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竖脊肌阻滞在胸科手术的运用.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8656999
  • 上传时间:2021-08-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2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竖脊肌阻滞在胸科手术的运用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区组随机化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胸科手术的患者共36人,并以奇偶数法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竖脊肌阻滞,对照组应用椎旁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旁神经阻滞复合竖脊肌阻滞应用与胸科手术中,可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满足患者对于镇痛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阻滞;胸科;手术方法胸科手术由于术后可能会留置管道,其疼痛度要高于其他手术,疼痛会导致患者压抑咳嗽、抗拒排痰,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还可能会转变为慢性疼痛,难以治疗所以,必须以有效的镇痛方式,迅速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常见的镇痛方式有三种,即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和静脉镇痛,其中神经阻滞因为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好,使用率高于硬膜外阻滞神经阻滞中的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镇痛泵使用是较为常用的神经阻滞镇痛法,但会有低血压、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竖脊肌阻滞则更加安全有效、操作简单[1]。

      本文对椎旁神经阻滞复合竖脊肌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于收治的胸科手术患者中,使用区组随机化法选取36人,并以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18人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0人,女性患者8人,患者年龄在21岁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39.712.56)岁;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11人,女性患者7人,患者年龄在22岁到56岁之间,平均年龄(38.932.15)岁参与研究的患者应无麻药过敏、凝血异常或其他严重身体疾病,如心、肾功能不全等对两组患者年龄、学历等基础资料对比后可知无显著差异(P>0.05),即无统计学意义,能够进行对比1.2方法两组患者手术前6小时均需禁食禁水禁药,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常规身体机能监测并打开外周的静脉通路,等待手术两组患者使用的麻醉药物均为20毫升的0.5%罗哌卡因对照组患者应用椎旁神经阻滞,主要流程如下在进行麻醉前,患者需以手术切口面向上、弓背低头的姿势侧卧于手术床上进行消毒铺单然后在手术切口一侧的第五节胸椎附近找到穿刺点,具体位置在此胸椎棘突下方旁侧大约2—3厘米的位置找穿刺点需使用强回声胸膜亮线进行辅助,这是一可随呼吸移动的亮线,使用探头在第五胸椎附近位置不断调整方向能够找到一条突状亮线,其在胸膜上缘,这就是第五胸椎横突,以此为依据,确定好穿刺位置[2]。

      进针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从皮肤、肋间外肌到肋间内膜,再刺入椎旁间隙,若穿刺针回抽无脑脊液也无血液,则可以开始注入麻醉药物,注入成功后可以看到胸膜下压实验组使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竖脊肌阻滞法,主要流程如下患者以健侧卧位与手术床上等待麻醉、手术消毒巾铺好后,椎旁神经阻滞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之后借助确定穿刺点位置,然后使用超声引导进针,对患者进行竖脊肌阻滞操作,穿刺点在第五胸椎水平方向、后正中线旁侧大约3厘米的位置,进针后若穿刺针回抽无脑脊液也无血液,则可注入麻醉药物,注入成功后可以看到竖脊肌和横突分离[3]手术后,两组患者均使用自控镇痛即镇痛泵进行止痛,镇痛药物为200μg的右美托咪定与100μg的舒芬太尼稀释成100毫升使用,每小时2毫升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在患者清醒后使用医院自制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根据分数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麻醉效果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1.4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36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数据以t为检验校准,其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 ),并利用X检验形式校准,表述方式为(n%)表示。

      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2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满意度,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的比较[n(%)]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对照组188(44.4)3(16.7)7(38.9)61.1%实验组1815(83.3)2(11.1)1(5.6)94.4%X5.7857P0.01623讨论椎旁神经阻滞是通过对胸椎旁的脊神经和其分支进行阻滞从而达到镇痛目的的,由于椎旁间隙的解剖结构具有较高的连续性,仅需进行单点注射,麻醉药物就会自行向外扩散,所以其镇痛的效果较为明显且并发症较少,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交感神经直接接触麻醉药物,低血压的出现几率升高[4]而竖脊肌阻滞则是一种作用于躯干神经的镇痛方法,这种技术是目前的一种新型技术,在小儿外科、胸科等科室中应用较多这种方法是通过竖脊肌将麻醉药物向纵向扩散,对脊神经进行阻滞,当药物达到椎旁区域的时候,还能够起到一定内脏镇痛的作用且脊肌阻滞不会直接对交感神经进行麻醉,仅有部分药物接触,患者低血压的可能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5]椎旁神经阻滞复合竖脊肌阻滞其镇痛时间更长,且能够给予患者范围更广的镇痛程度,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利于满足患者对于镇痛的需求。

      综上所述,椎旁神经阻滞复合竖脊肌阻滞应用与胸科手术中,可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满足患者对于镇痛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参考文献】[1]闫志兵,王远胜,林华赋,区浩林.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09):19-23.[2]胡云霞,王瑜,卢静,李祥奎.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0,36(02):144-147.[3]高之心. 竖脊肌平面阻滞和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9.[4]郭荣鑫,彭志勇,刘友坦.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06):818-820+824.[5]边悦.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肺叶切除手术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9.-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