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画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体现分析.docx
11页国画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体现分析 摘要:我国古代早期绘画题材以人物画为主,内容包括帝王、功臣、圣贤、宗教形象及神话形象国画人物技法是我国绘画技法的重要内容,包括白描画法、工笔画法、写意画法随着历史的发展,国画人物技法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大,被人们广泛运用于陶瓷釉下彩绘制中,呈现出生动形象的工笔画人物形象与寓意深远的写意画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陶瓷釉下彩工艺内涵,提升了陶器器皿的观赏价值本文简要阐述了国画人物技法与陶瓷釉下彩内容,对国画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体现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提出了在陶瓷釉下彩中更好地体现国画人物技法的方式关键词:国画人物技法;陶瓷;釉下彩陶瓷釉下彩是一种瓷器彩釉装饰工艺,又被称为“窑彩”民间手工艺者使用彩色颜料,在已经成型的素胚上绘制出各种装饰纹路,再使用白色透明釉一次烧成,烧成之后的图案被覆盖在一层透明釉之下,表面光亮柔和、晶莹透亮在釉下彩工艺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尝试了多种不同的绘制方法,将不同的图案绘制于陶瓷器皿上,中国画人物技法的使用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陶瓷釉下彩的装饰水平,景德镇的人物青花釉下彩就是国画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运用本次研究引入了大量陶瓷釉下彩作品,分析其中国画人物技法的运用及效果,以此探究国画人物技法对于陶瓷釉下彩装饰效果的提升作用[1]。
一、国画人物技法与陶瓷釉下彩工艺概述(一)国画人物技法国画人物技法主要包括:白描画法、工笔画法、写意画法白描画法是最早出现的国画绘画技法,指用流畅、均匀的线条绘制图案唐朝吴道子将白描画法的线条发展到有粗有细的形式,能够进一步生动体现出远近变化与不同的厚度到清嘉庆年间,白描画法愈发成熟,可以细化为18种画法,比如:行云流水描、混描、蚂蝗描、柳叶描、减笔描、枯柴描、战笔水纹描等工笔重彩画法就是指一种色彩浓艳,带有装饰性质的画法,具体过程为:起稿—勾线(勾勒、勾填)—分染底色—着色—罩色—提色这一方法多用来绘画人物肖像,绘制出来的肖像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写意画法主要是指绘画者先使用炭笔在画纸上勾勒出具体的轮廓,再蘸墨画主要的线,大面积涂染墨色,之后逐次加重墨色,表达明暗、结构与层次的变化,生动体现出人物的表情与精神在陶瓷釉下彩中使用的国画人物技法,多是写意画法与工笔重彩画法[2]二)陶瓷釉彩工艺釉彩是指陶瓷的一种表面装饰方法,具体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釉上彩工艺具体过程为:烧制出白色釉瓷器,在表面绘制图案,之后二次入窑低温烧制,使图案固化成型,一般烧制温度在600~900 ℃釉上彩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彩料品种较多、色调丰富的特点,但是由于烧制的温度没有达到釉层的熔融温度,彩绘不能够浸入釉中,容易褪色。
图一是釉上彩作品《春讯瓶》,可以看出其表面有明显的凸起感,花色高低不平[3]釉中彩工艺具体过程为:将施过釉的陶瓷胚经过800 ℃的低温素烧,之后在表面进行绘制,在表面喷涂一层薄薄的釉层,经过高温烧制,控制温度在1 000~1 025 ℃釉中彩工艺使用的是一种高温快烧的陶瓷颜料,使彩色颜料能够于陶瓷表面熔化,花色能够浸入陶瓷釉中经过釉中彩工艺处理的陶瓷具有较强的耐磨损性与耐腐蚀性,且具有表面光滑、无凹凸感的特点釉下彩工艺具体过程为:使用色料在已经成型的素胚上绘制不同的纹饰,之后进行罩釉、入窑,烧制温度控制在1 200~1 400 ℃,将绘制的图案封到透明薄釉层中,使其表面光滑釉下彩的优势是色彩保存良好,但是由于其烧制温度过高,能够满足条件的色料种类较少应用这一工艺的常见国画方法是写意青花装饰三)国画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运用在陶瓷釉下彩中使用国画人物技法,需要先在陶瓷素胚上勾勒线条,进行描稿,之后用一层薄釉罩上,入窑经过一次高温烧制在胚体上绘制国画人物的过程,需要考虑胚体的吸水特点,考虑胚体对运笔所产生的阻力,由于陶瓷胚体较为粗糙,胚体阻力较大因此,为了提升国画人物技法的效果,建议合理选择绘制使用的色料,一是避免在彩绘的过程中由于颜料过干而出現滞笔的情况,二是避免由于颜料过湿而出现晕色的情况,三是避免由于颜料呈色不正而出现次品[4]。
二、国画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体现为了更好地分析国画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体现,本文列举一些经典的陶瓷釉下彩作品进行分析,帮助人们体会其中的装饰意义与艺术美感图二是磁州窑黑彩人物双兔纹罐,陶瓷整体白底、黑花,图案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结合纹罐表面可以看出,这是国画人物技法中的描白画法与釉下彩的结合图案从上到下共有6层,近口位置绘有缠枝菊花纹路,下方依次绘制了波浪纹路、花卉纹路、几何纹路,中间位置绘制人物肖像与双耳兔,人物为仙女、侍女模样作品是宋元时期北方著名民窑作品,具有画面内容丰富、格调质朴的特点,富含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白底黑彩的装饰手法将陶瓷釉下彩与人物白描技法有机融合,这也是当时陶瓷釉下彩中人物装饰的创新之举[5]图三是青花人物纹缸,具有直口、平沿、深腹、平底的特点,内部施以白釉,外部绘制青花人物纹样对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画面主要元素是山石、军帐、军旗、吕布、侍者、武士、兵器画面中吕布面对李肃,李肃手捧珍宝献给吕布,身后几名侍者也纷纷手捧珍宝这幅作品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画面中的故事场景来源于《三国演义》—“馈宝说吕布”这一章节,人物形象由粗细不一的线条构成,颜色填充饱满,是人物国画技法中工笔画技法与釉下彩的结合,也是崇祯时期青花器的上佳之作[7]。
图四是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具有辙口、短颈、直腹、方底的特点观察此瓶,可以看出作品是国画人物技法中的写意画法与釉下彩的融合之作瓶颈部绘制了对称的竹节纹样,腹部四边分别绘制了“渔家乐”“江中饮酒”“高士”“携琴访友”等图案,人物形象抽象,意境悠远这是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作品,胎体洁白坚硬,画面构图舒展,青花色泽明艳,层次分明,人物姿态饱满,形象生动,将高士的闲情雅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图五是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具有辙口、溜肩、长颈、圈足的特点这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作品,是典型的写意画法与釉下彩的结合瓶身布满青花装饰,采用通景式构图手法,画面中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几名雅士坐在山水之间谈笑风生、悠然自得,体现出雅士隐居的生活情趣这一作品表面装饰的绘制技法融入了分水皴的手法,以浓淡差异体现山水的层次感,形成空灵、雅致的意境[8]三、在陶瓷釉下彩中更好地体现国画人物技法的方法在分析了上述作品之后,可以发现,在陶瓷的釉下彩工艺中运用国画人物技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均有较高的艺术价格为了更好地发挥技法优势,丰富陶瓷装饰表面构图,提升图案审美价值,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注意勾线技巧在陶瓷釉下彩工艺绘制中,使用工笔画法绘制人物形象,可以使用传统中国画中的“骨法画笔”技巧,即通过调整笔墨线条,展示图案的布局结构,呈现出不同物体的重量感、立体感、空间感、运动感。
以崇祯时期青花人物纹缸中的图案为例,作者通过粗线条勾画近处旗帜的边缘及其人物身体结构,通过细线条勾画人物的头发、身体衣物结构及远处的树枝等,从而恰到好处地表达不同的人物形象,形成合理的构图二)看重着色效果,利用渲染的手法表达意境在人物技法的使用中,可以运用混水法、喷刷法等对图案进行晕染,形成大片的着色效果,营造出自然的色彩环境,通过明暗、浓淡变化渲染意境以清康熙年间山水人物图方瓶为例,其通过大面积的渲染,凸显部分风景与整体风景之间的差异,对比出树木与远山之间的距离、高低,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三)把握意境规律,提升整体构图效果使用写意画法绘制釉下彩图案,需要注意写意传神的特征,不仅要保证形似,更要神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分染、罩染、烘染等不同的手法,根据陶瓷瓷胚的表面光滑度与成熟度適当改变笔锋与手法,能够创造出更多的造型,体现出风景及人物的柔和美,进一步强化陶瓷的构图效果,比如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四、结语综上所述,在陶瓷釉下彩工艺环节中使用国画人物技法,借助描白、工笔画、写意画等不同的技法形式,能够有效增强陶瓷表面装饰效果和瓷器胚体的立体效果根据目前国画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运用情况,要想更好地实现二者的融合,需要提高对国画人物技法的运用程度,根据陶瓷的特点,从着色、写意、结构、创作、线条勾勒等不同的角度入手,完善陶瓷表面的人物画创作,进一步提升陶瓷表面的装饰美感。
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前辈的技术理念,还需要感受现有陶瓷作品中的技法、意境及构图,把握陶瓷与国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人物绘制中,为我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作者简介尹建华,1962年5月生,男,汉族,湖南邵东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参考文献[1]赵耕.国画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体现[J].景德镇陶瓷,2019(6):31-32.[2]佚名.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永强鲁青瓷釉下彩作品鉴赏[J].山东陶瓷,2019,42(3):1.[3]喻天柱.浅谈釉下彩瓷的发展[J].艺术大观,2019(19):1-2.[4]蒋永刚,邢衍亮.一种陶瓷制品手绘釉下彩用夹持装置:210233424U[P].2020.[5]王冰青.国画人物的色彩应用[J].神州,2019(33):42.[6]赵文达.姚永康意象陶瓷雕塑技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艺术学院,2019.[7]王占宇.浅论陶瓷画与中国画的关系[J].景德镇陶瓷,2019(3):37-38.[8]穆俏言.从工艺技法看磁州、吉州二窑釉下彩的差异[J].收藏,2019,357(3):118-12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