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50周年庆典活动上的讲话(30篇).docx

91页
  • 卖家[上传人]:工****全
  • 文档编号:594876345
  • 上传时间:2024-10-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9.47KB
  • / 9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50周年庆典活动上的讲话(30篇)50周年庆典活动上的讲话(精选30篇) 50周年庆典活动上的讲话 篇1   尊敬的张传林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与全市人民一道庆祝枣庄建市50周年,共同回顾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共同分享创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共同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和391万枣庄人民,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枣庄,有着令人尊重的历史7320__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北辛文化,写下了中华始祖文明浓墨重彩的一页4320__年前,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城邦文化,造车鼻祖奚仲、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播下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火种2720__年前,这里开凿了人工运河,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融入枣庄人的血脉,塑造了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品质133年前,中兴公司在这里诞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也奠定了枣庄城市发展的基石1961年,为适应新中国工业发展和煤炭基地建设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我们成为山东省第四个省辖市,开启了枣庄历史的新纪元。

        五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对枣庄这座城市而言,却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5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历届市委、市政府满怀富民强市的共同理想,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优秀的枣庄儿女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壮美绚烂的篇章,枣庄已由昔日的煤城小镇,成长为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计划经济时期,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老一代建设者筚路褴褛,艰苦创业,构建了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机械、纺织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奠定了枣庄工业城市、能源基地的地位这一时期,累计输出原煤4亿吨、电力20__多亿度、化肥600多万吨,在执行价格双轨政策方面,给国家贡献64亿元,是同期财政收入的1.53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展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商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的历史性转变林立的厂房、轰鸣的机器、大批的产业工人,让枣庄人为之骄傲和自豪,时至今日仍是一代人的鲜活记忆改革大潮催生了大批的个体工商户,下海经商成为时尚选择,三角花园、大观园、老百货大楼见证了枣庄商业的繁荣,计划调拨、凭票供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国有企业步履维艰,发展一度陷入低谷面对改革的阵痛,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逆境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进入转型时期,面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城市转型之路,谋划实施了一个战略、三大战役,我市被国务院批准为东部地区唯一的城市转型试点市,这座城市又掀开了新的一页枣庄的发展模式不断转变,从依赖资源求发展,逐步转变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枣庄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一黑一灰的城市色调渐行渐远,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成为城市新名片,棚户区改造、BRT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枣庄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枣庄人的精神面貌不断改善,干部群众对城市发展的信心更加高涨,全市人民再创辉煌的期盼更加强烈实践证明,实施城市转型战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枣庄实际的正确道路,必将引领我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十年风雨兼程,我们一路走过;五十年励精图治,我们团结向前一代又一代枣庄人不懈奋斗,谱写了跨越发展的动人篇章  建市50年,枣庄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建市之初,全市GDP仅为2.51亿元,财政收入仅为4190万元20__年,全市GDP、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分别突破1500亿元、100亿元,增长614倍、239倍,迈上了历史新台阶。

      与50年前相比,三次产业结构比例预计调整为8∶59∶33,一产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二产、三产比重分别上升9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折射了枣庄经济发展的轨迹与50年前相比,枣庄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挖煤炭、烧水泥到煤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八大集群的蓬勃崛起,产业门类的不断齐全,反映了工业强市的发展历程与50年前相比,第三产业由单一匮乏的传统服务业,转变为丰富多元的现代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5倍,生活质量的大幅提升,体现了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  建市50年,城市面貌实现历史性变化建市之初,枣庄城市人口不足2万人,建成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仅为11%50年后的今天,城镇人口增长到136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0.1%,分别增长67倍、15.5倍、3.6倍作为矿区城市,枣庄在全省率先使用管道煤气,供水、供暖普及率相对较高,城市发展一度领先1996年,八大批发市场建成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区规模扩张1999年,省政府批准我市建设新城区,吹响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号角20__年,市级行政中心顺利西移,拓展了中心城区发展的新空间。

      20__年,提出了老城做新、新城做靓、同城化发展的理念,打响城市建设攻坚战20__年,启动11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及旧城改造,其中25万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将得到彻底改善目前,枣庄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BRT的城市,BRT通车里程全国最长加强生态建设,创建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全国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最多的城市枣庄从过去一个岗楼两盏灯、一把花生逛全城的矿区小镇,正在成为一座生态宜居、功能完备的现代化鲁南门户城市  建市50年,农村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与50年前相比,粮食产量由31.4万吨增长到193万吨,实现了人均占有千斤粮;农田灌溉面积154千公顷,是1961年的  6.3倍,结束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税全面取消,全市农民无税一身轻三十年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三十年后,我们率先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本,20__年枣庄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公路、、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开始过上滋润而有尊严的生活!  建市50年,文化建设实现历史性提升。

      伴随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枣庄的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建市之初,市图书馆、枣庄影院曾是老枣庄人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以来,市艺术剧院、市博物馆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新建了一批文化馆、纪念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我们以文化产业推动城市转型,枣庄步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重建的台儿庄古城,荣膺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被确定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通过5A级景区评审,今年已接待游客230万人次我们依托古城,努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将成为运河申遗最精彩的篇章枣庄迎来了文化发展的春天!  建市50年,人民生活得到历史性改善半个世纪以来,枣庄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始终不渝,各级党政对民生的关注、倾斜始终不变,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根本跨越今天的枣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于全国1184元、全省113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万人个体工商户数居全省第二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人均寿命50年提高16.7岁,达到75.1岁;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考优秀生万人比居全省前列。

      枣庄人民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充满希望,幸福感越来越强  建市50年,党的建设得到历史性加强市委带领全市人民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基层党组织从1682个发展到9715个,党员从2.2万人发展到19.4万人,成为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精心开展三讲、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五十年栉风沐雨,五十年春华秋实回顾半个世纪的历程,枣庄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变化,都凝聚着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爱护,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凝聚着几代枣庄人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枣庄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海内外朋友,向为这片热土奉献智慧、倾注心血的老领导、老同志和广大干部群众,向解放军、武警驻枣官兵和中央、省驻枣单位,向在我市创业发展的投资者和建设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五十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实践影响深远 五十年的实践证明,必须走符合枣庄实际的发展之路。

      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发展就能前进,反之则会倒退计划经济时期,枣庄的工业发展曾在全省领先,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外地学习的榜样进入转型时期,我们把科学发展观与枣庄实际相结合,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保、如何绿色发展等问题,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实践告诉我们,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结合枣庄实际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五十年的实践证明,抓住机遇才会赢得主动机遇稍纵即逝我们既有抓住机遇的宝贵经验,也有与机遇擦肩而过的遗憾曾经,我们抓住计划配置的机遇,建设了鲁化、十电、薛焦、鲁水、鲁机、一棉、二棉、橡胶厂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创造了枣庄工业的辉煌今天,我们抢抓转型发展的机遇,超前谋划,积极争取,枣庄的城市转型纳入国家战略,庄里水库、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等九大基础建设顺利实施,连续引进新奥、韩国SK、联想控股三个过百亿元的煤化工项目,抢占了发展的先机实践告诉我们,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错失机遇,必将贻误发展;抓住机遇,就能加快发展;创造机遇,我们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五十年的实践证明,实干才能兴市历届党委、政府埋头干事,致力发展,一草一木相续,一砖一瓦累积,成就了今日枣庄的好局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许多老领导、老同志付出的努力、干成的事业,时至今日仍历历在目,枣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面对城市转型的繁重任务,各级干部用心用情干事业,夙兴夜寐抓落实,办成了一批打基础、谋长远的大事今天的枣庄,鼓励干事、支持干事的氛围日益浓厚,想干事、干实事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实践告诉我们,枣庄的事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党性修养,来自于对枣庄人民的深厚感情  五十年的实践证明,惟有改革创新才有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转变观念,先行先试,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制度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率先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扶持壮大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转型发展以来,我们不拼基础拼理念,不拼套路拼招数,不拼政策拼配套,创新了工作理念,突破了发展瓶颈,城市转型工作被国家发改委誉为枣庄模式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甘吃天下苦,敢为天下先,枣庄的发展才会有不竭动力  五十年的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历届党委牢牢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为枣庄人民谋福祉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干事创业,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的业绩  同志们,光荣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建市50周年,是枣庄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续写辉煌的新起点五十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