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古代汉语概说.ppt
26页古 代 汉 语,主讲:王 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导言:古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是1911年以前中国人所使用的汉语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越时空的限制,所以,古代汉语只能是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文言,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一是古白话,即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这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教学中的古代汉语指文言 古代汉语(文言)是一种历史语言,在各个方面与现代汉语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它与现代汉语有源与流的关係,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演变来的,因此,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诸方面,都与古代汉语有密切的关联导言:古代汉语概述,1 什么是古代汉语 2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3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导言:古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是1911年以前中国人所使用的汉语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越时空的限制,所以,古代汉语只能是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文言,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一是古白话,即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这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
教学中的古代汉语指文言 古代汉语(文言)是一种历史语言,在各个方面与现代汉语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它与现代汉语有源与流的关係,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演变来的,因此,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诸方面,都与古代汉语有密切的关联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无生民心 夫人将启之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既而悔之 公赐之食 公语之故 且告之悔,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继承关系係,词汇意义的直接继承和领域补偿 “类”的“种类”义可以单用,直接进入构句,而它的“类似”义已经不能单用,只能用来构成“类似”、“类风湿”、“类人猿”等词用单音词表示“类似”义,现代汉语改用“象”直接继承用◇表示: 类◇ /种类/领域转移用△表示: 类△ /类似/ 类似、类风湿、类人猿替代用∼表示: 类∼像、似“促”的“催促”、“促进”义可以单用,直接进入构句,而它的“短促”、“迫促”义已经不能单用,只能用来构成“急促”、“匆促”、“短促”等词用单音词表示“短促”义,现代汉语说空间改用“窄”、“挤”等,说时间改用“急”、“紧”等。
促 ◇/催促//促进/⊿/时间短/“急促”、“匆促”、“短促” 单用∼急、紧⊿ /空间窄/“狭促” 单用∼窄、挤,,介 绍周代贵族相见的礼节,主方设上傧、承傧、绍傧负责传话,宾方设上介、次介、末介负责通报,主宾双方沟通的第一环节是绍傧与末介的结交因而有“介绍”的结合,《礼记·聘义》:“介绍而传命”,这里的“介绍”还是词组,以后引申出“为两者接通关系”的意思,“介绍”的构词理据——“介”与“绍”凝结的文化原因,反而不再有人领会了寻 常“寻”与“常”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古8尺为寻,两寻——即1丈6尺为常《庄子·庚桑》:“夫寻常之沟“,《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都已将“寻常”连用,但都还有长度的意思唐诗中的“寻常”已脱离长度之义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都已不再有长度之义,而当“平常”讲现代汉语承袭中古而与原初词组义偏离怎样学习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工具课,也是历史语言的基础理论课 必须摆正语理与语感的关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终身阅读古书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意读注 提倡熟读和背诵 关键在于有理论指导的进行词汇的积累 不断提高对积淀在现代层面上的历史语言现实的锐敏性,关键在于有理论指导的进行词汇的积累,在中学语文课文中,“质”多次出现,具有以下 7个义项,只有第8个义项是课本以外的:(1)质地,底子《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天资,素质《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由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3)抵押人质《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狱中杂记》:“唯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4)斧垫(杀人刑具垫斧的砧板)《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负斧质请罪”,,“质”的引申义列,(5)询问《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礼,俯身倾耳 以请 (6)端始,开始《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7)晋见之礼《屈原列传》:“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8)柱质(垫在楹柱下的正方石基)《墨子》:“两柱同质到现代白话文作品里,“质”成了不自由语素,不单用 了但从课本中仍可见到以下用“质”组成的双音词:物质、 地质、体质、素质、质地、本质、质问、对质……,用本义、引申义的系联方法,我们可以把上述古今词义系联为一个有序的义列:本有的(本质)——通指垫底的(斧质、质地) 先天的(素质、体质)——指人柱质 原生的(地质、物质)——指物相对的(对质、质问)——互换的(人质),,,,,,将以下文言词义置入义列,找到位置,即可 由难变易 《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 《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 《促织》:“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三峡》:“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陈涉世家》:“二世元年十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发射(枪炮) 量词打开 发頻(射箭) 首次公开(发现) 兴起(发生) 扩展开花 出发 使出发(派遣),,,,,,,,,,“发”的引申义列,不断提高对积淀在现代层面上的历史语言现实的锐敏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巴山夜雨》),《诗词曲语词汇释》:“却,回、返”退却、望而却步、却之不恭,在阅读中注意古今汉语的联系,重视探讨现代汉语双音词的构词理据,现代汉语双音词结构的原由,语素与语素结合的可解释性,叫做构词理据 现代汉语双音词的构词理据一般要在古代汉语中去探求特别是那些结合后又总体引申的词,更是如此责 备先秦汉语“责”有“要求”义,“责备”本当“求其完备”讲,所谓 “求全责备”,即是它的原始意义《淮南子·泛论训》:“夫尧舜汤武,世主之隆也,齐桓晋文,五伯之豪英也;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现代汉语的“责备”转为“谴责”之义,与构词意图偏离要 领“要”是“腰”的古字,“领”有“颈领”义,古代行刑有“腰斩” 与“斩首”两类。
《礼记.檀弓》:“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泉也《管子.小匡》:“斧钺之人,幸以获生,以属其要领,臣之获也这两处的“要领”,都是因刑法而结合的词组因为“腰”和“颈”都是人体转动的枢纽,因而“要领”引申为“主旨”、“要旨”义,遂使使用义与原初词组的意义偏离交 情《史记·汲郑列传》有“门可罗雀”的典故,其文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置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贫一贱,交情乃见后以“交情”为这一典故的典面骆宾王《帝京篇》:“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现代汉语袭用“交情”为词,淡化了其中的“贫贱交情”的内涵物 色,“物”字在古代有“颜色”的意思,《周礼·春官》:“以五云之物辨吉凶这个“物”就是“颜色”古代还有一种旗子,是由杂色的帛缝制的,叫作“物”,也与“颜色”之意有关现代汉语双音词“物色”的“物”采用的仍是“物”的古义用古汉语解释现代汉语现象,为什么“救生”与“救死”同义?“救”在古汉语里有“止”与“助”两个意义:庾信《哀江南赋》:“弊箪不能救盐池之咸,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论语·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马融注:“救犹止。
救 ”可以带两方面的宾语:一是带有关灾难的宾语,如“救火”、“救死”、“救亡”、“救灾”……这是用“救”的“止”义;二是带遇难对象为宾语,如“救命”、“救民”、“救人”、“救某人”……这是用“救”的“助”义文言词汇在汉语方言中的直接存留,粤方言与古汉语食——吃 饮——喝 畀——给 睇——看企——站 著——穿 罄——空 掉——丢 噬——咬 识——会 稔——烂 系——是樽——瓶子 驳——接交 髀——大腿翼——翅膀 颈——脖子 憎——讨厌忧——担心 省——领悟 眠——睡觉,练习一 翻译,找出与现代汉语意义差异而相关的词,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辞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 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 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 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普通高中 语文第一册试验修订本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