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一步回头看”项目校中期工作小结.docx
4页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远程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项目实施中期情况反馈(2)上海市普陀区回民小学(节选)首先,学校做好项目发动工作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做好动员,并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部及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此项目的重要性,倍加珍惜能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绝好机会其次,校级项目组全程指导学校项目专管员在第一时间阅读网络平台的公告,并及时在学校平台发布相关学习信息,结合学校实际加以落实各学科教研组长,认真组织研修组学员根据学习平台的公告,及时开展学习实践,及时反馈组员的学习进展情况校长全程参与到研修当中,学校中层参与学习,了解各学科研修状况,保证研修的顺利与高效再次,全体学员积极参与学校每位学员积极参与研修,组内相互提醒借鉴,在学习、内化、研究、实践中,促进专业化成长,每位学员都按时完成了各自的第一阶段培训任务由于对培训任务的重视,在区域研修活动中,我校在“登录人数”、“学习人数”、“参训率”、“研训率”---100%的学校;“学校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校本研修方案”和“校本研修调研表”;“第一期简报”已上报区域项目组的学校等考评中,因完成情况好被推荐为第一阶段工作优秀项目校。
截至第三阶段学习活动结束之际,我校参训教师均已完成了相关线上线下培训活动上海市普陀区光新学校(节选)1、按时按阶段完成研修任务刚接触国培项目时,学员对研修网不熟悉,对国培的具体要求不明确,进行了一些摸索在后续研修阶段,教师自主研修意识加强,另一方面校级管理员及时提醒未完成研修的老师完成研修,所以我校的研修任务能根据既定方案,按时按阶段完成的个别老师还能超前学习2、根据校情落实我校的研修管理和考核制度为保证“国培计划2015”校本研修的有效落实和研修行动的稳步推进,规范校本研修工作,发挥校本研修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普陀区“国培计划2015”研修方案和光新学校“国培计划2015”研修方案,从校本研修组织机构、校本研修方式、校本研修实施、校本研修的考核几方面制订我校的研修管理和考核制度健全的制度是研修的保障,我校的研修依据研修方案进行,并有健全的管理和考核制度研修领导小组根据制度开展活动在年终绩效考核时,学校将国培研修活动的学习情况进行奖励,纳入绩效考核项目之一,兑现考核奖励3、开展课题研究,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与普陀区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科室”)成立联合研修共同体,进行相关课程的设计、实施,并完成线下的校本研修。
科室”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技术素养”的目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技术素养”的主题,结合我校对校本研修和课程的期望,形成了《教师技术素养课程》,较好地与学校三个层级的要求进行了对接4、线上线下结合,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混合式研修的特点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师在研修网线上研修的同时,下也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在校级学科工作坊坊主的带领下,对课进行打磨,最终于11月以“光新易直播达人赛”的形式开展上海市普陀区梅陇中学(节选)1. 制度保障 我校根据培训机构和区县制定的研修计划,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方案同时要求各校级工作坊制定学科组研修计划,所有参训教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而后,管理员制订我校本研修管理和考核制度,为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活动奠定基础2. 线上管理为保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良性运行,在研修前准备阶段,我校便建立了校级学科工作坊,坊主由教研组长担任同时建立坊主群,加强沟通,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依托研修平台,项目管理员定期发布公告,内容涉及上一阶段工作总结以及下阶段研修重点,以期指导、督促学员完成研修任务。
同时,根据线上统计数据,主动联系未完成阶段研修任务的学员,同时要求坊主进行指导与督促3. 线下管理研修前准备阶段,我校利用利用教工大会,对全体教师开展培训,明确各阶段要求,同时印出纸质版平台操作指南,帮助教师熟悉界面,指导教师线下操作为帮助坊主更好开展工作,顺利组织坊内成员开展研修,我校管理员定期开展坊主培训会,同时进行研修情况汇报以及总结工作,明确要求,解决问题为有效监督与管理各坊线下研修任务,我校要求各学科坊认真记录线下活动情况,完成《线下活动记录表》,填写活动主题、活动内容等内容,作为学员线下考核评价的依据此外,管理员到工作坊研修活动现场,关注各坊开展的研课磨课情况,并提出指导与要求上海市普陀区沙田学校(节选)一、 转变自身观念,提高教学素养通过培训,教师不但明确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必要性与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
教师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二、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在培训中,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三、搭建研修平台,实现互动、共享 为了使校本研修不再局限于统一的时间和地点,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网上学习交流实现“校本研修资源共享、研修形式多种多样、研修时空不受限制、研修效果省时高效”的局面, 学校为教师们搭建了各种网络研修的平台——《中国教师研修网》、《门口网》等等四、校本研修新气象1、教研形式的变化——多样化 利用网络进行校本研修,使校本研修不再局限于统一的时间和地点,为教师们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空间,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网上学习交流,因此,除了传统的教研形式外,教师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在论坛时研修,在浏览时研修,在体验中研修......实现了“研修资源共享、研修形式多种多样、研修时空不受限制、研修效果省时高效”的局面。
2、教师队伍的变化——网络化(1)构建了网上学习共同体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构建网上学习共同体,是校本研究网络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教师通过与其他人的“对话”和“讨论”,对知识进行吸收和再造,让知识在学校里流动起来,而且这种知识是全校教师共享的,都感兴趣的,都有意义的可以说,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老师已经构建了学习的共同体2)营造互动、共享的学习氛围教师们通过论坛、网上评课、网上浏览、作品上传等方式形成了互动、共享的学习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