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完整word)18.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31030540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5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完整word)18.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2.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和《红楼梦》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2.《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

      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高潮)7~11: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最高潮)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三、课后作业: 1.熟读有关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段落思考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各不相同的出场 【附】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  第二课时 一、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绘肖像 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容貌: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见黛玉 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4回王夫人 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课文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两首词的总结出场前 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1)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似贬实褒,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