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级公开课:《论语八则》教案.doc
4页[教学内容] 《论语》八则[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文知识2、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3、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4、背诵课文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教学难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构想]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教学步骤] 一、导入(质疑激趣) 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出示成语,导入《论语八则》 二、孔子、 《论语》简介师生交流 ,明确:《论语》的“论” ,习惯上读 lún三、诵读,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首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则”理解课文,最后背诵课文 听读课文,思考: “子曰”是什么意思?(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提示诵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海女知之、是知也等三个通假字:“说”通“悦” , “女”同“汝” , “知”通“智”) ②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此环节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心中有数] (3)学生齐读课文,强调读错的字四、师生互动,学习课文: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质疑,理解课文字词句然后用多媒体逐一讲解对个别词句、特定句式,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第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还讲到个人修养的问题,表现了孔子对于学习实践、学习需结友、学习与自我修养密不可分的深刻见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第二则主要讲学习方法,既阐述了新旧知识衔接迁移的观点,又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一般都认为“温故”和“知新”是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 (见《论语•子张》 ) ,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
《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样的一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 “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收到效果罔” “殆”二字历来解释纷纭朱熹注云:“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习其事” ,指的是不读书讲这一章,要防止产生片面理解,要使学生认识到“学”是基础孔子就很重视“学” ,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第四则讲学习态度问题,当然也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态度——谦虚、诚恳、老实切不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第五则是讲学习态度这里孔子借回答子贡的问题,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敏好学,勇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表现了孔子对机敏努力、勤学好问风范的推崇第六则是孔子的自述 “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方法, “识” ,记住,强调要把学过的知识牢记在心里,不断积累。
“学而不厌”讲的是学习态度, “厌” ,同“餍” ,满足的意思,提倡的是“学无止境”的境界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育学生孔子一生都是这样做的,却说“哪一样我能做到呢?”显然,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词第七则讲学习态度孔子强调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资,这里是“借鉴”的意思第八则也是讲的是教的方法,先让学生思考、表达,再给以适当的启发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再教他就没有作用这里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否则,教者讲得再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总之,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五、自由背诵课文六、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成语2、学习态度3、学习方法 4、你觉得《 八则》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5、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6、论语其他内容补充七、课堂练习八、课后作业九、板书设计《论语》八则成语: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教学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