )A.政治底线、法律底线、思想底线B.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C.思想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D.思想底线、法律底线、社会底线【答案】 B13、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B.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C.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实道德品质的表现D.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答案】 A14、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A.提高师德认识B.磨炼师德意志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答案】 D15、部分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或者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A.价值观念单薄B.育人意识退化C.角色意识淡化D.敬业精神弱化【答案】 C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 )的意义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教育公正D.教育人道精神【答案】 B17、以下关于教师道德活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实践活动B.不是所有的师德活动都是教师有意识的、自觉的言行C.应当具体区分教师道德活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D.师德活动是师德意识和师德规范的来源之一【答案】 B18、在中国倡导并实行学术自由的第一人是( )A.梁启超B.蔡元培C.梅贻琦D.陶行知【答案】 B19、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 )。
A.利益关系B.权力意志C.意识形态D.管理手段【答案】 C20、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这体现的是( )A.技术工具化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C.技术社会自由丧失D.技术异化的显现【答案】 C21、习近平对全国教师提出好老师的“四有”要求: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知识;要有( )A.良好心理素质B.较强的科研能力C.仁爱之心D.家国情怀【答案】 C22、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师的某一行为往往仅是一个道德行为B.教师道德行为是孤立的行为C.教师道德行为是从道德这一特定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行为D.教师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但不与其他行为结合【答案】 C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内涵表现在( )A.从价值角度说,要有人文社会价值取向B.从功能角度讲,要以广义的科技文化作为动力C.从社会角度讲,要落实到塑造文明主体上D.以上都是【答案】 D2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观点杜威的观点反应了高校劳动具有的特征是( )A.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B.高校教师角色身份多重性C.高校教师劳动具有实践性D.高校教师劳动具有探索性【答案】 C25、尽管不同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所不同。
但不同历史时期,也存在着共同的教育伦理关系,表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 )A.可变性B.差异性C.历史继承性D.多元化【答案】 C26、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 )A.成败B.善恶C.动机一效果D.社会影响【答案】 B27、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化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A.层次性B.自律性C.他律性D.实践性【答案】 B28、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旨在( )A.求真崇善B.开拓创新C.独立自治D.理性批判【答案】 A29、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 )A.团结协作B.言传身教C.依法从教D.课堂教学【答案】 B30、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公民道德是师德教育的底线,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准则B.理想信念是师德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是师德教育的任务C.改革创新是师德教育的理念,严谨治学是师德教育的源泉D.规章制度是师德教育的保障,传统美德是师德教育的核心【答案】 A31、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是(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B.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C.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答案】 C32、重视在思想品德上自我省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的是( )。
A.孟子B.孔子C.荀子D.庄子【答案】 B33、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杨昌济【答案】 B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师如果无视自己的教育义务,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那必然严重造成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B.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道德义务观是密不可分的C.高校教师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需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D.经过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实践和认识,道德义务会内化为教师的“内心需要”【答案】 C35、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是( )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炼师德意志D.坚定师德信念【答案】 D36、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A.教学工作关系B.心理情感关系C.个人交往关系D.道德责任关系【答案】 A37、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C38、师表精神的核心是( )A.人本精神B.奉献精神C.科学精神D.道德精神【答案】 B39、以下关于教师道德活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实践活动B.不是所有的师德活动都是教师有意识的、自觉的言行C.应当具体区分教师道德活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D.师德活动是师德意识和师德规范的来源之一【答案】 B40、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 )。
A.《岳麓书院揭示》B.《岳麓书院条例》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白鹿洞书院教条》【答案】 D41、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 )A.孟子B.荀子C.孔子D.庄子【答案】 C42、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化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A.层次性B.自律性C.他律性D.实践性【答案】 B43、道德是以( )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A.罪与非罪B.理性C.慎独D.善恶【答案】 D44、有关传统美德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中心B.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D.是师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