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水土保持论文.doc
6页珠江流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摘要】:珠江流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水系,流域范围跨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六省(区),全长约2300公里,流域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其中我国境内流域面积44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河,年径流总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21世纪以来,珠江流域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50年罕见的干旱;春季珠江三角洲海水倒灌,冬季旱情大面积蔓延,,种种迹象表明,珠江上游已成为国内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而下游环境治理压力也明显增加目前,珠江口已成为华南第一大、国内第二大污染型口岸水利专家发出警告称,由于珠江水系绿色覆盖率降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衰退,如果再不加紧治理,将会真正变成第二条黄河关键词】:珠江流域、水土流失、母岩条件、植被破坏、小流域治理一、珠江流域简介(1)珠江流域地理环境分析珠江流域濒临南海,北回归线横贯珠江流域的中部,属于湿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珠江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沾益县的马雄山,干流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长2400公里在广东三水与北江汇合,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8个入海口流入南海北江和东江水系几乎全部在广东境内。
珠江流域在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另有1.1万余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珠江流域内多为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5.5%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平均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在高原上分布有盆地和湖泊群高原边缘地区急流瀑布很多,其中以北盘江打帮河上源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最为著名在云贵高原以东,是一片海拔在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称两广丘陵珠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是著名的珠江三角洲,河海交汇,河网交错,美丽富饶,具有南国水乡的独特风貌2)珠江流域的结构珠江水系主要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段组成,干支河道呈扇形分布,形如密树枝状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干流,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流域面积35.3万平方公里自江源至出海口依次称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其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等,西江干流全长2214公里,总落差2130米北江的正源是浈水,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西溪湾,干支流大部分都在广东省境内,流域面积4.67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468公里,总落差310米东江的上游寻乌水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大竹岭桠髻钵,干流流经广东省东部,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523公里,总落差440米。
珠江有“三江汇通,八口分流”之说,珠江三角洲是东、西、北三江下游的复合三角洲,有崖门、虎跳门、鸡啼门、磨刀门、横门、洪奇沥、蕉门、虎门八大出海口3)珠江流域的重要性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我国南方的最大河流,珠江流域最显著的特征是,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相对完整统一的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空间单元在珠江流域史上,随着流域河道、沃土的不断开发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珠江流域各地人民沿着珠江河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越来越频繁、活跃,共同创造了珠江流域灿烂的文明史珠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珠江水系干支流总长36000公里,通航总里程14000多公里,约占全国内河航运里程的1/8,水运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雨量在1000〜2200毫米之间,年平均径流总量珠江流域为336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3,约为黄河的6倍,列全国第二位,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的1.25倍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1)水资源大省出现缺水以典型的2005年为例2005年,两广遭遇50年来罕见大旱,江河和水库蓄水位普遍偏低,珠江三角洲地区遭受近20年来最严重海水咸潮倒灌,直接威胁广州、珠海、中山、东莞、江门等地区用水安全。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这是珠江流域第一次大规模远程跨省区调水,调水线路长达1336公里,涉及贵州、广西和广东三省区及西江、北江沿线多个水利枢纽,路线漫长,代价高昂旱情尚未平息,05年的6、7月汛期赶到当时珠江流域持续高强度降雨,局部出现400年至10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万人受灾一夜间“旱洪急转”洪水来得急,去得快,还没有压住旱情,又将夏季洪水时人们对水量的“乐观”一扫而光最新信息表明,05年11月中旬以来,两广持续干旱去年9月,除沿海地区外,广东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六成以上,局部地区偏少达九成以上由于淡水资源减少,珠海、中山等地饮用水源含氯度大幅提高,05年9月中下旬两次遭遇严重的咸潮灾害目前除西江流域,北江、东江流域水位、流量都处于历史同期低值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问题,已不是年际降雨量丰枯问题,而是经济迅速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再协调,单纯指望老天爷是不行的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对记者说2)珠江河水泥沙含量剧增不久前召开的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会议透露,2004年度珠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182亿多吨,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39亿多吨,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2%。
如今担负珠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质下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偏低在流域综合规划调查的79个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最新监测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体中的重金属、无机氮、石油类几乎100%超标,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水平,近岸海域无机氮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由于珠江上游省区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上游环境问题与下游水污染问题正在形成两头“夹击”之势如今,珠江上游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比如西南地区的“石漠化”现象日益加剧有关数据显示,珠江上游石灰岩露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达55%与此同时,水土流失导致输沙量剧增,河床淤积,水位抬升,河水泥沙含量高峰期有赶超黄河之势目前,珠江口已成为华南第一大、国内第二大污染型口岸水利专家发出警告称,由于珠江水系绿色覆盖率降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衰退,如果再不加紧治理,将会真正变成第二条黄河3)珠江流域水土流失另人担忧珠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据遥感调查,水土流失面积为5.71万kmZ,占总面积12.9%,分布面广,且有增加的趋势建国40多年来,虽经各省(自治区)的努力,已初步治理了1.75万km,但标准尚低,治理速度还不够快。
当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多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若不加快治理,将严重阻滞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脱贫致富,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存,影响社会的安定据50年代初统计,广东的水土流失面积为7444k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5%,到80年代上半期增加到1707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916%[7]30年间淤积山塘水库800多座,每年通航里程减少616km70年代以来,全省有92000hm2农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近10年,广东森林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面积也相应减少,但目前仍有8650km2的水土流失面90年代,广东省每年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500〜600km2虽然珠江流域的江河湖泊的淤积速度尚不及长江流域,但河床渐渐抬高、库容逐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近50年来,珠江的虎门河段已淤高015m以上,南雄至韶关河段淤高2m左右位于珠江上游的广西,水土流失面积从50年代的1199919km2上升到80年代中期的38200km2,增加了2倍多地处“两江”(长江、珠江)上游的贵州,90年代的水土流失面积仍高达76700km2;即使被誉为“植物王国”的云南,也还有14%的面积存在水土流失。
我国南方有些地方的土壤侵蚀模数仍高达13000tkm2•a,十分惊人4)珠江流域水土流失危害超过黄土高原目前,我国珠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程度深,其危害程度超过了以水土流失闻名于世的黄土高原据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介绍,珠江流域石漠化这种极端的水土流失形态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其发展速度惊人,危害程度和导致的严重后果甚至超过了以水土流失闻名世界的黄土高原目前珠江流域石漠化、半石漠化面积达3.62万平方公里,尚有3.62万平方公里的潜在石漠化面积据专家测算,在珠江石灰岩地区每形成1厘米土壤需要4000年以上的时间,黄土高原流失1厘米土壤,只需要200年的修复时间,也就是说,在珠江流域流失的土壤几乎是不可再生的石漠化给生活在这些区域的群众带来了贫困据统计,珠江流域的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达77个,贫困人口达647万人饮水困难人口有593万人,牲畜有437万头,是我国人畜饮水最困难的地区之一鄂竟平说,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但是珠江流域人口的过快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到已经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如果不抓紧抢救土地资源,不仅当代人将失去生存和发展条件,子孙后代更无立足之地,现在不治理,以后恢复难有无机会了。
① 三、珠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因素珠江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多,平原面积少而分散为水土流失创造条件② 母岩条件水土流失大多发生在易风化的花岗岩、砂页岩等山地丘睦区以及易受水力侵蚀的碳酸盐岩岩溶地区花岗岩丘陵区普遍存在两级侵蚀面,加深了河沟下切和坡面冲刷的深度此外,由于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新土岩,岩性结构疏松,易于风化,成图后易被冲蚀广东最普遍的岩浆岩、层积岩中的碳酸岩和红色碎屑岩中的风化土最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③ 气候条件降雨和径流是水土流失的动力珠江流域很多地区的降雨量都有1000mm以上,雨量集中在汛期(4~9月),暴雨次数多,暴雨量大,广东全省各地大部分地区1天最大降雨量都在200mm以上,个别地区达300~400mn以上,台风暴雨、对流雨和锋面雨都时常发生,暴雨急流对没有植被覆盖和易被冲蚀的土壤大量侵蚀,便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此外,广东、广西的气温高,日温差大,也使土壤易于破碎,是水土流失的另一个有利条件① (2)人为因素森林大量被砍伐,植被被破坏人口增加,土地相对减少,群众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再加上燃料需求增加,建材需求量日增,导致山林被毁,植被破坏殆尽。
近50多年来,多次大规模毁林,是许多区森林被伐,大片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② 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无计划的乱开矿山,往往由于无水土保持措施、设备不健全而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此外,修建公路、铁路,大规模兴建各类工程,许多没有考虑水土措施,引起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四、珠江流域的水土治理(1)小流域治理小流域治理就是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根据流域特点使用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上修水平梯田,造林、种草、沟道内建大小淤地坝,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尽其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是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能全面而有效地制止不同部位和不同形式的水土流失同时可以充分有效地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做到水不出沟泥不下山2)植树造林,绿化珠江流域森林是江河的卫士,它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环境方面的功能是其它任何措施所不能替代的据测定,一块连片万亩的茂密森林相当于一个蓄水量20X104〜100X104m3的水库;当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达100%时,林冠可截留13〜17mm的降雨,地被物(枯枝落叶与草本层)可吸收5〜8mm降雨,森林土壤可吸收50〜250mm降雨,使其以地下径流形式汇流。
对大型的生态建设工程,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上游地区与岭脊地带应布置水源涵养林,中下游河谷两侧坡面布置水土保持林,沿江岸地带配置。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