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视觉式导向系统的顶管施工技术的阐述.docx
5页基于视觉式导向系统的顶管施工技术的阐述 摘要:目前来说,采用的顶管施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形成了不同的施工工艺,在具体应用时要结合工艺的原理,充分发挥顶管顶进技术优势,缩小工程施工空间,实现对造价的高效控制,跟随顶管施工技术伴生的导向测量施工技术多数采取了人工观测的方式,这需要做好顶管顶进作业全过程的测量把控,才可以避免人为误差导致顶管偏差的情况出现于是形成了相应的施工新技术即视觉式导向系统的顶管施工技术关键词:视觉式导向系统;顶管施工技术;工程特点一、工程特点(一)本工法采用螺纹套筒+微型光点+倾斜仪,实现顶管机滚动角精确控制,解决了传统人工测量调整水平方向的方式二)本工法采用摄像机采集顶管机光源信息,配合tunis软件使用,实现顶管机俯仰角控制,解决了传统人工测量调整垂直方向的方式三)本工法采用基于视觉式导向系统的顶管施工技术,解决现有导向系统成本高、精度低、通用性差,以及不能自动识别和实时测量偏差等的问题二、适用范围第一,工法适用于直线段顶管工程;第二,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为长度在50-300m范围内、坡度在2‰范围内、工作井宽大于4.5m、管道外径1.2m以上及2m以下(含1.2m及2.0m)的直线段顶管工程。
三、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一)工艺流程工作井施工→顶管工作井内设备安装→引入测量轴线及水准点→导向装置安装调试→千斤顶及顶铁调试→顶进施工→竣工测量等相关工作二)操作要点1.工作井施工第一,核实顶管设备的尺寸,确认顶管井的尺寸符合设备安装、始发及到达的要求;第二,预留洞口制作应采用圆形模板,模板的尺寸允许偏差为5mm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应符合保持洞口圆度的要求;第三,顶管井施工的防排水措施应应预留集水坑,井周边应设置临时排水系统;第四,顶管井施工完成后,应对顶管井周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2.顶管工作井内设备安装第一,起重设备活动范围附近有高压电线路时,吊装活动范围与高压电线的最小距离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第二,管机正式起吊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机具、场地受力情况,系好溜绳,平稳起吊,吊装人员不能站立在吊臂和顶管机下方;第三,顶管机下放至距离导轨50cm时,调整顶管机的吊放位置,并使顶管机的刀盘超出导轨,然后缓慢放下;第四,激光全站仪安装完毕并与顶管机测量靶中心重合,误差不超过2mm3.引入测量轴线及水准点第一,将地面的管道中心桩引入工作井的侧壁上(两个点),作为顶管中心的测量基线;第二,将地面上的临时水准点引入工作井底不予碰撞的地方,作为顶管高程测量的临时水准点。
4.导向装置安装调试第一,根据施工管线的标高、纵坡等设计要求,计算好全站仪激光线角度,拧紧瞄准器水平及竖向制动螺旋,固定瞄准器,再调整瞄准器竖向及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全站仪目镜“十字”线的中心与激光导向钻头光靶的中心重合,锁死瞄准器第二,调节瞄准器调焦螺旋,使得光靶能够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屏上,并使光靶影像与显示屏大小相适应5.千斤顶及顶铁调试第一,千斤顶室掘进顶管的主要设备,应根据地质情况及设备工况计算顶力;第二,千斤頂的工作坑内的布置采用并列式,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应在同一轴线,防止产生顶时力偶,造成顶进偏差根据施工经验,管上部管壁与土壁有间隙时,千斤顶的着力点作用在管子垂直直径的1/4~1/5处为宜;第三,安装顶铁应无歪斜、扭曲现场,必须安装直顺6.顶进施工第一,工作坑内设备安装完毕,经检查各部分处于良好状态即可进行试顶;第二,首先校测设备的水平及垂直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即可顶进工具头,然后安放给水工作管,再次测量标高,确定无误后进行试顶,待调整各项参数后即可正常顶进施工;第三,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勤挖勤顶勤测,加强监控7.竣工测量等相关工作第一,当地下水位高、可能发生管涌或流沙现象时,应采用水下达到方式,到达后再进行止水和排水处理;第二,井内宜预留略高于管底的垫层以支承顶管机;第三,顶管机进入接收井洞口和加固区时,顶进速度不宜大于10mm/min。
四、质量措施第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技术规范、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对本工程质量负责;第二,掌握本工程的施工动态、定期召开质量会议,正确处理质量与速度的关系,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第三,认真阅读并审查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负责向施工班组及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第四,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工程转序验交,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参与质量评定及交工验收五、结语本技术对行业现有顶管导向技术具有创新性改革,采用视觉式导向系统,解决现有导向系统成本高、精度低、通用性差以及不能自动识别和实时测量偏差等的问题,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应用前景显著参考文献:[1].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S].CECS246:2008.[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GB50268-200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