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晚清使西日记中的中西文化观论文.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1713648
  • 上传时间:2022-06-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晚清使西日记中的中西文化观论文 晚清使西日记中的中西文化观论文预读: 摘要:薛福成,字叔耘,江苏无锡人,1838年(道光十八年)生.1865年(同治四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获得赏识,被延入幕府,成为“曾门四弟子”之一.1875年(光绪元年),薛福成上《应诏陈言疏》,提出“治平六册”与“海防密议十条”,震动朝野.同年应直隶总督李鸿章之邀入幕,入参机要,兼理文案.1879年(光绪五年)撰《筹洋刍议》,对清廷的内政与外交政策,多方谋划.1884年(光绪十年)授浙江宁绍台道,在任期间,由于措置有方,谋略得当,多次击退法军入侵,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对外少有的军事胜利.1888年(光绪十四年)擢湖南按察史,未及上任,翌年受命为出使英、法、义、比四国钦差大臣.《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和《出使日记续刻》作于中日甲午战争前,此时国内维新运动仍在酝酿,西化大潮尚未掀起,作者对中西文化仍能展开从容不迫的观察和探索.面对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大清国的使臣和经世主义者,薛福成在强敌环伺的形式下为中国寻找出路,通过对西方近距离的观察,也对西方社会、经济、文化方面也有一个更直观具体的印象,其主要表现在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认同,主要在科技、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在精神情仰方面,则从传统文化出发,力揭西方文明之短.一、西方的启发与思想的深化1872年(同治十一年),清廷派陈兰彬为留学生监督,携幼童赴美薛福成撰《赠陈主事序》一文,其中说:先生所携皆童子,童子志识未定,去中国礼仪之乡,远适海外饕利朋淫腥膻之地,岁月渐渍,将与俱化.归而挟其所有以夸耀中国,则弊博而用鲜.为之傅者,其必有逆睹其弊而善为防闲者邪.然则先生此行,务毕究洋人之所长,更善察洋人之所短可也.清廷后来将幼童悉数撤回,起于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天于幼童“放荡淫佚”、“效尤美人”,难于管理而应予招回的吁请,时任驻美公使的陈兰彬则是支持他的.由容阉的《西学东渐记》一书,世人皆以陈兰彬为保守,却很少有人知道,薛福成当时对西方的看法,还不及陈兰彬开通.但是,到欧洲不久,薛福成很快纠正了自己的认识:昔郭筠仙侍郎每叹羡西洋国政民风之美,至为清议之士所说诋排,余亦稍讶其言之过当.以询之陈荔秋中丞、黎纯斋观察,皆谓其说不诬.此次来游欧洲,由巴黎至伦敦,始信侍郎之说,当于议院、学堂、监狱、医院、街道微之.薛福成出国前对西方有负面看法,并不意味着他对西方文化的全盘否定.对西方的科技和工商业,他从一开始就是接受的.在这些方面,薛福成出国前后的思想变化,并非转折,而是深化,具有一贯性和连续性.1.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在传统的士大夫心目中,科技是西洋人的学问,出身正途的人学习科技,“以夷为师”,是可耻的事,万不可行.如何克服这一思想障碍呢?薛福成出国前就找到了一个有效的逻辑.他说,科技是宇宙间的公理,“乃造化日辟之灵机,非西人所得而私也”,因此西人可以钻研,中国人也可以讲求.出国后,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在《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中,薛福成写道:夫西人之商政、兵法、造船、制器及农、渔、牧、矿诸务,实无不精;而皆导其源于汽学、光学、电学、化学,以得御水御火御电之法.中国缀学之士,聪明才力岂逊西人?特无如少年精力,多靡于时文试帖小楷之中,非若西洋亿兆人之奋其智慧,各以攻其专家之学,遂能直造精微.斯固毋庸自讳,亦何必自画也?生理学方面,薛福成最感兴趣的是心与脑的功能问题.中国传统上认为,心主灵明,思虑记忆皆在于心;近代科学则认为,心是向周身提供血液和营养的器官,思虑记忆皆在于脑.对这两种对立的观点,薛福成一开始时也很困惑,难于取舍,后来通过问读西方医书,更多了解了人体解剖学之后,基本上接受了科学的观点.电学方面,薛福成通过学习,了解了电的发现、电磁原理、放电现象、正电和负电之别.化学方面,薛福成知道了金属非金属(“四气十金”)的区别,大气的基本构成,主要的金属元素,化学的基本原理.光学方面,薛福成了解了光的生成、光的反射、光谱,懂得了三棱镜的原理和“眼脑衣”(视网膜)的作用.以上例子,足以说明薛福成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在记载这些科学知识的时候,薛福成往往会追溯中国传统的说法,有时会对某些学说提出修正(如《尚书》的“五行说”),有时又会为某些学说翻案(如邹衍的“大九州说”).总起来说,薛福成对西方科学的学习和思考是独立的、认真的,其敏于领会、善于联系、举一反三之能,是值得肯定的.2.对西方工商业的认识1875年(光绪元年),薛福成上“海防密议十条”,提出了“商情宜恤”的观点,认为西方“以兵船之力卫商船,即以商船之税养兵船”的方法,值得中国仿效,若广泛推行,必能“夺洋人之所恃,收中国之利权”.这是薛福成最早提出的“商战”思想.薛氏认为,国家重视商业,正是西方富强的根源所在.“昔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如果商业不旺,国家必然渐渐贫弱,“所以地球各国,居今日而竞事通商,亦势有不得已也”.1890年2月(光绪十六年正月)薛福成出使途中经过香港、新加坡,看到英国人五六十年间,将荒岛辟为巨埠,在日记中写道:盖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猜,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此其理为从前四海之内所未知,六经之内所未讲;而外洋创此规模,实有可操之券,不能执中国“崇木抑末”之旧说以难之.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商业不受重视,商人没有地位,既受到“祟本抑末”经济思想的压制,也受到“义利之辨”的伦理思想的贬抑.薛福成在鼓吹“商政”时,大胆破除“不言利”(《孟子》)的成说,用“六经注我”的方法,重新解释儒家经典,把私利与公利区别开来,将发展商业提到“利国利民之术”的高度.3.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认识薛福成一向关心政治制度问题.出使以后,西方政治引起他的深刻兴趣,日记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记录.如光绪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的日记,就是对英国议会制度的较为详细的记述,涉及议院的建立、上议院与下议院的不同构成、职能、议事规则等,其中说:西洋各邦立国规模,以议院为最良.然如美国则民权过重,法国则叫嚣之气过重;其斟酌适中者,惟英、德两国之制颇称尽善.薛福成认为,英国议院的最大优点,是两党轮流执政,互相制约,因此政策制定比较公平稳妥.这里虽未直接说西方议院比清廷优越,但倾向已寓其中.薛福成对民主制和君主制都不满意,他本人的倾向的是一种君民共主制.光绪十八年四月初一日的日记提到:中国唐虞以前,皆民主也.观于舜之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曰都君.是则匹夫有德者,民皆可戴之为君,则为诸侯矣;诸侯之尤有德者,则诸侯咸尊之为天子:此皆今之民主规模也.殆秦始皇以力征经营而得天下,由是君权益重.秦汉以后,则全乎为君矣.夫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所以三代之隆,幾及三千年之久,为旷古所未有也.薛福成最后的选择,是“君民共主”,其实就是近代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他将中国尧舜以前,看作是西方的“民主”,将夏、商、周三代,看作是西方的“君民共主”,这样的看法,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托古改制”的意思.二、对西方文化的批判1.对基督教的批评薛福成对西方文化最不能接受的,是基督教.在薛福成看来,基督教有很多问题,第一条是不可信.他在日记中写到:西人之恪守耶稣教者,其居心立品,克己爱人,颇与儒教无甚歧异.然观教会今所刊新旧约等书,其假托附会,故神其说,虽中国之小说,若《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书,尚不至如此浅也.其言之不确,虽三尺童子皆知之.余偶遇西国积学之士,与谈耶稣教旨,似皆已觉之而不肯明言;亦竞有育一二百年后,西国格致之学日精,必多鄙弃教会诸书者.及论孔子之教,则皆同声推服,并无异言.虽西人亦雅善酬应,然余察其辞色,似出于中心之诚然.盖圣人之道,不偏不易,深入人心.以耶稣之说比儒教,不仅如水晶之比玉,虽洋人未尝不知.第二条,基督教只敬上帝,不信众神,不顾祖宗.薛福成身兼英、法、义(意)、比四国公使,在意大利时,看到罗马帝国神庙或任其荒废,或改为天主教堂,大发感慨:耶稣之徒,又尊耶稣为天主,谓人惟当敬天与天主而已.由是则一切诸神可废也,由是则祖宗之祭记可辍也,由是则父母之坟墓可弃也,知有耶稣而已矣.第三条,薄待死者.薛福成在意大利时,见到人们将“帝王将相之有功德、素为西人所称颂者”之骸骨取出,置之博物院中,“以供生人之赏玩”,将墓中器具取出,“备学者之考证”,很不赞成.认为西方博物馆的做法,伤于人道.他说:盖耶稣之学,墨子爱无差等之学也.墨子知养生而不知送死,其论丧葬,以薄为道;耶稣之教,又加甚焉.第四条,轻视子孙.薛福成在国外时看到,一些家资巨万的富人,往往终生不娶,临终前将钱财捐给教堂,或分赠友朋了事.而中国文化传统中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影响的他,自然也很难接受这样的观念.2.对西方伦理的批评除了宗教信仰,薛福成认为西方人在伦理方面也有问题.在《赠陈主事序》中,薛福成曾比较中西文化,认为西方“炮械之精,轮船之捷”,“大非中国所能敌”,而“中国所长,则在秉礼守义,三纲五常,犁然罔欺,西国之不逮亦远焉.”这一观点,在出国之后,并无根本的改变.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的日记对此有集中的表述:西洋各国经理学堂、医院、监狱、街道,无不法良意美,绰有三代以前遗风.所设上下议院,亦合古之刑赏与众共之之意.而数十年前,则此等事尤多,颇如孔子末作《春秋》以前列邦情势.此其君臣一伦,稍违圣人之道者也.子女年满二十一岁,即谓有自主之权,婚嫁不请命于父毋.子既娶妇,与父母别居异财,甚者不相闻问.虽较之中国父子贼恩、妇姑勃榖者,转觉稍愈.然以骨肉至亲,不啻推远之若途人.国家定律,庶民不得相殴.子殴父者,坐狱三月;父殴子者,亦坐狱三月.盖本乎墨氏爱无等差之义,所以舛戾若此.此其父子一伦,稍违圣人之道者也.西俗贵女贱男.男子在道,遇见妇女则让之先行.宴会诸礼,皆女先于男.夫有外遇,其妻可鸣官究治,正与古者扶阳抑阴之义相反.女子末嫁,每多男友,甚或生于不以为嫌.所以女子颇多终身不嫁者,恶其受夫之拘束也.此其夫妇一伦,稍违圣人之道者也.夫各国当勃兴之际,一切政教均有可观;独三纲之训,究逊于中国.即洋人亦或推中国为教化最先之邦,似未尝不省悟及此;然一时未能遂改者,盖因习俗相沿之故.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不信然欤.”传统伦理排斥个人主义,固然容易忽视个人的权利和个性的价值,但其所强调的群体主义和利他主义,在道德层面,又是崇高的、美好的,是维系一个社会的重要因素.忠孝节义行之不当是迂腐,行之得当则是美德,不能全盘否定.薛福成对传统道德的美好之处深有体会,不理解也瞧不起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这固然是他的局限,但把西方近代的个人主义当作最高标准,抹杀传统道德的意义和价值,同样是不可取的.3.其他方面的批评在宗教、伦理之外,薛福成还在生活和其他一些方面指出西方不如中国之处.如说西人以父母之名名其子孙,以君主之名名其狗马,虽有爱敬之心,“然而近于野矣”.说“西人以新闻纸揩器拭粪,不知惜字”;又说西洋园林花草莳以人力,缺乏天然可爱等等.余论一百多年以前,像薛福成这样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他们于国家危难之际,走出国门,对异域的文化进行观察与评论,正是中国士大夫接受西方文化的一个侧面,也是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前奏.总的来说,薛福成对于西方文化的观察,表现在他本人对西方科技、经济、政治制度方面的认同,而在精神信仰方面,则从传统文化出发,力揭西方之短.在薛福成的出使日记当中,有着一种强烈的文化乐观主义,这样的文化乐观主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用夏变夷说;(2)西学中源说;(3)地理人种说.薛福成比较中西文化的短长,其目的,正在于树立一种面对西方文化的自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