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动车组作业指导书crh380blm3100自动外端门检查及调整.doc
16页维修项目:自动外端门检查及调整 适用车型CRH380BG版本HJ-HD-2015-6-V4.1修程二级检修周期80万公里/720天分类A类系统车内设施车厢号全列供电条件有电&无电作业人数2人作业时间30分钟/辆注意事项1.穿戴安全防护用品,佩戴安全帽2.确认接触网断电,挂设接地杆,动车组施加停放制动,车辆必须处于静止、停稳且其电源断开的状态3.做好防溜措施,确保车辆不会溜车4.危险!容易受伤!5.操作支架或三角皮带机械时门系统的供电装置必须关闭!可以通过安装在 DCU 旁边的开关关闭电源6.该机构内设有张紧的弹簧 严格按照拆解说明进行操作不要在未参照正确程序说明的情况下打开该弹簧7.作业前由作业组长确认动车组停车对标位置,确认无误后通知本小组成员开始作业参考资料1.《关于印发<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的通知》(铁总运[2013]158号)2.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修订动车组一、二级检修质量标准的通知》(运辆动车电[2015]1501号)—《CRH380B(L)-M3-10-02-004自动外端门检查及调整》3.NC13 CRH 380 项目自动风挡门备注1.如实填写检修记录并及时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回填。
2.:安全风险3.:质检员结果确认 4. A类项目质检员结果确认不少于10%,当日结果确认项目需在日质检计划中明确,同时未在计划中明确的项目需按照《哈尔滨动车段运用检修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卡控5.本指导书适用车型为CRH380BG型一单(5546-5585)、CRH380BG型二单(5586-5600、5626-5636)、CRH380BG(简统)型(5684-5729)动车组版本变更信息版本修订日期更改情况说明编制审核批准A12012.08.01根据《关于
穿戴防护用品1.2领取派工单1号按作业项目领取信息系统生成完毕的派工单1.3领取及运送工具、材料1号、2号到工具室领取配送完毕的自动外端门检查及调整工具材料,并对其数量及状态进行确认1号、2号将工具材料陪送到作业区域 领取工具、材料 将工具包送到作业区域1.4领取主控钥匙1号到调度室与调度员进行交接,领取主控钥匙 签字登记 领取主控钥匙1.5作业条件确认触电风险:作业前确保受电弓不与高压线相连接溜车风险:作业前确认车组施加停放制动1号确认车组停放制动已施加,受电弓已降下,接触网有无电显示屏显示已断电,接地杆已挂,防护号志已设置,动车组按规定位置标处停车作业条件确认1.6按派工单作业1号确认工前准备完毕,并报告工长经其同意后,1号、2号方可按派工单进行作业2占用司机室(1) 1号使用对讲呼叫值班室申请蓄电池供电,在确认可以蓄电池供电的情况下,闭合司机室控制柜内的蓄电池开关 用对讲呼叫值班室升弓供电 闭合蓄电池(2) 1号将主控插入锁孔打到开位,待HMI屏显示占用司机室后将方向开关打到“前进”位占用司机室。
插入主控打到开位 占用司机室3检查和调整门的位置(1) 2号关闭门,检查确认门扇稳固,互相平行2号用钢尺测量门扇与地板导槽的纵向间隙是17± 3毫米测量间隙(2) 如果门扇与正确位置不远,可以直接调节图中件号4,拧松螺母(5,6),去掉薄垫片(4),松动安装螺栓(2)把门扇降到地板导槽上小心不要损伤门扇上的塑料滑动导槽;手动把安装螺栓(2)松动提升门扇并且把垫片(4)置于安装螺栓的头部与安装座之间调整门扇上部与导轨的底部距离至大约56毫米;关闭门并且拧动安装螺钉调整两个门扇以保证前面密封彼此贴合而且门扇处于同一个高度最后把下螺母(5)拧紧到门扇上;把上螺母(6)拧紧到安装座上调整原理图4检查并调整门打开止动器的位置(1) 2号将门完全闭合并且标注移动架与轮廓的位置,然后将门完全打开,用卷尺测量标记与移动架标注点的距离正确距离是560毫米移动架(2) 调整方法:拧松两个螺栓(1);检查确保门完全闭合并且标注移动架(3)与轮廓的位置;将门打开,标记与移动架标注点的距离是560毫米 不能超过这个距离!);将止动器(2)顶着移动架(3)放置,并且拧紧两个螺栓;检查确保打开锁闭功能正常工作。
如果没有,重新调整止动器调整原理图5检查及调整移动架轮(1) 支架尾轮可以垂直调节当轮子轻压槽顶的时候说明调节已经正确到位1号手动检查门扇的运动,闭合弹簧自动关闭通道门所需的动力:完全闭合的位置打开力最大为100N,而由于弹簧的作用力,在完全开启位置最大力增加到大约130N移动架尾轮(2) 调整方法:拧松锁紧螺母(1);通过转动调节螺钉(2)调节尾轮当轮子(3)压到上导槽以便其用手指就能转动时,调整已正确完成;拧紧锁紧螺母;以同样的方式调节其他移动架;手动检查门扇的运动注意:不要把移动轮上的过紧,因为所产生之应力会缩短轴承和轮的寿命调整原理图6检查并调整关闭锁闭系统(1) 1号检查确认门锁正确地锁入闭合位置,检查锁接合后锁闭感应器应发出了信号注意:门扇位置在调整锁闭装置前必须正确调整好锁闭杆(2) 调整方法:关掉门系统的电力供应;完全关闭门将钥匙插入锁(1)孔中转动将门锁上;如果锁闭杆(2)碰到反螺栓松动螺栓让它们沿着插槽移动;松动锁紧螺母(5);通过旋转调节锁闭杆的垂直位置,直到锁闭杆的最高位置刚刚顶到装置底部;拧紧锁紧螺母,松动锁紧螺母(4);调节锁闭杆的水平位置到门装置轮廓的中间。
确保锁闭杆与装置是垂直的,拧紧锁紧螺母;打开及关闭门如果锁闭杆在完全上升前就达到了装置底部,根据以上指南重新调可以避免上锁时损伤锁闭装置;打开及关闭门将反螺栓(3)顶/对着锁闭杆装上拧紧螺栓;调节感应器位置以便锁驱动时DCU能收到信号;锁闭杆的磁位可以在锁闭杆底部的孔(6)中看到调整原理图(3) 如果锁闭装置必须被更换,锁轴附件的两个螺母必须被卸掉,然后门扇轮廓内的锁闭装置才可以被卸掉锁轴附件螺母7检查并调整打开锁闭系统(1) 1号检查该门锁应完全锁在开启位置(最小开度为1097毫米)注意:门扇位置在调整锁闭装置前必须正确调整好!门扇锁(2) 调整方法:完全打开门(额定的打开宽度是1100毫米),把钥匙置入锁(1)中旋转锁上门锁闭圆柱销(2)需延伸至刚刚在配合片(3)之后如圆柱无法延伸,这就意味着锁片还没处在正确的位置而安全销(5)阻止了锁闭销的延伸;松开锁闭片的两个螺钉(4)并且沿着凹槽平移(最大平移距离为±毫米),直到安全销伸出的足够长,可以使圆柱销(2)延伸到下一个配合片位置旁检查确保配合片不会把安全销推出其移动范围外;拧紧两个螺母(4)再次对门进行关闭打开再次检测确保锁闭销可以自由延伸而且门锁入打开位置,避免上锁时损伤锁闭装置。
调整原理图(3) 如果锁闭装置必须被更换,标记锁片在门头轮廓的位置,移除螺母并把置换锁片放在同样的位置再测试其功能螺母位置(里侧)8检查并调节三角皮带的张力(1) 1号在松弛的皮带中央施加1N的力(100g砝码),确认皮带挠度范围在4毫米+/-1毫米之间自由传动带(2) 一个辨别正确张力的通用经验法则是,皮带不会松弛时不会有过度的下垂而且皮带和带轮的齿连接必须是紧固的调整方法:松开电机单元的四个紧固螺丝(3);松动锁紧螺母(2);用调节螺丝(1)调节皮带张力注意:不要把皮带调过紧,因为合成应力会缩短轴承和皮带的寿命;上紧锁紧螺母以及四个固定螺丝调整原理图9检查和调节内部传感器(1) 门系统须处于可以监控传感器状态,避免自动运行这主要是由电脑来完成另一个办法是在门运行路线上设置一个障碍来防止门关闭门尝试关闭几次后由于障碍存在停止关闭运行,此时就可能在DCU仍在运行的情况下手动移动门扇内部传感器对门扇的支架起反应每当支架末端运动到感应器下面的时候它就会感应感应器内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这个转换通过慢慢将门闭合来查找感应器的转换点当门完全闭合前3毫米+/-1毫米转换发生(感应器内二极管亮),说明转换点是正确的。
传感器(2) 调整方法:确保在在闭合位置门扇互相顺畅吻合;关闭DCU,移动门扇至完全闭合位置;断开脉冲感应器(1)上的线缆连接器(连接器X12)断开遥控传感器线缆(连接X7/X8);打开DCU,用电脑下达打开命令或短暂地连接遥控传感器线缆激活打开;门开始打开,打开大约几百毫米之后停止,给出失败指示数5(功能指示LED闪动5次);手动移动门,将螺栓(2)拧松并移动内部位置传感器(3)以便在门完全关闭前3+/-1毫米的时候收到信号(传感器发光二极管(4)亮起);用塞尺调节感应器(3)与配合片(5)的距离在0.6-0.9毫米;重新上紧螺栓;关闭DCU重新连接脉冲感应线缆重新连接遥控传感器线缆;设置脉冲;根据以上的检测指示检测调整调整原理图10检查安全功能(1) 2号放置一个障碍物,关闭和打开门,确认门在关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能迅速开门如果尝试打开的次数超过设定极限值(五次)的话,门将停止在障碍物前,并保持在该位置上功能发光二极管将周期性闪亮4次自动外端门(2) 门在关闭过程中受到阻挡,门朝相反的方向动作,直至完全打开在开门等待时间(通常为10秒钟,该参数可由个人计算机调整)以后,门将开始关闭。
如果尝试关闭的次数超过设定极限值(五次)的话,门将打开到接近完全打开的位置,并保持在该位置上功能发光二极管将周期性闪亮4次检查完毕后,2号断开电源,然后再接通电源,以便重新起动该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