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可编辑).docx
17页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做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这节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这部分三步式题是在学生学过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三步式题以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例1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的120÷5×3要先算,这与已学过的 18÷3×4乘除两步混合式题一样,仍然是从左到右进行在第三册学过了带有一个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这里在一个算式里出现两个小括号,要仿照第四册学过的乘加(减)乘的运算顺序,脱括号要同时进行 二、说教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重点要放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三步式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回忆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说出他们的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8+2×7 9×3+2×3 50-30+24 18÷3-4 (440-280)×30 120÷5×3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订正120÷5×3后,教师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混合运算,看谁能以前学过的知识,学得又对又快然后,出示课件在120÷5×3前面添上“74+”并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提问:这道题里有手括号吗?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可让学生适当讨论,教师说明并用课件出示运算的步骤,带领学生一步步进行计算 师把“÷5×3”改成“×5÷3”问学生该怎样计算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560-280÷70-30,让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后,再课件演示为:(560-280)÷(70-30)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呢?应先算什么? 让学生自己解答,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3、练习: 课件出示:(440-280)×(300-260)把例题改为练习题来做 4、引导学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应先算什么?如果乘除连在一起应先算什么?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什么?如果有两个括号应先算什么? (四)、巩固反馈,深化练习 1、我会说!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65-6×4÷2 38+56÷7×3 2、我会做! 课件出示: (59+21)×(96÷8) (220-100)÷(15×2) 3、我能行! 课件出示: 在下面的算式中,适当地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12×6+8÷4=20 (2)12×6+8÷4=42 (3)12×6+8÷4=96 4、我会改! 课件出示:判断.(准备“√”“×”) (1)48+20÷4×5 (2)320-15×4+40 =48+20÷20 =320-60+40 =48+1 =320-100 =49 =220 ( ) ( ) (五)、小结、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1-5题 五、说板书设计 通过简单的板书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的看到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又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课本44-45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200÷5 180÷6 810÷9 220÷2 333÷3 23×20 10×21 43×10 20×2 3×23 32×10 40×12 20×33 80×20 30×23 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三、尝试与探索 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 6×9=54(元) 2、9÷3=3(元) 18×3=5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买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2、经历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出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3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2、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正方体学习并探究了连乘和连除的计算顺序,这节课我们接着通过正方体来学习新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同级的运算顺序,学会用脱式解答同级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同级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脱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学生完成后,教师订正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运用迁移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同学们在做些什么? 2、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3、怎样列式计算? 自己想一想,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二)反馈交流,总结运算顺序 分步计算:53-24=29 29+38=67 综合算式:53-24+38=67 总结:只有加减运算时,从左往右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77 总结:等号对齐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顺序 48-8+17 15÷3×5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23+6-11 2×8÷4 72÷8÷3 (二)改错 ①15-6+4 ②2×6÷3 =15-10 =2×2 =5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①小题是错的,应先算15-6 第②小题是错的,应先算2×6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1、2题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P79 二、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口算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1)小刚每月生活费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学生独立估算:800+600-1000=4000(元) 大约节余400元 实际算算,全班交流: 786+632-980=438(元) (2)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960元的洗衣机,要攒几个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60-438=522522-438=84三个月 438+438=876960-876=84三个月 3、小结 4、练习 (四)全课总结 加减混合运算(不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怎样? (五)作业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较难的三步式题,并在一道式题中有两步的二级运算. (二)明确在式题计算中,两个小括号要同时进行脱式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