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概述.doc
11页1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概述作者:呼梅 高群 谈静 易辉【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输液 配伍稳定性 综述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具有功效独特、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抢救急危重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并显现出良好的疗效截止2005 年底,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有 109 种,其中 4 个品种收入200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下称《药典》)[1]但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临床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除中药注射剂本身成分复杂(如含有酶、皂苷、鞣质、角质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及患者个体差异外, 与中药注射剂和输液配伍后 ,其稳定性发生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为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笔者对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文献报道总结如下1 穿琥宁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是由从穿心莲叶中提取的穿心莲内酯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DAK-K) 而制得的灭菌水溶液,具有解热消炎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及上呼2吸道感染陈氏等[2]报道, 穿琥宁注射液与 5%葡萄糖注射液(5%GS) 、0.9%氯化钠注射液 (0.9%NS)、10%葡萄糖注射液 (10%G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质稳定,常温下8 h 内溶液澄明,外观无改变 ,pH 值及含量基本无变化,紫外扫描吸收曲线形状、吸收峰也无改变。
2 刺五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具有平补肝肾、益精壮骨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栓塞等倪氏[3]报道,刺五加注射液与5%GS、0.9%NS、10%GS、GNS、复方醋酸钠注射液配伍,室温放置 24 h,外观未发生变化刺五加注射液的 pH 值为 4.5~6.0, 以上混合液在 24 h 内 pH 值均在 4.5~6.0 范围内,通过紫外吸收值测定,刺五加注射液主要成分芦丁的含量也基本稳定3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王氏[4]报道,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与 5%GS、0.9%NS、低分子右旋糖苷、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溶液3颜色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配伍后微粒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仍符合规定;丹参酮ⅡA 磺酸钠在 6 h 内测得的百分含量在 98%以上,溶液 pH 值无明显改变,紫外吸收峰无位移,用薄层色谱法检查无新斑点产生;但与 GNS 配伍后溶液的 pH 值变化较大,最低值为 3.04,对血管壁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临床应用时应缓慢滴注;另外,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 10%GS 或 GNS 中 24 h 内 pH 和含量的变化较0.9%NS、低分子右旋糖苷、木糖醇注射液为大,这可能是由于葡萄糖液含醛基、酮基而易引起 pH 值变化而致含量变化。
4 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为灯盏花乙素,具有调节心脑血管系统作用,临床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等陈氏等[5]报道,灯盏花素注射液分别与10%GS、5%GS、0.9%NS、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混合,6 h 内含量均为标示量的 99.0%以上,外观澄明度无变化;与 0.9%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配伍时 pH 值稍有上升;不溶性微粒数与0.9%NS、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高于与 10%GS、5%GS 配伍, 但仍在 《 药典》规定范围内5 复方丹参注射液4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丹参和降香水溶性提取物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对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等有较好的疗效王氏等[6]报道,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 0.9%NS、10%GS、甘露醇配伍时外观无明显变化,pH 值在一段时间无变化,可混合滴注;与 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混合后颜色变化明显,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 pH>8 时成分发生改变, 不可与其混合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配伍时出现混浊,pH 值改变较明显,提示不能同时使用,需用时应分别滴注且时间间隔约半小时6 葛根素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良好的血管扩张药,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疗效确切。
钱氏等[7]报道, 葛根素与 5%GS、0.9%NS、GNS配伍后,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均稳定,4 h 内含量无明显变化但最佳使用条件是在常温下与 5%GS 配伍何氏等[8] 报道, 葛根素注射液原液的 pH 值为 3.6±1,与 5%GS 配伍后 pH 值变化较小,但与0.9%NS 配伍后 pH 值明显升高在常温时,溶液的微粒数在《药典》规定范围内,在模拟高温(37±1)℃时,随着时间的推移 ,混合液中的微粒数逐渐增多,超过《药典》规定范围建议在临床使用中应尽可能与 5%GS 配伍,如确实需要配伍 0.9%NS,则应做到现用现配,并在 2 h 内点滴完毕, 另外还要注意室温的变化57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降酶、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湿疹、皮肤炎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任氏[9]通过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5%GS、10%GS、0.9%NS、GNS、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时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在(25±1)℃、自然光照射下,6 h 内配伍后溶液的外观、pH 值、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药典》规定8 红花注射液红花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临床上用于治疗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
曹氏等[10]报道,红花注射液与 5%GS、0.9%NS、GNS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苷的混合液在 8 h 内(室温) 外观无异常变化,pH 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 其紫外吸收峰也未见明显变化, 不溶性微粒符合《药典》中规定但发现红花注射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2 μm 和 5 μm的微粒数出现倍增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的 Ca2+与红花注射液中的一些成分如糖类结合所致;与 GNS 和低分子右旋糖苷混合后,>2 μm 的微粒也出现剧增现象虽然《药典》对<10 μm 的微粒数无明确要求,但微粒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因此认为红花注射液与 5%GS、0.9%NS 配伍使用较好69 华蟾素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及乙型肝炎的治疗张氏[11]报道, 华蟾素与低分子右旋糖苷、乳酸钠林格注射液、l0%GS、5%GS 、0.9%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 7 种输液配伍后,在室温 26 ℃、24 h 内各混合液均澄明无色泽变化, 含量和紫外吸收光谱无变化, 仅 5%碳酸氢钠混合液的 pH 值略有升高, 此为碳酸氢钠自身缓慢分解所致10 苦参素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苦参素,即氧化苦参碱,有抗炎、抗过敏、利尿、解热、保肝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及肿瘤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低下和其它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张氏等[12] 模拟临床使用方法对苦参素注射液与0.9%NS、5%GS、10%GS 3 种输液配伍后观察,发现苦参素注射液在 0.9%NS 中,40 min 含量下降为初始量的 96.70%,8 h 含量下降为初始量的 84.12%,提示临床应用时宜现配现用;5%GS 和 10%GS在 8 h 以内含量稳定11 血塞通注射液7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调节改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视网膜血管阻塞、心血管疾病等宋氏等[13] 报道, 血塞通注射液与 5%GS 混合 4 h,与10%GS 和 0.9%NS 混合 1 h,均较稳定,含量均为初始量的 98%以上,1 h 以后在 10%GS 和 0.9%NS 中含量下降较明显12 茵栀黄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是由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保肝、利胆退黄、增强免疫机能及抗菌、抗病毒、解热等作用李氏[14]报道, 茵栀黄注射液与0.9%NS、GNS、1O%GS、复方醋酸钠注射液配伍后 ,室温放置 24 h,外观均未发生变化。
茵栀黄注射液的 pH 值为 6.5~8.0,4 种输液与其配伍后,混合液的 pH 值均在 6.7~7.3 范围内通过测定紫外吸收值考察混合液中主要成分黄芩苷的含量变化显示,茵栀黄注射液与0.9% NS、 GNS、复方醋酸钠注射液混合后,紫外吸收值在 4 h 内较为稳定;与 1O%GS 混合,放置 2 h 后,紫外吸收值明显下降,分别为2 h 下降 3.4%、4 h 下降 3.1%、24 h 下降 4.2%13 银杏达莫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为银杏黄酮醇苷与双嘧达莫组成的复方制剂,8具有减慢心率、竞争性拮抗血小板活性因子、扩张动脉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改善缺血组织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学习记忆等作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等疾病宁氏等[15] 报道,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5%GS、10%GS、0.9%NS、GNS 注射液配伍后外观无明显变化,各混合液放置 6 h 后,pH 值及紫外吸收值无显著变化;放置 8 h 后,与10%GS 的混合液紫外吸收值有显著变化,主药含量降低至8O.13%;放置 12 h 后, 与 0.9%NS 的混合液吸收值没有显著变化,其余 3 种混合液主药含量降低程度均很明显。
《药典》规定的双嘧达莫注射液的 pH 值范围为 2.5~4.5,实验中在银杏达莫注射液中滴加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随着碱量的增加,溶液出现絮状物,提示临床配伍应选择酸性溶液,配伍后的 pH 值尽量在 2.5~4.5 范围内14 注射用炎琥宁注射用炎琥宁是由穿心莲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注射剂,具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 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蒋氏等[16]报道, 炎琥宁与 5%GS、0.9%NS、GNS配伍稳定性较好,在 6 h 内各配伍液澄明,无颜色变化,在不同时间紫外扫描图谱无改变,炎琥宁含量与初始含量比较无明显变化,介于99.5%~1OO%之间915 结语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和探讨越来越引起业界重视,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稳定性的研究,将有助于临床正确掌握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中药注射剂独有的疗效参考文献】[1] 庄 洁.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8):21.[2] 陈 琍,孙国兵,冯 军.穿琥宁注射液与 5 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业,2003,l2(7):36.[3] 倪晓霓. 刺五加注射液与 5 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山东医药工业,2002,21(5):36-37.[4] 王艳宁.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与 5 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9(1):5-7.[5] 陈星浩,林翠芬. 灯盏花素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10考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06,(3):58-59.[6] 王祖凤.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 6 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2(6):835.[7] 钱爱而,邹素兰,王晓杰,等. 葛根素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OO3,11(3):58 -59.[8] 何志敏,臧亚如.注射用葛根素与 4 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中草药,2004,35(8):886 -887.[9] 任书青.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 4 种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J].河北医药,2006,28(8):736.[10] 曹毅敏,刘 炜,林 立. 红花注射液与 5 种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J].广东药学,2002,12(4):31.[11] 张国龙.华蟾素注射液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