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针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ppt
20页钢针静脉穿刺技巧及固定 方法 n提高穿刺成功率n◆选择合适的静脉是保证穿刺成功的一步 患儿年龄小于2岁者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 晰表浅不滑动,可选择头皮静脉3岁以上患 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大发厚、密,血管不 清晰,可采用市值静脉进行穿刺,宜选用相 对粗直、充盈、弹性好、无静脉瓣、避开关 节且易于固定的浅表静脉小儿头皮静脉特点n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 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 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n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而看不 到的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静脉 动脉n外观 浅蓝色 淡红色n触摸 无搏动 有搏动n按压 凹陷 无凹陷n血流 向心 离心n血色 暗红 鲜红n液体滴入 顺畅 不畅,苍白注意鉴别动静脉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n1.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不影响 患儿活动,便于保温,一般为首选;n2.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直,暴露明显、不滑 动,也常用;n3.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 深浅度,且不好护理;n4.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
n对不太清晰或者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 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 然后穿刺头皮针的选择n以4.5号头皮针为宜,因为4.5号头皮针的 针尖斜面较小,穿刺成功后,根据血管的 走向,针头可随意选择送入血管的深浅不 会造成送针过浅而有一半针尖斜面在血管 外引起液体外渗.n如头皮血管较粗或特殊治疗需要,亦可用 5.5号头皮针或静脉留置针进针角度的选择:n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可选择35°角进针; 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选择10~15°角进 针;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 选择超过40°角进针;对小儿头皮静脉、手 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选择10 ~45°角进针,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 选择20~30°角进针穿刺的技巧进针 操作者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开固定血管穿刺点两端,进针 角度宜小,先进入皮肤,再平行前进刺入血管固定要 领是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缓缓进针刺入,见回血,即 可固定护士要轻、稳、慢、准,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 的血管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 脉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地抓住时机, 顺利完成穿刺。
穿刺的技巧回血观察头皮静脉穿刺时不用止血带,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 ,因此,头皮静脉穿刺回血较四肢静脉回血慢,若患 儿血管较瘪、回血较慢或者不回血时,可轻捏一下针 头细管看是否回血针头的固定n稳妥贴好第一根胶布是关键,穿刺成功后用左手食指固定 针柄于小儿头上,用第一块胶布将针柄粘贴牢固,如针柄 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个小棉球n用第二根带棉纱的输液贴粘贴在针体并遮住针眼n第三根胶布从针柄下呈V型固定于针柄两侧把头皮针的塑 料管向上自然弯曲成一小圆形后用第四根胶布固定n第四条胶布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成“S”型目的是使针头 以外增加了两个固定点,固定点多,针头的稳定性就好, 以防外力牵拉而使针头活动损伤血管拔针方法:n拔针时压迫穿刺处的手法不正确或压迫时间过 短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淤血 后静脉显露不良,出血量大时血肿机化压迫血 管,致使血管易与周围组织粘连,使该血管无 法继续使用因此正确拔针是保护远端周围静 脉的重要措施之一 n拔针时应先将手指腹顺静脉走行平压在覆盖穿 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壁两 个穿刺点为中心,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针 尖拔出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2min~5min,一 般不致皮下淤血。
在按压穿刺部位的同时拔出针尖则会引起局部 疼痛或造成血管壁损伤拔针时由于持针柄的 方法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血管的损伤、疼痛反 应及血管周围淤血等目前认为以拇指与示指 持针柄的上下面拔针法明显优于拇指与示指持 针柄的前后缘拔针法,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上 下法在拔针时针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压力, 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显减轻针刃 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n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因素n外界因素:环境因素、物品因素、患者因 素—患者的身份—个体差异n内部因素:个性特征、心理素质—认知— 情绪、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职业素质.nVP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 ,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提 高VP成功率的关键n护理人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VP失败的 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 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 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取 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规范自己的护理行 为,才能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