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惠州市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
10页2014-2015学年上学期惠州市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讲评(含答案)(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签字笔)填写相关栏目(如学校、姓名、考生号等)并在试卷上直接答题答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反哺(bǔ) 籼稻(xiān) 崤山(xio) 毋庸置疑(m) 潜移默化(qiǎn)B.契约(q) 履行(lǚ) 即使(j) 商贾云集(gǔ) 管中窥豹(guī)*C.眺望(tio) 俯瞰(kn) 阐明(chǎn) 炯炯有神(jiǒng) 头晕目眩(xun)D.证券(qun) 梵语(fn) 卑鄙(p) 载歌载舞(zi) 潇洒倜傥(t)【A项“毋”读w,“潜”读qin;B项“窥”读kuī;D项“梵”读fn,“鄙”读bǐ】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德国《经济新闻报》文章称中国2014年研发投入将超越欧洲,有望于5年后超越美国近年来,中国正不遗余力地转型经济模式,希望把国家打造成为技术创新大国。
B.在第十届珠海航展上,六机筋斗、三机交叉、半滚倒转着陆……“八一”飞行表演队鬼斧神工的表演让世界看到了歼-10的优异性能,展示了中国空军近年来的迅速成长C.一场拿破仑主题拍卖会16日在法国枫丹白露市举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众多“皇帝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一顶拿破仑曾经戴过的帽子更是拍出了180万欧元的高价,令人高山仰止D.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价持续下挫,目前已跌至四年新低去年刷新购金记录的中国大妈,并未再度慷慨解囊,而是捂金待涨遗:留下;余力:没有使完的力量指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B项“鬼斧神工”形容自然景物神奇巧妙或建筑、雕塑的技艺精巧,非人工所能为,此处对象不合C项“高山仰止”中“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为仰望,“止”为句末语气词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D项“慷慨解囊”形容毫不吝啬、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不合语境3.下列各项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我国针对一直把“秦淮线”作为冬季集中供暖南北分界线的现实情况,有学者认为应以室外温度作为判断当地是否应该集中供暖的决定因素B.恐怕很少有人想到,以卖国求荣、屈膝投降而被世人所不齿的奸臣秦桧早年还一度是个挺有主见、口碑不错的主战派人士。
C.由陈可辛执导,赵薇、黄渤、佟大为等主演的电影《亲爱的》以“寻子”为主题凸显了法律与伦理的矛盾,引得众多观众潸然泪下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埃博拉疫情已造成至少5177人死亡,感染及疑似病例达14413例,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3国成为核心疫区A项暗换主语,将“我国”与“针对”位置对调;B项句式杂糅,去除“所”或改“被”为“为”,“为……所”等同于“被”;D项“根据……显示”杂糅,去除“根据”或“显示”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市场经济框架,但规则和信用这两块基石还不太牢固,存在破损②统而言之,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治与德治统一的经济③市场经济是按规则运作的经济,因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④规则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⑤市场经济又是讲信用的经济,因而市场经济又是德治经济⑥在这里,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A.①②③⑤④⑥ B.②③⑤①⑥④ C.①④⑥③⑤② *D.③⑤②⑥④①【先分述市场经济为“法治经济”与“德治经济”,再“统而言之”,接着分析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并分述两大基石之内容,最后谈中国市场经济现状,故为D项③⑤②⑥④①。
二、古诗文阅读(35分)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晋书李密传》)[注]①醮(jio):改嫁。
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有造诣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在祖母身旁侍候,夜里未曾脱衣休眠,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而忘记疲劳,还用师礼侍奉谯周,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令征召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他上疏给皇帝说:“我因为命运坎坷……”皇帝看了(李密写的陈情表)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凭空得来的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身生虫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抗衡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看出两者成败是一样的。
张华接着又问:“孔明告诫训导的话语为什么那么琐屑?”李密说:“过去是舜、禹这样的君主和皋陶一样的大臣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就会琐碎一点孔明谈话的对象没有一个是能与孔明自己匹敌的,他的言论教导因此详尽琐碎张华认为他解释得很好后来他)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州郡佐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州郡佐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令任上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失去机会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人家有言,谈因说缘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天子在上英明,怎会让这种话得到印证?”武帝对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奏请罢免了李密的官职李密后来死在自己家中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明言教何碎?碎:琐碎 B.后刘终,服阕服:服丧*C.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已:表语气,同“矣” D.武帝忿之 忿:对……生气【已:停止,结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密奉事以孝谨闻 险以远,则至者少B.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D.后卒于家 某所,而母立于兹【都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作“在”。
A项前“以”为介词,“因为”;后“以”为连词,表并列,“又”B项两“之”皆为助词,前者置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者为结构助词,译为“的”C项前“因”为名词,“原因”;后“因”为动词,“依靠,凭借”7.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中未加标点部分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B.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C.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D.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8.以下各项中,句式与“言教是以碎耳”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姜氏何厌之有C.邠人偷嗜暴恶者 *D.吾属今为之虏矣【D项被动句,无倒装现象9.以下各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A.李密父亲早亡,母亲改嫁,自小体弱多病,其祖母刘氏照顾他长大。
刘氏生病后,李密细心服侍,体贴备至B.李密年轻时曾在孙权属下为官,颇有才能,时人多称之泰始初年,李密被征召为太子洗马,他上书《陈情表》辞不赴命C.司空张华问李密他怎样评价刘禅,李密认为刘禅在用人而使国家成败之上与齐桓公相仿D.李密在被晋武帝召见时赋诗一首,语含讥讽,都官从事上奏要求罢免李密官职李密年轻时“仕蜀,为郎”,孙权建立的是东吴政权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①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3分)【①这就是学习的人不能够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选取的原因给分点 所以:……的原因(1分) 深思、慎取(1分) 句意(1分)②如果挖地直到泉水,然后在地道中相见,难道会有谁说这样不可以吗?每分句1分】1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1)以上两首诗在类型和题材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2)试赏析两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不同4分)【(1)①类型上都属咏史诗1分)②均以项羽兵败乌江为咏叹题材或均以项羽为咏叹对象亦可)(1分)(2)①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若“包羞忍耻”,或能“卷土重来”,含惋惜之意。
②王诗认为项羽人心已失,败局已定,为历史必然,其意冷峻辛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12.请默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作答,全选按前4题给分,每空1分,共8分)(1)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陈情表》)(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如今人方为刀俎,_______,何辞为?(《鸿门宴》)(5)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1)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