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录音比对在歌唱教学实践中的运用.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7584679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5.41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录音比对在歌唱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在传统声乐教学中,老师通常使用主观思想和凭借自身经验来对学生声音进行判断,同时人的生理结构导致演唱者自己听到的声音和外界听到的声音存在差异,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但是声响概念则具有公认性和客观性,是社会大众对歌声审美的共性而自然确立的概念本研究在声乐上借助录音软件、声音频谱分析软件对声音进行录制和可视化观测分析、声学参数分析,科学分析研究歌手嗓音音质的标准定量,进行一个客观性的对比通过科学分析歌手的嗓音音质进行频谱特性研究和对比分析,分析出优秀歌手嗓音频谱的共通性,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进行学生与优秀歌手的声音频谱比对研究学生如何在歌唱方法上对声音进行发声控制使其达到最符合优秀歌手的音调和特征,使在歌唱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有一个客观性的引导通过这些手段来达到让歌唱学习者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的声音的同时有一个努力的学习方向关键词】录音;频谱分析;比对;教学实践一、绪论(一)研究的缘起1.传统声乐教学的现状声乐是以口传心授来教学的一种艺术从古老的声乐学习到现在的声乐学习,学生的途径和方法大多还是找到一个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对演唱者进行合适的发声训练,在过程中对演唱者声音进行评价。

      评价一个演唱者的歌唱水平基本可概括为:音色是否饱满圆润、发声是否自如、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是否流畅连贯、花腔装饰是否灵活等评价歌唱中还很注重声音的效果,在歌唱时力求发挥嗓子的最大能量,真假声混合共鸣丰富浑厚,歌唱气息持久连贯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导致老师对学生的声音评价主观性比较强,导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和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能够达到歌唱的目的,同时获得一个较为动听的声音声音概念具有公认性和客观性,是社会大众对歌声审美的共性而自然确立的概念一个歌手的歌曲好不好听,在一个具有一定審美水平的聆听者欣赏后,会根据自己的审美情况来评判歌曲,这是有公众审美的2.演唱者与外界接受声音的不同演唱者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与外界录音与聆听者听到的声音不同因为演唱者听到自己声音的途径与外界接收到的声音途径不同人的发声器官主要是喉,而声带则是发音的主要部位当气流经过声门时,与声带产生共振后发声喉部发出的声音是没有音调的原音,经咽、舌、齿、唇等器官及鼻腔、胸腔等处的共同合作即产生了复杂的声音所以演唱者听到自己声音的途径是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的共同作用,而外界接收到的声波是从空气传导而得到的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对声音的把握是要通过聆听自己的声音后对自己的身体器官进行一定的反应,最后形成理想的声音。

      这就导致演唱者无法对自己的声音有一个合理的判断,从而无法对自己的发声器官进行控制来影响声音,这也是在歌唱实际教学中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二)研究的目的与方法1.研究的目的本课题的价值与意义是在歌唱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手段来使声音转化为图像信号,将抽象的声音转换为直观可视的图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主观的音调、嗓音听觉基础上同时增加可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改变以往全凭主观教学的弊端,同时也可以让歌唱者感受到自己歌唱的客观分析,有利于更好歌唱利用老师的主观经验加上客观图像分析显示,这样的歌唱实践教学会更有教学成果2.研究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于通过计算机AdobeAuditionCC 2017、Melodynestudio音调分析软件、praat语音分析软件等软件来分析一个歌唱者在实际学习歌唱过程中的声音指标,将不可见的声波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变成可视化的波形图和声波图,利用数字化手段和科学数据作为依托,来将演唱者的歌唱能力进行评价,将传统歌唱教育的主观判断使用一些物理数据进行测量支撑再结合歌唱者的情况,朝优秀歌手的声音来歌唱二、研究过程(一)录音比对实验分析实验人员:第一组来自郑州大学音乐学院的声乐系男高音,参与录音的人数为10名,选取三名学习声乐经验有明显差别的且有代表性的被试者进行分析。

      三名均为本科生男A为大四学生,具有八年的声乐学习经历男B为大三学生,具有五年的声乐学习经历男C为大一学生,具有三年的声乐学习经历第二组来自郑州大学音乐学院的声乐系女高音,参与录音的人数为10名,选取三名学习声乐经验有明显差别的且有代表性的被试者进行分析三人中两名为本科生,一名为研究生女A为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具有八年的声乐学习经历女B为大三学生,具有五年的声乐学习经历女C为大一学生,具有三年的声乐学习经历所有进入实验的录音被试者均自愿参加实验实验方法:使用小字一组CDEDC且每组后向上半个音演唱,到小字二组的FGAGF为止选取意大利语元音字母,闭口音“i”和开口音“a”来演唱这组音阶是声乐练习时的基础练习,可以用录音频谱来分析被试者对气息和歌唱方式的把握程度话筒:使用AKGP820TUBE录音棚高性能多指向电子管电容录音话筒,(技术参数:音频频响范围:20-20000Hz;灵敏度mVPa:20mV/Pa;等效声噪级:16dB-A;信噪比:78dB-A;前置衰减器:-20dB;低切滤波器:80-12dB/octave(selectableonremotecontrolunit)Hz;电阻抗:<=200 Ohms;推荐负载阻抗:>=1000Ohms)采样情况:口距麦克风5-10cm,采样率44100,采样精度位16,采样环境选择郑州大学音乐学院隔音琴房。

      频谱图:从频域范围对被试者的音频进行可视化的分析,颜色越红代表该频率下的电频越大,反之亦然,通过该图可以清晰的分析出频率的分布情况和大小软件使用:使用AdobeAuditionCC2017进行录音并分析三位男被试者在小字一组音阶GABAG的声音频谱图如下从直观听觉来分析,男A被试者在演唱时气息支撑较足较稳定,在高音位置也没有明显的用力现象和“顶”高音的趋势,还保持着一个稳定的歌唱方式,音色饱满且有穿透力,在实际听感中有专业歌手的感觉从频谱频率分析与听觉结合来看,在频率谱上3kHz有明显的“共振峰”区域且这一区域覆盖范围较广、较强,带给人的实际听感也很好很有专业歌手的感觉在波形上也能看出GABAG呈现对称的形式,证明该被试者的气息波动不大,上行和下行的对称性好也能反映出被试者对声音的把控力很强从直观听觉来分析,男B被试者听感音色较饱满,但能听出稍有杂音不是特别纯净的声音,在演唱时气息支撑稍显不足,在高音位置有少许用劲去挤的感觉,共鸣的感觉不够从频谱频率分析与听觉结合来看,男B被试者实验结果在频率谱3kHz有明显的“共振峰”区域但是范围不广,结合实际听感也能听到声音略有干瘪的感觉且不是一个特别饱满的声音。

      从直观听觉来分析,男C被试者能听出有杂音且声音不纯净,有“浑厚”的感觉,其听感像在压着嗓子来营造这种感觉在演唱时气息支撑明显不足,没有做好“打开,放下”导致声音有明显的干瘪的感觉不饱满,在高音位置有用劲去挤的感觉,共鸣的感觉不足在音阶演唱時上行下行不稳定从频谱频率分析与听觉结合来看,男C被试者实验结果在频率谱3kHz有明显的“共振峰”区域,但是其频率图可以看出很乱的感觉,气息支撑不足导致频率一直在波动,上下行不稳定,嗓子有杂音也能反映在3.5kHz以上有蔓延的趋势第一组男被试者对比分析:男A的声音频谱图可以看出在4.5kHz与上方有一个分界点,与男B被试者和男C被试者相比,后两者在相同位置上方有明显的弥散的趋势在实际录音回放过程中不难听出男A的声音把控能力较后两者强,声音听觉感受也较为纯净,感觉声音是搭在气息上的,每个音是有很强的气息作为支撑的而不是主动用一些力量去歌唱在实际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录制音频来让同学听自己发出的声音,同时直观显示频率谱,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训练自己男A被试者与男B被试者在3kHz的频率深度比男B被试者要深,而3kHz就是“歌手共振峰”的位置,在实际听感上男B的声音略有相比男A和男B有不足而且声音与气息不够稳定,“打开、放下”的程度不够深,听感没有男A和男B舒服。

      三位女被试者在小字二组音阶CDEDC的声音频谱图如下从直观听觉来分析,女A被试者在演唱时气息支撑很足很稳定,在换声区还保持着一个稳定的歌唱方式,音色饱满且有穿透力,在实际听感中有专业歌手的感觉从频谱频率分析与听觉结合来看,在频率谱上3kHz有明显的“共振峰”区域且这一区域覆盖范围较广、较强,带给人的实际听感也很好很有专业歌手的感觉在波形上也能看出较为稳定的波形,证明该被试者的气息波动不大且被试者对声音的把控力很强从直观听觉来分析,女B被试者在演唱时气息较稳定,在换声区时音色较饱满,但是听感上较为单调,声音有干瘪的感觉,不饱满从频谱频率分析与听觉结合来看,频谱变化较小,听觉上也觉得声音较为单调不丰富不饱满,感觉在演唱中感情较不丰富从直观听觉来分析,女C被试者的声音较为饱满,但是在音阶演唱中也能听出明显在“滑”向下一个音而不是一步到位演唱下一个音符,在实际歌唱教学中可以提醒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从频谱频率分析与听觉结合来看,女C被试者再演唱“a”的时候频谱有脱节的现象发生,在实际聆听上也有明显的脱节的感觉第二组女被试者对比分析:女C被试者在歌唱时图谱中明显有向上滑的曲线,在实际听觉中笔者也能听出明显在“够”下一个音而不是一步到位演唱下一个音符,在实际歌唱教学中可以提醒学生正确歌唱方法。

      在图谱中也能看出,女A被试者与女B被试者在歌唱中频谱较之女C被试者要稳定许多,女C被试者的图谱中一直有上下振幅在抖动,在实际录音回放中也能听到女C的气息支撑不够,声音与气息没有搭到一个点,导致声音来回变化和上下波动,在实际歌唱教学中,老师也可以依据这一点来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问题,让学生在歌唱中气息能够更平稳在三组女被试者的频谱中我们不难发现女A被试者的声音频谱在三人中最平稳、声音过度自然且3kHz共振峰区域也更加明显,女A是三人中唯一的研究生被试者,证明了专业一些的歌唱者与普通歌唱者在频谱上也有明显的区别,这也正面验证了使用录音对比歌唱水平的可行性同时我也提取了女B被试者的声波图,如下这是女B被试者演唱“a”由小字二组CDEDC和小字二组FGAGF反映在实际听感上能明显感觉在低音歌唱时气息和发声都比较自然但是在高音演唱音阶时发声不自然且流畅,反映在图谱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二组中部音与第一组音有很大反差,后者在最高音丢失了声波,在低音歌唱时的3kHz共振峰比高音歌唱时的要明显丰富,证明歌唱者在换声区高音歌唱时气息及对发声的把握不到位,产生了不饱满,有些虚的声音在实际歌唱教学中可以用声波图来直观反映学生的声音情况,使学生在这一音域歌唱时合理使用歌唱方式来达到歌唱目的。

      二)未经过学习与经过声乐学习歌手的“频率谱”分析利用计算机AdobeAuditionCC2017软件对各音频进行频谱分析可以观察到演唱者的基础声音及各种泛音的音强,这种分析方法得到的是对某一时间区域内的声音频率分析的平均谱,我们把它称为“频率谱”,其实质就是一张演唱者频谱声强分布图显示了歌唱中所发出的声音在不同频率时的声强概况传统声乐实践教学判断发声的头腔、胸腔、口腔、打开放下、高位置、共鸣等一些只可意会的抽象概念在这里从音乐声学的角度给出一个比较具体的可视化形态和参考体系,使我们不但能重复听到演唱者的声音,还能从声音分析出的可视图形频谱中看到声音图像,用Hz来直观表现音乐这种利用“声音频率谱”研究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具体、直观、精确、计算机提供的图形和数据,不单单能直观地反映音强、音准、还能够辅助人的听觉对演唱者发声的共鸣、发声方式等因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在歌唱时人声的基础频率一般在100赫兹到1500赫兹的范围之内、歌声中除去包含基音频率之外,还包含丰富的泛音和分音,所以笔者在进行歌唱的频谱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