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裘锡圭文字学複習笔记.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51630708
  • 上传时间:2023-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一.文字形成的过程(P1~P9)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3.文字形成的过程前文字阶段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文字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表意字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假借字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形声字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 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二、关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1. 汉字形成过程的起讫时间现有的相关资料:古汉字资料:甲骨文+金文与原始汉字产生有关的资料:刻画符号a形体简单的几何符号(以仰韶文化遗址陶器刻画为代表)b象具体事物之形的符号(以大汶口遗址陶器刻画为代表)◆对仰韶文化遗址陶器刻画性质的探讨两种不同看法:认为是文字认为只能看作符号而不能看作文字作者观点:不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也不是原始文字论证角度1=民族学立场论证角度2=与古汉字中象具体之形的符号的比较结论=上述几何符号不是文字,少量符号为汉字吸收,大多与汉字形成无关◆对大汶口遗址陶器刻画性质的探讨两种不同看法:认为是文字认为不能看作文字,而“属于图画记事性质”作者观点:很有可能是原始文字论证角度=生产水平与对语言的要求结论=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2. 汉字脱离原始文字阶段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不会早于夏代◆应是在夏商之际(前十七世纪)论证:‧不可信的文字材料:※商代前期的零散资料※其它几何型符号‧可信的文字材料:商代后期的汉字特点1=距离完整汉字体系的形成已有相当时间特点2=仍有原始迹象(完整汉字体系与原始文字的并存) 第七章 表意字一 表意字的定义按照作者的观点,三书应归纳为表意、假借和形声三类。

      其中,表意文字是唐兰先生所指的三书中“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的总和,可看作一切只用意符参与造字的汉字表意字的构造方法多种多样,作者将其分为以下六类二 表意字分类及举例1.抽象字‧指用抽象的形符造成的表意字‧典型例字:一、二、三、四、上、下、方、圆、回、小、凹、凸、丫‧特点:数量不多,大多出现较早2.象物字‧字形象某种实物,代表所象之物名称的表意字(相当于“六书”中的象形字)‧典型例字:它、疋、壶、广、行、酉、矢、网‧象物字的变例 A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牛”、“羊”B 复杂象物字,连带表示有关事物,如“州”、“果”、“瓜”‧特点:出现很早,数量相对多些,后起的有“闩”、“伞”等3.指示字‧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示意的表意字‧典型例字:本、末、刃、亦‧特点:数量很少;指示符号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意符,所以指示字可以看作是准合体字,与复杂象物字有些接近,如“面”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表示事物属性、状态和行动的表意字‧典型例字:又、矢‧特点:数量少,出现早,有些字兼有象物、象事二职,如“月/夕”和“大/夫”5.会意字‧在抽象字、指示字之外,凡会合两个或以上意符 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意义都不相同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形符和意符的区别:形符靠形象表义,如“明”中的“日”和“月”义符靠字义表义,如“歪”中的“不”和“正”这里讲到的会意字的意符,既可以是形符也可以是义符(由于有较多两可情况)‧会意字情况复杂,包括六个小类:A.图形式会意字──用两个或以上的象形成分组合来共同组成字义的会意字──典型例字:宿、卿、共、伐、毓、至B.利用偏旁间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按照图形表示字义的原则组合,偏旁之间的位置在表示字义上有重要作用。

      与上一小类的区别在于字形的图画以为比较淡薄,使用象征手法或把义符当作形符使用)──典型例字:正、之、出、各、逐、突、原(后起的有嬲、尖和灭)──这类会意字和图形式会意字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线C.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由象人或动物的字与象器官的字或形符配合表意的会意字──典型例字:见、监、欠、饮、企(后起的有鸣、吠、咩)D.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会意字◎ 大多数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字是这类字,如珏、林、磊、淼其中有的也同时利用偏旁位置之间的关系,如矗、棘◎ 少数重复同一偏旁的表意字不是会意字(丝)或不属于本小类(从)E.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由两个或以上可以连读成语的字构成,连读而成之语就是或间接说明字义──例如:凭=任几;劣=少力;扁=户册;楞=木四方(《说文》里还举出个别四字成语的字,作者进行批驳)F.其它在会意字中,也有个别不能归入上面四类的字(举例如删、扫、擤、掰、笔)6.变体字A、增减笔画 丬取的是木得一半B、改变方向 丬反写片字九、假借一、定义借用同音和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词二、本字与假借本字:用来表示它的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从词的角度来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本字。

      母字:把分化子所从出的字称为母字,而不称本字1、无本字的假借 有的词始终只用假借字表示,这是无本字的交接如古汉语虚词“其、之”以及“犹豫”就是始终用假借字的音译外来词有很多是始终用假借字记录的如沙发、尼龙、苏维埃等2、本字后造的假借 有的词本来用假借字表示,但是后来又为它早了本字一般称后造的本字为后起本字如云谓的“谓”本来借“胃”字表示,后来才加“言”旁造出本字“谓” 有些后起本字造出来之后,使用的人不多,很早就成了死字或僻字3、本有本字的假借 (1)这种假借字,有一些到后来完全或基本上取代了本字说假借字取代本字,是指假借字在它所表示的意义的范围里取代作为它的本字的那个字取代的也许是它的全部职务,也许取代的是部分职务如“草”取代“艹”,“草”字从“艹”早声,本义是“草斗”,即栎树的果实,草斗的“草”后来变作皂 (2)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在跟本字并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完全或基本上停止使用了 (3)还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不但早已不再使用,而且在古书里也是偶然出现的 有少数本有本字的假借字,后来又为它们早了后起本字。

      如借为“ ”的“厌”,后来又为它早了后起本字“餍” 通假:狭义的通假指假借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本有其字的词,所以本有本字的假借是典型的通假显形三、已有本字的词为什么还要用假借字呢?(1)古书里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性质问现在的同音别字并无区别有些有分散文字职务的作用有些假借字是由本字的分化字充当的有时使用是为了简化字形例如以“只”代“隻”2)为了使字形不易相混,有意假借笔画较多的字爱代替的现象也是存在的3)还有些特殊原因有时因避讳而用假借字有时为了求典雅而用假借字一、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 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答: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 隶变使汉字从复杂变为相对简易,从书写不便变为比较方便,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和效率这是其利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大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偏旁部首的变化:在隶变的时候,为了取得方块汉字外形的结构平衡,常常作出某些变化,如“水”这个部首,单独写成“水”,在某些字中则写成“氵”,如:江河湖海汪洋,而在有的地方则写在汉字的下方,如:泰浆荥汞泉銾淼2)形体的合并与分化:隶变中,对汉字的构形作了全面的调整,最主要的是有的在篆书中原本不同的形体,在隶书中写得完全相同,有的本为相同的形体,而到了隶书中又采取了不同的写法。

      如:“服、脍、朔”三个字今天看起来都有一个“月”,但实际上“服”字从舟,“脍”字从从肉,“朔”字才从月3)形体的简省或讹变:为了外形的平衡或便于书写,隶变中往往采用省略的办法,一些字的形体省略了一部分,一些字则发生了讹变如:“雷”字和“累”字都是畾声,隶变中声符都省略成了田又如: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总而言之,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是汉字形体演变中最重大、最深刻的一次变化经过隶变,汉字经历了可称为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汉字学上,一般把隶变看作分水岭,把隶变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把隶变后的汉字称为今文字隶变使汉字由繁杂变得相对简单,又书写不便变为书写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汉字由形象到符号的最后转变,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由篆文变为隶书,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使汉字的边贸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汉字的结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们绝大多数变成了完全丧失象形意味的,用点、画、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隶书的形成,使汉字所使用的“随体诘诎”需要描画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画组成的比较简单的字符,大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一次变革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看到隶书破话了一部分汉字的结果,就认为由篆变隶是一件坏事,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

      二、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1)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古文字阶段大致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开始,到秦朝的小篆今文字阶段的汉字从两汉时期至今2)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大篆以及小篆3)今文字阶段又称隶楷阶段的汉字,包括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4)在整个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隶变,即汉字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隶变以前的古文字象形程度高,笔画繁复,随体颉诎;隶变以后的汉字改变了古文字的写法,通过解散篆体、改曲为直、省并、省略、偏旁变形、偏旁混同等方式,使汉字演变为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构成的符号体系5)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主要的趋势是由繁到简三、六书中的假借和古音通假有何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1)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借用音近或音同的字来表示另一个词2)二者的区别在于:①六书中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不得已的借用而古音通假则是有本字不用,而借用另一个音近音同的字②假借是长期、稳定的借用,例如“我”,本为一种兵器,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借而不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