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绿色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与发展.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37238448
  • 上传时间:2022-01-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8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绿色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与发展    潘建瑞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在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和问题的形势下形成的理论成果,目的在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观是在破解生态难题,缓解生态危机,扭转生态发展方式的背景下提出的新发展观,是对科学发展观内容的丰富与发展绿色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途径、发展制度等方面作出了更为深刻的阐述,对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人民群众对美丽、和谐、绿色的美好生活追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绿色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D61 :A :1004-1494(2019)02-0050-0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逐渐凸显,这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面对这一境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基本国情,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发展道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新发展观,即绿色发展观,它是对我国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创新,也是对科学发展观在理念和实践层面的创新与发展绿色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为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观,建设美丽家园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绿色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在生态理念层面的创新与发展绿色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都是基于当前我国生态问题呈高发态势的境况下形成的发展理念,其最终价值旨归都是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观在生态理念层面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更为深刻的回答,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一)对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是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坚实基础,能够进一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发展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而生态环境中内含的各要素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自然资源,是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经济发展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持续发展如果人类只顾发展经济,追求最高经济效益而漠视生态环境的承载限度,破坏生态系统,就会招致生态环境的惩罚,从而也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另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是以实现生态和谐、人民幸福为主要目的,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我国生态国情日益严峻的境况下,要破解生态瓶颈,补齐生态短板,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生态效益,金山银山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我们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也不能重生态效益而轻经济效益,顾此失彼,走边发展边治理的老路二)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发展科学发展观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处理好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绿色发展觀对其作出了更为详细的阐释,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命共同体,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格局党的十九大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其根本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绿色、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基本需求,突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在尊重自然规律,在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规范人类的社会行为,维护生态系统的永续性与协调性,通过互相作用使之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于自然界,人类通过社会活动不断改造自身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水平,本质上也是人类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改造自然界的能动过程;另一方面,人类改造自然界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不能破坏生态系统如果人类漠视或蔑视自然规律,无节制盲目性地改造自然,不断向自然界索取,其必然结果就是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情的灾难和惩罚三)对以人为本思想的创新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主体地位,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源,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促使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协调好各方面的发展关系,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继而推动社会的永续发展。

      而绿色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和意愿,因为,人民群众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真正践行者和推动者,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所以,绿色发展也要依靠人民群众,正确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并自觉参与绿色行动,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用实际行动创造一个绿色、美丽的生活环境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自然灾害、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对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水质、美丽的生存环境、安全的食品的呼声和需求愈来愈强烈,这表明“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正如习近平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民生权益,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殷切期盼与此同时,绿色发展观的价值取向还体现在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绿色共享不仅仅是全民共享,更是全面共享,换言之,就是人人享有绿色发展成果同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方面也能够全面共享取得的发展成果,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不仅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也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时代之诉求二、绿色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在生态实践层面的创新与发展理论要付诸于实践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绿色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在生态实践层面的创新与发展正是对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回应一)对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化的创新与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节约、和谐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自然资源,避免出现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形成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绿色发展观主张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一方面,形成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产方式绿色化是绿色发展观的基础和核心,它是在遵循生态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创新绿色技术、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绿色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要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形成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为主的生态环保、绿色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生产方式绿色化,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利用资源,以循环化、减量化、生态化为基本准则,实现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改变,推进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的发展,形成绿色产业体系新格局此外,绿色产业体系的形成又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绿色技术是提高生产力,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的“有力杠杆”,只要合理利用并发展绿色技术,加强研发力度,既可以保证经济与生态之间平衡,又可以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从而引领整个产业体系走上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形成生活方式的绿色化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要求社会公众树立绿色生活新理念,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观念、绿色低碳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社会公众是基础力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其一,强化绿色生活新理念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最基本要求就是要转变原有的生活理念,提升社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育和宣传绿色道德、绿色文化,促使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提高社会公众责任感和幸福感。

      其二,行动要自律社会公众要形成自律自觉、处处留心、事事节俭、时时有为的良好生活习惯,始终秉持绿色消费、节约优先的观念,积极主动参与绿色行动,全社会形成携手同心的合力,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传播綠色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二)对走循环低碳安全的发展道路的创新与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促进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科学发展观重点凸出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绿色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升华,提出走循环低碳安全的发展道路走循环发展之路,就是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为基本特征,实现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修复,推动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发展模式在当前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基本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减少生态污染,实现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低碳发展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在其本质上是对循环发展的深化,通过降低排放量、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型能源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走低碳发展之路势在必行低碳发展立足于开发低碳产品,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如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试图用无碳或低碳能源代替高碳能源,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并大力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多领域低碳发展,在城区社区等地设置低碳试点,推进低碳发展方式的多元化、生态化,力争用最少的经济成本获取最优效果,实现资源能源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安全发展,从生态角度来讲就是维护生态安全,确保我国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它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安全的基石为此,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绿色发展观强调要筑牢生态安全红线,坚持生态底线,这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命线严守生态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合理布局生态安全格局,是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三)对构建绿色制度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当前,我国生态问题突出的一个基本原因就是体制机制不完善科学发展观在环境制度方面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纳入环境制度体系,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还要加强生态立法、执法力度,加强公民生态法律意识,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为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绿色发展观则主张构建绿色制度体系一是完善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法律制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能够有效规范和约束人类的社会行为,促使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