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第一节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一.ppt
58页第五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一、唯物辩证法的确立 (一)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1、古代朴素辩证法 2、近代唯心辩证法 3、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1、辩证法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2、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3、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二、人的活动辩证法与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统一 (一)唯物辩证法划分为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两大系列 (二)客观辩证法分为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和人的活动的辩证法 1、人的活动的辩证法是实践的辩证法或社会的辩证法,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的辩证法; 2、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自然界自在运动的辩证法,它是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自发运动过程 (三)人的活动的辩证法与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内在一致的 1、两者都属于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人的活动的辨证法本质上是对外部自然界的一种否定性的辨证法。
人以自身的活动否定自然的直接存在状态,赋予它以合乎人类目的或需要的形式,在自然的直接存在状态中注入人的“灵性”和智慧的活动,使“自在之物”成为合乎人的目的的“为我之物” 对于客观事物的辨证法来说,矛盾和辨证的否定是其永恒的动力和发展方式在自然事物的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引起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引起事物的变化、发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新旧更替,川流不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辩证法的否定性的本质渗透于事物运动的全过程 2、二者都是客观的辩证法,通过大量的中介系统而相统一 人的活动的辩证法是高级的物质运动的辩证法,即社会运动的辩证法它同一切客观事物一样,在自身运动过程中,也遵循着物质运动的规律,在总体过程和趋势上具有客观必然性它与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一致的区别在于高级与低级、自为与自在、有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活动的辩证法通过大量的中介系统与客观事物的辩证法相一致现代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理论揭示,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以及自控机器系统都服从自组织系统的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运动形式都通过一定的目的、手段、反馈实现对环境的控制。
只不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一种赋予外部世界以合目的性形式的创造性活动,而生物的活动是无主体的受动的活动另一方面,人的活动又与自组织系统的活动相一致,都是由目的、手段、反馈、结果等方式组成的控制系统的活动,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3、人的活动的辩证法包含、体现着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辩证法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存在实践主体的运动,而且存在实践客体及实践中介系统的运动因此人的活动的辩证法本身也就包含着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同人的活动的辩证法在实践中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人的活动的辩证法与客观事物的辩证法的统一有两个现实的基础:一方面,两者都统一于物质过程,是物质世界不同的运动形式,因而天然是统一的;另一方面,两者又统一于人类实践,即客观事物与人的活动在何种程度、何种范围内统一起来,现实地连接起来,取决于人类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多样性 1、联系的涵义 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当我们接触物质世界时,首先遇到的是一幅错综复杂、普遍联系的网络 猫、田鼠、熊蜂、三色堇(俗称蝴蝶花),在自然界中是种属相距甚远的动植物乍看起来,彼此互不相干,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三色堇属于兰科植物,是信赖熊蜂的蜂窝;而田鼠的多少,又与猫的多少不可分这样,猫、田鼠、熊蜂、三色堇之间有生死攸关的联系:猫吃田鼠,猫多则田鼠少;田鼠毁掉蜂窝,田鼠少则熊蜂多;熊蜂能替三色堇传递花粉,熊蜂多则三色堇繁茂3、联系是多样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4、联系是有条件的 ①一切以条件为转移,条件是具体的、多样的; ②条件是可变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5、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 “地球村”与全球化 ②局部与整体——开发大西北 ③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二、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 (一)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运动、变化、发展的含义 ①运动——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一切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它主要标志事物变动不居不动态过程 。
②变化——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运动的多样性、运动的不同过程、状态和趋向,事物内部和外部联系的演变等等 ②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3、物质运动总体方向的上升性 ①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 ②高级运动形式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 ③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转化的二)世界发展的上升性运动通过事物变化的多向性与总体方向的前进性的统一表现出来 1、事物变化的多向性: ①是单一水平的运动 如果某种低级生物在属、科、目的分类所属不变的情况下,形成一些新的种或变种; ②是下降的运动: 从高级形式→低级形式→;从有序→无序;从较复杂→较简单 2、上升性运动在世界的多向运动中占居主导地位(三)人类发展的总方向和基本趋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以上升性运动为总体特征 1、新事物——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2、旧事物——指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 3、区别新旧事物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四)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这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 2、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腹”中孕育成熟的 ①它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 ②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③它添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东西,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3、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并得到其支持 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一、规律及其分类 1、规律的涵义 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 (1)它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它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2)它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规律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相对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 (3)它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它代表着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3、规律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别规律 ①一般规律:是渗透于自然界、社会、思维各个领域的普遍规律,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规律 ②特殊规律:是普遍规律在某一领域内的体现 如万有引力定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③个别规律:是特殊规律向微观方面的拓展,又称微观规律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一)唯物辩证法是由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逻辑系统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①质量互变规律提示出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与质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提示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2、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对事物现象间最普遍的辩证联系或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①范畴:即基本的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②辩证法的范畴: 质、量、度、量变、质变、矛盾、对立、统一、肯定、否定、原因和结果、 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结构和功能、系统和要素(二)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与范畴的关系 1、规律包含了范畴 2、范畴体现了规律 (三)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它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斗争的焦点三、发展的决定性(P159) (一)决定论、目的论和非决定论 1、决定论——是一种承认并说明事物和过程具有普遍制约性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是关于事物具有因果联系性、规律性、必然性的学说 ①唯物辩证法持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②主张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完善和发展自己 2、目的论——认为世间万物均由神或神秘力量按一定目的预先安排,人只能听从“上帝”、“天意”、“天命”的摆布目的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决定论,这是一种反科学的决定论 有些唯心主义者也承认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承认世界的决定过程,但他们又认为,决定过程是由绝对精神、理念等规定的,因而只是一种“观念决定论” 3、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认为事物运动不受因果关系制约、没有规律和秩序可寻。
西方某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无机自然界是受决定论约束的,而生物的发展、生理心理的变化不服从决定论原则还有些科学家认为,决定论只在宏观世界起作用,在微观世界就失去了效用 “非决定论”在现代西方社会科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它认为既然社会生活都是由有意志的人参与的,那么热的意志,尤其英雄的意志就是历史活动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根本没有客观规律性和因果制约性可循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争论,是20世纪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个热点,它对现代科学和现代思维方式起着导向作用(二)决定论思想的历史流变 1、古代朴素的决定论——是自发的、直观的、不系统的 古希腊原子论:原子与虚空构成万物; 中国先秦哲学家庄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以力的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规律论证了决定论 ①把经典力学的思维方式当作哲学的普遍思维方式 ②把力学定律所表述的决定关系当作唯一普遍的决定方式 ③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结果都是按力学公式产生的、一切都是由先前的状态和条件完全地、一成不变地决定的。
任何结果都是注定不可避免的 机械决定论断言,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历史和未来犹如在眼前一样,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评析: 肯定了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但只承认单一的机械的因果关系,并把一切偶然性、可能性都上升至必然性的高度,实际上最终否定了客观世界的决定过程,导致了预成论和宿命论3、统计决定论 ①事物的具体过程和环节并不是直线、单向、一义的;(其中有很大的偶然 性和随机性) ②其总的过程和趋势仍然是受制约的,有确定性的因果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决定论 ①承认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的制约性和规定性; ②提示事物和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动态统一 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原因和结果(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阶引起的现象(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指因果联系为客观事物所固有,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的因果观念只不过是客观因果联系的反映。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开 —王安石2 2、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受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受因果联系的支配,因果联系存在于一切现象的发展过程的支配,因果联系存在于一切现象的发展过程中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a. a. 原因是在先的原因是在先的 b. b.结果是在后的结果是在后的 2 2、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 a. a.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b. b.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化的 c. c.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一因多果, 同因异果; 一果多因, 同果异因; 多因多果, 复合因果。
四)原因和结果范畴的方法论意义1、它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内在依据,为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a.唯物主义决定论:是关于一切事件和现象的有规律的必然的联系及其因果制约性的学说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因果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非决定论:它主张世界是偶然的,服从统计规律的 科学史材料: 近代科学家找到确定性(必然)现象的内在原因,并且用确定性方程表达确定性(必然)现象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同时把这种因果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叫做自然规律这充分表现在牛顿力学定律中因为当时研究必然现象的规律性局限于物体的力学运动或机械运动所以,以后哲学家又把这种规律性叫做动力学规律,以区别于统计学规律 17世纪以后出现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科学家用统计方法研究随机性(偶然性)现象的规律性做了准备19世纪下半叶,统计物理学家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大量粒子系统组成的宏观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时,科学家把大量随机性(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叫做统计规律,以区别于动力学规律所表达的必然现象的规律性d.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虽承认因果性,但却把某种客观精神,理性或神看作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最后原因。
例如:“因果报应”的宿命论 将上帝看作是:“终极原因”的神学目的论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法为人类自觉地有目的地活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发现都应该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法)巴尔扎克3、因果联系的辩证法为在科学活动中理解和运用反馈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①因果关系的双向性和相互转化,是反馈原理的理论基础 ②反馈原理或方法是施控系统实现对被控系统控制的最根本方法 信息再输出施控系统 信息输出 被控系统 信息反馈二、必然性和偶然性、(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 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区别与对立 a.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和主要的原因,因而它在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法 b.偶然性产生于事物外部的和次要的原因,因而在发展中一般只居于从属的地位,对发展过程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2、联系和统一:a.必然性总是和偶然性相联系,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 b.偶然性总是和必然性相联系,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 c.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材料: 1854年11月14日,黑海上空突然出现的一场风暴,使停泊在巴拉克拉瓦港口的英法舰队受到严重损失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烈受命对这次风暴进行调查他搜集了欧洲各地的气象情况,发现在一天以前,这个风暴曾经出现在地中海上空因此,他认为只要建立一定数量的气象台站,利用有线电报迅速传递情报,风暴是可以预报的他的意见得到法国政府的支持,不久,第一张用电报传递的天气图在法国诞生,天气预报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请思考:请思考: 黑海风暴袭击英法舰队,对于天气预报的产黑海风暴袭击英法舰队,对于天气预报的产生而言,是偶然事件吗?天气预报产生的原因生而言,是偶然事件吗?天气预报产生的原因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答:黑海风暴事件对于天气预报的产生来说,答:黑海风暴事件对于天气预报的产生来说,确实是一种偶然因素。
假如英法舰队不是那个确实是一种偶然因素假如英法舰队不是那个时候停泊在那个港口,那次事件便不会发生时候停泊在那个港口,那次事件便不会发生谁也不能说这次破坏是一定要发生的是根本谁也不能说这次破坏是一定要发生的是根本不可避免的不可避免的 可是天气预报的产生并不仅仅是由于偶然可是天气预报的产生并不仅仅是由于偶然的原因在偶然性的背后存在着必然性这一的原因在偶然性的背后存在着必然性这一点,可从当时历史条件得到说明首先,当时点,可从当时历史条件得到说明首先,当时的气象科学有了相当的发展温度表、气压表的气象科学有了相当的发展温度表、气压表等重要的仪器早已出现,太阳辐射、温度、气等重要的仪器早已出现,太阳辐射、温度、气压和压和地球自转对气流、天气的影响,也已被人们所认识其次,有线电报的普遍使用,为气象情报迅速传递提了客观可能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天气预报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些说明了,天气预报的产生是19世纪中叶科学家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即使发生一千次风暴袭击事件,天气预报也是不可能产生的而一旦具备了这些条件,即使不发生这次风暴袭击事件,通过别的事件,它也是一定要产生的。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1、它是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坚持唯物主义辩证决定论的有力武器 a.旧唯物主义决定论:坚持世界自身是自身的原因,但割裂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对决定论作了机械的理解,陷入了机械决定论其错误在于,只承认必然性,完全否认偶然性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将一切现象都看成是偶然的,根本否认事物发展的必然性2、它告诉人们,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首先要立足于必然性即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3、它要求人们,不要忽视偶然性,要善于利用有利的“机遇”和偶然性因素三、 可能性和现实性(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1 1、现实性、现实性——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2 2、可能性、可能性——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前途的种种趋势3、如何区分可能性的复杂情况? a.要把可能与不可能区别开来 b.要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c.区分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二)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区别与对立: a.、可能性是事物的潜在趋势,它着眼于未来,预示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b、现实性作为现存的客观实际,它着眼于“现在”标志着事物的现状2、联系和统一 a.两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可能性包含在现实性之中;现实性是已经展开的可能性,同时又孕育着新的可能性 b.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既然现实性包含着可能性,那么,人们办任何事物就要从现实性出发,并对可能性作出全面分析 2、要争取好的可能性,防止坏的可能性 3、既然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有一个过程,那么,人们就应从量的方面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四、 内容和形式(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等等的总和 2、形式—是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3、内容和形式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a.在特定条件下,内容和形式的区别是确定的 b.在某一场合是形式的东西,在另一场合中又可以成为内容,反之亦然(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对立: a.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在事物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b形式则是事物存在的方式 ,是适应内容需要产生并为内容服务的。
2、统一: a.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侧面,它似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 b.二者是相互过渡,相互作用的 c. 内容和形式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首先,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其次,形式对内容的巨大的反作用,或者促进,或者阻碍内容的发展 再次,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是矛盾运动的过程,内容是较活跃的、易变的;形式则相对较保守和稳定三)内容和形式范畴的意义 1、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的内容,反对片面的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材料: 美女西施因为心口痛,皱着眉头,按着胸口在路上走,因而别有一番风姿邻居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以为很美,也学西施的样子,结果弄得更加丑陋不堪 —— 翻译自《庄子·天运》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唐)王维 “东施效颦”是不可取的,因为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离开内容,单纯追求形式必然是矫揉造作,适得其反2、在重视事物内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形式的作用,把充实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
3、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于内容的各种形式,发展内容,繁荣形式五、现象和本质(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1、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本质和必然性之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2、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它可分为真象和假象 真象:是指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是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真象都是客观存在,是由各种客观的实际条件造成的假象不是错觉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本质和现象的对立 ( 1)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表面的东西,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本质则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是事物内部深藏的东西(2)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本质则相对稳定 (3)现象可为人的感官所直接感知;本质则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2、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1)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 (2)现象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它从属于本质三)本质和现象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两者的对立决定了科学研究、科学认识的必要性,说明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材料: “飞碟”,这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不解之谜据报道,1947年6月24日,美国一个灭火器材公司的老板驾驶私人飞机在华盛顿州的喀斯特山上空飞行,当他飞近雷尼尔峰时,突然遇到几个圆形物体,构成一个交叉的队形,在距他约25英里之内高速飞行后来他对记者说,这些东西“象一个碟子掠过水面那样飞行”从此,“飞碟”一词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各地不断有人报告看到“飞碟”—不明空中飞行物其形状各种各样,有火球状的,圆锥形的,草帽形的,轮胎形的,雪茄形的……甚至有过飞机遇到“飞碟”后坠毁或消失的报道还有人拍下了“飞碟”的照片 看来,“飞碟”这种自然现象确实是存在的,那么“飞碟”究竟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人们的看法却大不相同 有人说,这是错觉,幻觉,是气球或行星和流星;有人说,这是人们对空中物体如陨石、云块、鸟群、人造卫星、球状闪电等的误认;有人说,它是“外星人”派来的,是“宇宙人”来地球旅行和探险的使者……… 揭开“飞碟”之谜,现在为时尚早,但它说明了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和对立 2、科学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A,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尽可能地占有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工、处理感情材料区别真象和假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六、六、 系统和要素系统和要素((一)系统和要素的含义及其特点一)系统和要素的含义及其特点 1 1、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A A 整体性整体性 B B 统一性统一性 C C 复合性复合性 D D 稳定性稳定性 2 2、要素: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要素具有以下特、要素: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要素具有以下特点:点: A A 个别性、局部性个别性、局部性 B 多样性、差别性 C 不可分割性 D 不确定性(二)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1、从整个世界的等级联系和过程的推移来看,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2、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系统就是系统,要素就是要素,具有确定性 3、任何七个系统相对于更高一级、范围更广的系统而言,它们又转化为要素;任何一个系统的要素又是较低一级要素的系统二)系统和要素范畴的方法论意义1、系统观念的认识论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使人们从认识实物及其过程,进到认识系统,这是理论思维角度的重大转换。
2、系统观念为我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论的原则: A 整体性原则——这是系统方法的核心 整体性原则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认识进入到“组织性”、“相关性”、“有机性”的认识,从对事物单向研究进入到多向研究,从线型研究进入到非线型研究 系统和要素的矛盾关系: 系统整体大于其要素相加之和(占主导) 系统整体小于其要素相加之和(纯机械关系中)系统整体等于其要素相加之和(纯机械关系中) B 有序性和动态性原则 C 等级系统和系统发展原则 D 模型化和优化原则七、结构和功能(一)结构和功能的含义1、结构—是表征事物内各要素的组合方式,结合方式的范畴结构的特点: 结构有较强的稳定性; 结构是有序的; 结构是发展的 2、功能—是事物作用于他物的能力,即系统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功能分为以下几种 元功能—一个要素在孤立状态下不依赖于整体而具有的功能 本功能—各个要素的“元功能”的机械和 构功能—事物的结构所形成的功能二)结构和功能的对立统一 1、两者是有差别的,对立的 A 结构指向要素的构成方式;功能则指向事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B 同构异功现象和同功异构现象 2、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事物的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构功能” B 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 熵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只能不可逆转地沿着一个方向转化,即从对人类来说是可利用到不可利用的状态,从有效地到无效的状态转化 熵:指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 C 事物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三)结构和功能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结构方法(即内描述方法)是从结构上认识、复制和创造事物的方法 2、功能方法(非描述方法)是从功能过程来认识、复制和创造事物的方法即功能模拟的黑箱方法 3、结构—功能方法思考题: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判断说明题: ①任何事物的联系都依赖于特定的条件 ②离开了活人身体的手,只能是名义上的手3、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分歧4、简述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原理5、试述运动、变化、发展的异同。
6、试述新旧事物的含义及区分标志?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7、简述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8、如何理解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区别和联系 9、简述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 10、简述本质与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11、判断说明题: a 偶然性是科学研究的大敌它对科学的研究是有 害的 b 自由就是意味着人们的行动摆脱了必然性的制约 c 海底捞月和大海捞针都是可能性 d 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 12、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 13、运用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 14、简述系统和要素的含义及其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