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城之春》民族化风格及其美学价值.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6884329
  • 上传时间:2018-06-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21.9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城之春》1 9 4 8 年黑白片1 0 0 分钟上海文华影片公司出品●●●重读经典民族化风格及其美学价值编剧:李天济导演:费穆摄影:李生伟主演:石羽( 饰戴礼言)崔超明( 饰老黄)韦伟( 饰周玉纹)李纬( 饰章志忱)张鸿眉( 饰妹妹戴秀)故事梗概:抗战胜利后的一个江南小城,城头有着残败的城墙,城内是战火肆虐后的断壁残垣又一个春天降临死水一般沉寂的小城,也来到乡绅戴礼言家破落的后院面对着家势倾颓的局面,戴礼言拖着病体终日郁郁寡欢妻子周玉纹与丈夫结婚八年,其闻分居已有三年她在这样死气沉沉的家庭和毫无感情的婚姻中,麻木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仅存的一点乐趣就是在丈夫的妹妹那间有着阳光的屋子里绣花,和趁上街买菜、给丈夫抓药的间隙走上城头,求得片刻的逃避与超脱青年医生章志忱来访,他是戴札言的老友也是周玉纹过去的情人他的到来为戴礼言一家注入了生机,也让周玉纹已如止水的心泛起了巨大的波澜一场痛苦的纠葛与挣扎之后章志忱离开小城,并与戴礼言的小妹戴秀约好今年暑假再来,或许他再不来了周玉纹和丈夫戴礼言登上城头目送他远去⋯⋯一、引言费穆被誉为“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祖籍江苏吴县,字敬庐,号辑之,1 9 0 6 年生于上海。

      1 0 岁时随家人迁入北平,进入法文高等学堂专修法语1 9 5 1 年因心脏病在香港病逝受家学影响,费穆爱好古典诗词,法文流利兼通英、德、意、俄等国文字,这使得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化都有所涉猎和研究不仅如此,费穆对历史、地理、数学、哲学、政治艺术甚至宗教经文等知识也颇有兴趣他过分用功以致造成左眼失明,之后他仍用一只近视的右眼苦读不辍早年费穆曾在北平任某矿山事务所会计,并开始 撰写业余影评1 9 3 0 年,2 4 岁的费穆在罗明佑创立的华北电影公司做字幕翻译和编写说明书的工作他因 此接触了二三十年代引进的若干欧美影片和一些优秀国产片,并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费穆后又转入罗明 佑创立的另一家联华影业公司,在其下属的北平“五厂”工作1 9 3 2 年费穆应罗之邀,南下上海并在联华冯好上海“一厂”任导演,由此开始近二十年的导演生涯通过执导《城市之夜》( 1 9 3 2 ) 、《人生》( 1 9 3 3 )和《香雪海》( 1 9 3 4 ) 三部电影,费穆作品的诗化风格逐渐成型到拍摄《天伦》( 1 9 3 5 ) ,他开始掌握了自己所独有的写意风格电影语言在早期探索中,费穆有意识地为影片寻找一种突破“影剧”化的路径,并注重对电影意境和氛围的营造。

      在这个过程中,他自觉借鉴了古典诗文抒情、写意、造境的创作手法,从而为他的影片风格带来强烈的诗性气质此后,费穆又拍摄了几部实验性的戏曲影片:《斩经堂》( 1 9 3 7 ,与周信芳合作) 、《古中国之歌》( 1 9 4 1 )以及《生死恨》( 1 9 4 8 ) 从这些戏曲影片以及“孤岛”时期编导的一些话剧作品中( 如,《浮生六记》《杨贵妃》) ,费穆进一步从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发掘 出一些有用的元素,如表演风格、空间造型和场面调度等,并将这些探索的成果运用到他今后执导的影片中经过十六年的苦心探索和实践,1 9 4 8 年即他辞世前三年,费穆拍出他的巅峰之作《小城之春》( 以下简称《小》) 《小》的诞生,标志着作为费穆个人风格同时也独具民族风格的诗化电影最终成熟作为一个时代创作的整体特点,上世纪4 0 年代的中国电影继承了几千年来“文以载道”的艺术传统,带有强烈的社会教化色彩,题材和内容与时政联系紧密《小》不同于同时代的一些主流影片,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1 9 4 7 ) 等主要描写宏大的历史变迁和复杂的阶级斗争,导演把故事的背景放置在~个远离战乱的小城,弱化其叙事性,着重深入表现作为个体的人在情理欲望之间挣扎取舍的心理体验。

      《小》的这一特点,让人联想起上世纪3 0 年代的现代派诗歌:注目于自身的内心世界,抒写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潜流这一风格的影片在4 0 年代的中国电影中是不多见的生不逢时的《小》,上映一个星期就遭致多方的恶评,以致草草地被冲刷出动荡的时代洪流但是《小》并非像当时有些评论所批判的那样:“脱离时代”“偏安于精神的一隅”“通篇只有小资产阶级没落的伤感”在这部影片的内里,我们仍然可以隐约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在《小》的故事背景中虽然看不见墙头张贴的标语、悬挂的旗帜,也听不见街头的广播、口号,只有防空警报和宵禁以及人们偶尔流露出的灰色心绪,提醒着我们那仍是时局动荡的年代然而片中残败的城墙与废墟中的家园,既是抗战后中国普遍现状的写照,同时也衬托出禁锢人 的内心的情绪色彩影片设定的季节~~春天既是自8 I ..巾外文艺怒‰然万物复苏的时节,也象征着新旧时代的交替这一时期的中国,新生的事物从断墙残砖的缺口涌进来,一部分知识分子渴望冲破旧时代、旧传统的围困和束缚,迎接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洗礼 这一大时代背景也可从片中有代表性的角色设置窥见端倪:戴礼言代表封建没落贵族的精神面貌:身为西医的章志忱欲去现代都市上海求学;戴秀则是典型的时代青年;更有意味的是片中戴礼言之妻周玉纹则是在新旧文化之间徘徊挣扎的矛盾角色。

      一方面她向往自由的爱情和小城外的世界,另一方面她又自觉皈依儒家的礼仪道德,始终冲不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综观影片的思想内容和拍摄技艺,《小》是一部兼具民族风格和现代性的电影近半个世纪之后,这部曾经淹没在时代洪流中的作品终于重见天日,让我们得以重新欣赏它独特的魅力二、《小城之春》对传统戏剧的继承和超越费穆曾说:“与其说是中国电影中了文明戏的毒,毋宁说是受了文明戏的培植所谓“文明戏”就是与传统戏曲有深刻渊源的一种话剧他意识到戏剧艺术对电影的深远影响,并尝试借鉴传统的戏剧艺术来发展电影这一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兴艺术费穆自己也拍摄了《斩经堂》《生死恨》等京剧艺术片和《联华交响曲·春闺断梦》《前台与后台》等戏剧小品,通过这些拍摄实践,他从戏剧中吸收了很多有益的元素来发展电影的表现技巧在拍摄《小》时,费穆有意识地借鉴了传统戏剧 艺术的舞台表演他在处理演员的肢体表演上,借用传统京剧的“四功”“五法”如影片开始交代小妹一场景时,演员张鸿眉在房中穿衣时夸张的动作,女主角周玉纹几次进入章志忱房间的步态以及片中随处可见的剧中人物眼神的流盼、舞台化( 而非生活化)的对自都有明显的戏剧舞台表演痕迹此外,《小》的画面构图( 多借鉴戏曲舞台的正面构图) 、人物出画方式( 多从两边出画) 也打上了戏曲表演印记。

      费穆还从京剧等传统戏剧领悟到电影的构图风格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戏剧吸收了国画的写意传统,并把这种写意传神的造境技法引入电影艺术他说:“我屡想在电影构图上,构成中国画之风格,而每次都失败,可见其难然而在《小》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他这一试验取得的成果如影片片头字幕一段中,通过镜头慢慢横摇展示一大段城墙直至城头站立的女主角时才做短暂的定格这一个镜头犹如一幅缓缓展开的淡墨山水卷轴,只此一个镜头已意境全出《小》的场景布置也借鉴了戏剧的舞台布景不论是屋内、戴家后院还是小城,都是一个闭合的场景,犹如舞台一样与外界是隔绝的剧中人物无非丈夫、妻子、妹妹、老仆和客人,此外并无行人、商铺和其他建筑出现在镜头中这一点甚至影响了“第' - 日宣五代”导演封闭式造型的电影空间理念4 0 年代是中国“影戏”电影在艺术上发展成熟的时期期间主流电影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影戏”电影传统( 即以叙事特别是以戏剧性的叙事为核心,使电影视听构成服务于叙事) 着重于通过戏剧化的叙事手段来表意,直接呈现作品的内涵费穆成功借鉴传统戏剧艺术手法的同时,也在电影艺术创作的探索过程中突破了时代主流“影戏”电影对叙事的执著,摆脱了戏剧性对中国电影的操控和束缚,促进了中国电影“离开戏术的形式,而自成一家数”⋯。

      费穆对影像本体的重视,正如陈墨在《费穆电影论》中所言: “费穆对中国电影的突出贡献之一,是他对电影技、艺的探索,为电影的电影化作出了先锋性的贡献早在1 9 3 4 年,费穆就曾撰文指出自己新的电影观:“我曾极力避免‘戏剧之点’的形成,而专向平淡一路下功夫瞄1 拍摄《小》时,费穆依然贯彻着这一观念,轻戏剧性而重抒情写意并着力表达片中人物的内心体验比如章志忱在后园初遇周玉纹一段在传统的“影戏”中,这无疑会是戏剧性很强的一场戏然而在《小》中,费穆加入周玉纹的内心独白事先交代了章志忱的到来,全知视觉减弱了影片叙述的戏剧性又如对戴礼言服药自杀情节的处理:由于前面情节对安眠药片的再三强调和周玉纹一句“除非他死”的台词作铺垫,加之戴礼言在自杀前夜的一席 话,他的自杀事件的戏剧性得以冲淡三、 :我在小心翼翼地 忘却》,新闻晨报 1 脚://m .d o l l b m o 州m M e “血a _ o 日,1 0 9 0 6 1 “) 2 0 0 2 年3 月2 1 日f 7 1 北京荣信达影视艺术中心2 0 0 2 年出品,田壮壮导演f 8 1 《等待或遗憾——田壮牲谈重拍 ’,( h 婶:,,蚰t1 ∞.c o 啪,e d Ⅳ0 2 ( 1 4 2 3 /o a 0 4 2 3 - 1 1 9 蜘.h 田d ) ,2 0 0 2 年4 月2 3 日。

      f 9 l 费穆:《风格漫谈) ,‘大公报·电影圈》( 香港) .1 9 5 0 年5 月6 日 作者单位:四川文艺出版社)本栏责编:夕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